第160章 鼎镇龙首,西望瑶池,东引三江
经过一夜的调息,他那因绘制引龙符而耗损的巨大心神,已然恢复了七八成。
脸色虽仍有一丝苍白,但双眸却比之前更加清澈明亮,仿佛洗去了尘埃的黑曜石。
他刚推开房门,便看到陈静正静静地站在院中,她身着一套素雅的练功服,手持一柄木剑,似乎在演练着某种剑法,但动作却有些心不在焉。
听到开门声,她立刻停下动作,转过身来,脸上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关切:“苏先生,您休息好了?”
“恢复得差不多了。”苏九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她手中的木剑上:“陈家的剑法,似乎也蕴含着符箓的笔意,以身为笔,以气为墨,倒也别有洞天。”
陈静的脸颊微微一红,将木剑收于身后,轻声道:“只是些粗浅的功夫,让先生见笑了。爷爷和父亲让我来告知先生,家族已经开始全力准备,一切都将以先生的需求为最优先。不知先生接下来有何打算?”
苏九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事不宜迟。冀州鼎关乎国运,早一日找到,便早一日心安。除了那些材料,还需要准备一些东西,东西准备好的话,三日之内,我们便出发。”
“好!”陈静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应下。
接下来的三天,整个陈家都以前所未有的高效率运转起来。
苏九所需要的,并非金银财宝,而是一些极为偏门和古老的资料。
他需要战国时期冀州、雍州、青州等地的详细地理志、山川河流图,甚至是当时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民间异闻录。
这些东西,在外界看来或许是毫无价值的故纸堆,但对于陈家这样的玄门世家而言,却是珍贵的典藏。
陈家的藏书阁被完全对苏九开放,陈立峰更是亲自坐镇,调动家族在全国各地的人脉,搜集一切可能相关的线索。
苏九则几乎是废寝忘食地扎进了这些浩如烟海的资料中。
他将那枚从青铜鼎上拓印下来的铭文,与这些古老的地理信息一一比对。
这是一个极其繁琐且枯燥的过程。
战国时期的地名、山川称谓,与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有着天壤之别。
一座山,可能在不同的朝代有十几个不同的名字;一条河,也可能早已改道,甚至干涸。
陈静则寸步不离地陪伴在他身边,充当着他最得力的助手。
她自幼博闻强记,对家族典藏了如指掌,总能在苏九需要时,以最快的速度从某个角落里翻出他想要的资料。
终于,在第三天的黄昏,苏九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将手中的一支朱砂笔放下。
在他面前的巨大桌案上,一张现代的华夏卫星地图被铺开,上面用朱砂笔标注了密密麻麻的线条和符号,最终,所有的线条都指向了一个位于版图西北角的区域。
“找到了。”苏九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兴奋。
陈静连忙凑上前去,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清丽的脸上露出一丝惊讶:“青海?昆仑山脉东段的支脉?”
“不错。”苏九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点:“根据铭文的描述,‘鼎镇龙首,西望瑶池,东引三江’。这里的‘龙首’,指的便是华夏龙脉的源头之一,昆仑山。”
“‘西望瑶池’,瑶池传说便在昆仑。而‘东引三江’,这里正是黄河、长江、澜沧江三江源头的核心区域。”
“所有线索,都指向了这片名为‘阿尼玛卿’的山脉。战国时期,这里属于古羌戎之地,远离中原战火,确实是藏匿国之重器的绝佳地点。”
这番结合了神话、历史、地理、玄学的精准分析,让一旁的陈静听得心悦诚服。
她看向苏九的目光,已经不仅仅是仰慕,更添了几分痴迷。
这个比自己还要小上几岁的青年,其学识之渊博,智慧之深邃,简直如同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星海。
确认了目的地,陈家的行动便更加迅速。
当晚,一切出行所需都已准备妥当。
考虑到路途遥远且地形复杂,陈家直接动用了一架私人专机。
随行人员除了作为核心的苏九和陈静外,陈玄特意指派了家族中修为最高、行事最稳重的次子陈立行陪同,以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
翌日一早,三人便登上了飞往青海的专机。
没有繁琐的安检,没有喧闹的人群,只有绝对的效率与私密。
飞机在万米高空平稳地飞行着,舷窗外是翻滚的云海,宛如仙境。
