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隐藏的危险

他转向旁边镇定自若的李承影大声说道,“现在已有大半数民众进入营地获得庇护,我们必须立刻鸣金收兵,否则一旦那群敌人骑兵冲上来……”话未说完,但其中含义不言而喻——若是再拖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势,李承影并未动摇其坚定的信念与决心。

他直视前方,语气平静而坚决:

“不行!我是大明之子,你是大明的英国公,我们的职责就是守护这个国家及其人民。

只要还有哪怕一位百姓未曾安全返回,我们就不能放弃,不论前路多么艰难险阻。

即便只剩下最后一口气力,也要挺身而出成为挡在危险前面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段掷地有声的话语,不仅传达出了他对国家和人民深深的爱,同时也激励着在场每一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勇往直前。

李承影的话音刚落,顿时让站在营墙之上的众人肃然起敬。

每个人都默默地低下头,对这位将领投以崇敬的目光,内心充满了敬佩与感慨。

此时此刻,出营的明军已经基本将混在百姓中的瓦剌士兵清除干净,这些士兵像猎犬一样穿梭在人群之中,迅速地识别出潜藏其中的敌人,并果断采取行动。

而那些惊魂未定的老弱妇孺则被有序组织起来,向着营地内部撤离,每一声婴儿的啼哭、妇女的啜泣都让人心头一紧,但也增添了几分人间真情的温暖。

他们现在马上就要直面后方如乌云压境般迫近的瓦剌骑兵了!那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感几乎可以让人窒息。

“列队!”

虽然秦盛并未听见营墙上关于生死的讨论,但他深知自己作为大明将军的责任所在——不论接下来面对何种困境,在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前都必须带领手下弟兄义无反顾地向前冲锋,这是属于他们军人应有的担当。

随着他这一声铿锵有力的喝令,刚刚走出大营门不到数百步远的三千明军战士立刻停止前进的脚步,开始整齐划一地排列起来,组成坚固无比的防线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只见盾牌手举高盾牌紧密相接形成铁壁铜墙般的屏障。

长枪手握紧手中锋利的武器,随时准备给予突进者致命一击。

弓箭手则弯弓搭箭指向远方,静待目标出现……每一个人都显得无比专注且勇敢。

就在这个关头,“末将愿率五百神机营兄弟出营助战!”

张辅单膝跪地,右手放在胸前抱拳郑重其事地提议道,眼神中闪烁着决绝的光芒,已经做好了一去不复返的心理准备。

此言一出立即引来周围同僚赞许的眼神和轻叹声。

然而——

“不,张先生请留步。

如今这局势下,若再派遣兵力外出迎敌恐怕只会增加不必要的牺牲。”

李承影看着面前那群身披重甲、面容坚毅但却透出些许悲哀色彩的三千名士兵们坚定却又无奈地说。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尤其是对于那些自愿为国献身的人来说。”

沉默良久后,“可是先生……我愿意替国家承担这个后果带来的罪责!”

天顺帝终于鼓足勇气打破沉默缓缓说道,语调中既有对当前形势严峻性的认识也有想要挽回局面的决心,更饱含着对这片热土深沉无尽的爱意。

营墙上的众人听到这话,心中顿时涌起了复杂的情绪,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击中,久久不能平复。

天顺帝此举,竟然要将抛弃百姓于不顾的历史骂名揽在自己身上!这不仅仅是一个决定,更是一种对责任的担当。

在这战火纷飞、生死难测的时刻,他愿意用自己的名声和未来来换得这些平凡民众的一线生机。

“不用!”

李承影的声音坚定而有力,在这紧张的氛围中显得尤为突出,“我所做的一切决策,我都能够承担其后果。

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用这种硬碰硬的方式对抗。

张辅,”他转向身旁这位老将,“立刻组织人手出营,尽可能快地将尚未撤离的所有百姓往营寨两侧疏散。

同时,让士兵们在坚固的营墙上准备尽可能多的绳索和吊篮,以便于救助那些处于危险中的无辜生命。

然后,去把那些我让你提前准备好但现在看来已经忘记了用途的大木箱拿出来。”

李承影的话音刚落,整个军营仿佛重新焕发出了一种勃勃生机。

很快,按照李承影的指示,数以百计的明军将士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小心翼翼却又十分坚决地引领着惊慌失措的人群向两翼的安全地带移动。

与此同时,十几口外表看似普通但却异常沉重的木质箱子被几名壮汉搬了出来,放在了秦盛的面前。

看到这一幕,秦盛心中暗自懊恼不已,他怎么就忘了这么重要的东西呢?

当接到命令后,士兵们急忙打开了其中一个箱子,里面赫然露出了一罐又一罐精心包裹好的铁蒺藜——这是用来对抗快速移动部队特别是骑兵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然而,当初他们选择在这片相对易守难攻之地设立营盘时,并没有遇到过多少正面的冲击,因此,这项原本可以大显身手的防御措施便渐渐被众人所忽略了。

如今,在这关键时刻重新被记起,或许还能够在未来的战斗中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就连当初负责收集这些东西的秦盛,也曾经在心中暗暗盘算过一旦遭遇强敌便只有拼死一战的念头。

那时候,他怎么也没想到,眼前这堆原本看似毫无用武之地的小物件,竟然能够在关键时刻派上大用场。

当这一想法在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的时候,秦盛内心深处对李承影的敬佩与崇拜更添了几分。

而且,在准备物资的同时,细心而又极具战略眼光的李承影早已经安排工匠们连夜加班加点赶制了一批特制投石机。

这批投石机体积并不大,构造也相对简单许多,远没有传统战争中那些重型攻城器械来得震撼人心。

如果按照常规思路,使用这种小型设备最多只能发射出几斤重的石弹,并且攻击范围非常有限,可以说,在面对正规军的围攻时几乎起不到任何实际效果。

然而,在当前特殊的局势下,这样的设计却显得格外巧妙。

现在正是利用它们发挥奇效的最佳时刻——只见每个士兵都将提前准备好的装满了铁蒺藜的小陶罐稳稳放置于投掷器上,随后轻轻扳动杠杆装置……只听得“呼”地一声响,一颗颗陶瓷制成的小球体就这样划破空气,向着前方几十米处的山丘方向精准落去。

尽管由于这些改良过的机器体积小巧限制了它们的有效射程,但是就现阶段的任务需求而言却是刚刚合适。

更重要的是,由于其操作简便隐蔽性高,所以就算整个布置过程暴露在敌人视线之中,瓦剌一方也难以察觉到其中所隐藏的致命威胁。

毕竟,明军这次采取此战术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拖延敌方马队前进速度、为后续战斗创造有利条件。

因此,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对方提早发现这一点非但不会影响大局反而可能有助于迷惑对手判断、降低心理戒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