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小情人东方红阿

第235章 这算不算误诊?

徐阳带着一股酒气冲了出来,他显然听到了最后几句对话,脸上充满了困惑和不满,话语冲口而出,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莽撞:“罗主任!我就想问一句!这诊断,三天前说是要命的急性白血病,今天又说不是了,变成什么综合征!这……这不是误诊是什么?你们医生说话还有没有个准谱了?!”他情绪激动,声音在安静的走廊里显得格外刺耳。

“徐阳!你给我住口!滚进去!”

徐明院长脸色骤变,厉声呵斥,又急又怒。

他深知儿子这番话不仅无礼,更是对眼前这位权威专家和整个医疗团队专业性的巨大冒犯。

然而,出乎意料地,罗大佑医生脸上并未浮现丝毫怒意。他只是平静地抬手,止住了徐明进一步的训斥,目光温和地看向涨红着脸、胸膛起伏的徐阳。

“徐阳,你的心情我理解,关心则乱。”他的声音平稳而清晰,“但这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我把这两种病的关键区别,再和大家详细说一说。这并非误诊,而是医学认知疾病、疾病自身展现的一个动态过程。”

他转向徐明和随后跟出来的徐家其他成员,开始了深入浅出的科普:

“首先,要明白‘症状相似’这个核心问题。无论是急性白血病(AL)还是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它们打击的都是我们身体的‘造血工厂’——骨髓。工厂出了问题,生产出来的合格‘产品’(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自然就少,质量也差。所以,病人都会表现出‘产品短缺’的后果:红细胞少,贫血,人就没力气,脸色苍白;血小板少,止血功能差,就容易出现瘀斑、牙龈出血甚至内脏出血;正常的抗感染的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少,身体防御力下降,就容易反复发烧、感染。这是两者症状重叠的根本原因——打击的是同一个系统,造成的是类似的功能损害结果。”

“那么,区别在哪里?”罗大右自问自答,“在于骨髓这个‘工厂’内部,具体出了什么性质的‘事故’。”

他伸出两根手指:“第一种‘事故’,就像急性白血病(AL)。这相当于工厂里突然爆发了恶性叛乱!一群原本是预备役工人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它们不仅自己疯狂复制、数量激增,完全失控,而且它们极度幼稚、低效,根本干不了正经营生(无法正常分化成熟为有用的血细胞)。更糟糕的是,这群叛乱分子还霸占了厂房(骨髓腔),把那些原本能干活的好工人都挤兑得没地方待、没资源用,彻底压制了正常的生产线(正常造血)。这是一种爆发性的、高侵袭性的灾难。我们诊断AL的核心铁证,就是在骨髓或外周血中,发现这些叛乱分子——原始细胞的比例异常增高,必须超过一定的警戒线(通常是≥20%)。这是性质上的根本判断。”

“第二种‘事故’,就是我们现在高度怀疑徐老先生的mds。”罗大右继续耐心解释,“mds的情况更复杂些。它更像是工厂的‘管理体系’和‘生产线’本身出了大问题,发生了癌变(恶性克隆)。这个癌变的管理层指挥混乱,生产流程设计错误。结果就是:工人们(造血干细胞/祖细胞)看起来很努力地在干活(增殖),但生产出来的大部分都是不合格的残次品(无效造血),或者生产流程走到一半就卡壳了(成熟障碍)。所以,虽然工人数量可能不少,甚至增多(骨髓细胞量可以正常或增多),但真正能出厂使用的合格血细胞却严重不足。同时,这个混乱的工厂环境,也更容易滋生‘不稳定因素’——那些形态怪异、功能异常的‘问题工人’(病态造血细胞),以及少量试图浑水摸鱼、但暂时还未成气候的‘预备叛乱分子’(原始细胞比例增高,但通常<20%)。mds的核心特征是‘病态造血’和‘无效造血’。”

“所以,”罗大右总结道,“回到徐老爷子身上。三天前,他病情危重,症状凶险,外周血也看到了异常增高的原始细胞(可能接近或达到当时急诊检查的临界值)。在那种紧急情况下,结合年龄和高危症状,临床医生首先考虑最常见、最凶险的急性白血病,并发出预警,是完全符合医疗常规和逻辑的。这是一种基于当时可得最佳证据的‘高度怀疑’或‘初步诊断’,目的是启动快速干预通道,争取救命时间。这不是不负责任的误判。”

他话锋一转:“而随着时间推移,经过初步治疗,老爷子的身体状态有所缓和,为我们赢得了更深入检查的机会和时间。我们得以获取更关键的证据——骨髓活检和细胞遗传学分析。这些检查如同深入工厂内部的‘深度调查报告’。活检报告显示:工厂里虽然一片混乱(病态造血明显),生产线效率低下(无效造血),但真正的‘叛乱分子核心力量’(原始细胞)并未达到发动全面叛乱的规模(比例约10-15%,<20%)。同时,基因层面的‘工厂内部通讯记录’(染色体分析)也指向了mds特有的‘管理混乱模式’(如5q-缺失等),而非白血病常见的‘叛乱基因’。这些新的、更精准的证据链,让我们得以修正最初的怀疑,得出更准确的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罗大右的目光扫过徐阳,最后落在徐明身上:“诊断是一个动态过程,尤其是在疾病早期或表现不典型时。从‘高度怀疑AL’到‘确诊mds’,这个转变,恰恰反映了疾病自身演变的特点(如mds早期症状可模仿AL,或mds转化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爆发),以及我们医学认知不断深入、依据新证据修正判断的科学过程。这并非诊断错误,而是认知深化和精准化的体现。就像看清一幅画,初看轮廓以为是猛虎,走近细看纹理,才发现是斑斓的锦缎。”

走廊里一片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