数小时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西宁的一座军民两用机场。
跑道上,一个由五辆重度改装过的黑色越野车组成的车队早已静候多时。
车旁站着一排身穿统一制服,气息沉稳精悍的男子,他们是陈家专门组建的后勤保障团队,负责此行的一切杂务,确保苏九三人能将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寻找冀州鼎这件事上。没有丝毫耽搁,三人换乘越野车,在领头车的带领下,朝着三百多公里外的目的地疾驰而去。
车子驶出城市,窗外的景色便迅速变得苍茫而辽阔。
无垠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远处连绵起伏、顶着皑皑白雪的山脉,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空气变得稀薄而纯净,天空蓝得像是被水洗过一样,纯粹得不含一丝杂质。
车队在柏油路和砂石路上颠簸了一整天,当天色渐晚,最后一抹夕阳将天边的雪山染成金红色时,他们终于抵达了地图上标记的初步目的地——一个位于山脉边缘的小镇。
这里已经是现代交通工具所能到达的极限。
保障团队的负责人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手,他迅速与当地的向导接洽,并在镇子外围一处背风的开阔地带,有条不紊地搭建起了一个功能齐全的临时营地。
简单的休整和进食后,苏九看了一眼天色,对众人说道:“事不宜迟,我们连夜出发。根据我的测算,真正的气眼核心,还需要往山里走七到八个小时。”
“连夜?”保障团队的负责人面露难色:“苏先生,夜晚的山区非常危险,不仅有野兽,而且地形复杂,很容易迷路……”
“无妨。”苏九淡淡地说道:“我有我的方法。”
陈立行也开口道:“按苏先生说的办。你们在这里扎营等候,保持通讯畅通,随时准备接应。”
有了陈家二爷的发话,负责人不敢再有异议,立刻去准备三人所需的登山装备和物资。
半小时后,苏九、陈静、陈立行三人背着轻便的行囊,在营地众人敬畏的目光中,踏入了沉沉的夜色。
山路崎岖,寒风凛冽。
若是一般人,在这样海拔超过四千米,且伸手不见五指的环境中徒步,无异于自寻死路。
但对于苏九三人而言,却并非难事。
陈立行修为深厚,气息悠长,行走在山石间如履平地。
陈静虽然修为稍逊,但身法轻盈,根基扎实,也能轻松跟上。
而走在最前面的苏九,更是显得游刃有余。
他时而停下脚步,从怀中摸出一个古朴的罗盘,观察着指针的细微跳动;
时而又会抬头,辨认着漫天星斗的位置与山川走势的对应关系。
“苏先生,我们这是在……寻龙?”跟在身后的陈静,看着苏九一系列玄奥的动作,忍不住轻声问道。
苏九一边走,一边点头解释道:“没错。风水之术,核心便是‘寻龙、察砂、观水、点穴、立向’。这阿尼玛卿山脉,便是昆仑龙脉东出的一条巨大支脉,其势雄浑,气象万千,宛如一条蛰伏的神龙。我们要找的冀州鼎,定然被镇压在这条龙脉的‘穴眼’之上。”
他指了指前方连绵的山脊线:“你看这山川走势,如龙之脊背,蜿蜒起伏。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顺着龙脊而行,找到它的‘气脉’汇聚之地。”
“白日阳气升腾,地气混杂,不易分辨。反倒是这子时前后,阴阳交替,天地间的气机最为纯粹清晰,更利于我们感应龙脉的真实走向。”
“这也是为何我们要晚上出发的缘故。”
陈立行在一旁补充道:“不错。寻常风水师寻龙点穴,看的是山形地势,是‘形’。而苏先生此举,是在直接感应山川的‘气’与‘理’,这已经是通玄的手段了。难怪要连夜赶路,原来是为借这子时天机。”
陈静听得心驰神往。
就这样,三人在星空下的山脉中不断穿行。
又翻过一道山梁,苏九的脚步终于停了下来。
他们此刻正站在一处巨大的山谷入口。
这山谷呈环抱之势,两侧的山峰如同两只巨大的手臂,将谷地拥在怀中。
谷口处,一条冰冷的溪流潺潺流出,在月光下泛着粼粼的银光。
“到了。”苏九的声音响起,打破了夜的宁静。
陈静和陈立行立刻上前,顺着他的目光向谷内望去。
只见谷中地势平坦,雾气缭绕,在月色下显得朦胧而神秘。
从风水形法上看,这里的确是一处“藏风聚气”的绝佳之地,是典型的“环山抱水”格局。
“左有青龙昂首,右有白虎低伏,前有玉带缠腰(溪流),后有玄武垂头(主峰)。”陈立行看着眼前的景象,口中喃喃自语,眼中满是惊叹:“好一处绝佳的穴地!单论形局,已是世间罕见。”
苏九却摇了摇头,神情比之前任何时候都要凝重。
他从背包里拿出一个更加精密复杂的罗盘,罗盘天池中的指针,此刻正以一种诡异的频率疯狂地颤动着,根本无法稳定下来。
“形只是表象。”苏九的声音低沉而严肃:“此地的‘气’,已经紊乱到了极点。你们感受一下,空气中是不是有一股无形的压力,让你们心神不宁,气血翻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