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肩负使命

然而这庞然大物却给行军造成了不小的麻烦:

不仅需要十几匹强健的马共同拉拽才能勉强移动,更严重影响到了整个瓦剌军队的撤离速度。

眼见此状,阿剌只得再次调派人手来帮助牵引这两件重达数吨之巨的大炮,但这样的举措无疑让以步兵为主的明军获得了追赶的机会。

他们利用这一时间差,加速追击,步步逼近逃亡中的瓦剌军队。

"兄弟们!报仇雪恨的时候到了!"在此关键时刻,身为明军将领的张辅振臂高呼,那声如雷贯耳般的呐喊犹如一记强心针,瞬间点燃了所有士兵心中的战斗激情。

紧接着,伴随着震天动地般的怒吼声,这群充满仇恨与勇气之人便朝着仓皇而逃的瓦剌人发起了最后也是最为致命的一击……

张辅更是紧紧盯着阿剌不放,多年的战场经验告诉他,眼前的这位将领绝不是寻常之辈,他必定是瓦剌军中的高层将领,甚至可能是一位重要的指挥官。

此时此刻,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猎人捕获猎物般的兴奋与决绝。

阿剌感受到身后明军追击的压力越来越大,他深知一旦被缠住便很难脱身,权衡再三后毅然做出决定,向身边的副将示意放弃两门珍贵的红衣大炮。

这可是他们从汉人手中抢来的先进武器啊!虽然心有不甘,但现在形势所迫,只能暂时放弃这份战利品。

少了大炮的拖累,轻装上阵的瓦剌骑兵们立刻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速度与灵活性,他们开始在草原上肆意飞驰,仿佛一缕黑色旋风划破了天际。

尽管如此,仍有上千名战士因体力耗尽或被敌方精准打击而倒下,在这最后的关头为战友争取宝贵的时间。

最终,靠着胯下骏马超凡的速度,大约一万多名精锐部队终于甩开了如影随形般追击的明军。

正当阿剌稍感松懈之际,意外发生了——队伍前方突然出现了不明原因的骚动,最前端的一部分士兵竟毫无征兆地纷纷落马,紧接着便是连续不断的碰撞声,无数战马因为失去控制接连翻滚在地,那些未能及时调整方向的后来者,则被迫硬生生地撞上了倒在地上的同伴及其座骑,惨烈程度令人触目惊心。

然而幸好,经过短暂却极为宝贵的几秒钟混乱后,幸存下来的瓦剌战士们迅速展现出了他们作为马背上民族特有的机敏与勇敢。

他们迅速地勒紧缰绳,或是借助周围任何可以利用的环境,巧妙地绕过障碍继续前行。

尽管现场一片狼藉,但凭借着这样的反应速度和高超技艺,这支队伍最终成功避免了一场可能会导致全军覆没的大灾难。

幸好此处地形相对开阔,否则损失必将更加惨重。

明军紧随其后迅速跟进,阿剌根本无暇顾及前方到底发生了何事,只得催促大军从两侧绕行前进。

李承影目光如鹰,注视着战场上的一切细微变化,他微微点头,“鸣金吧。”

语气平静而坚定,传令兵立刻将这命令传达下去。

“先生!末将前来交令!”

随着一声嘶哑的吼声,浑身是血的秦盛来到李承影面前报告。

他的盔甲上裂痕累累,鲜血依旧不断滴落,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醒目。

然而,此时此刻,这位勇士的眼中却满含着兴奋与胜利的光彩。

不光是太子天顺帝与副将秦盛,整个明军队伍中的士气都被这突如其来的转变所鼓舞,士兵们个个露出喜出望外的表情,仿佛重新燃起了对胜利的渴望与信念。

山脚下,曾经嚣张跋扈的瓦剌骑兵此刻正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毫无章法地四散奔逃,彼此之间互相践踏,完全没有了往日那股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气势。

看到这一幕,驻扎在山头的明军将士们顿时信心大增,原本紧绷的神经终于稍微放松了一些。

“收拢所有伤员,尽快清理战场,同时加固营寨防御工事。”

面对如此良机,李承影并未放松警惕,反而更加沉稳地下达了一系列清晰且明确的指令。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不语的老将张辅开口问道:

“老师,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我们是否应该考虑向京师方向撤离以保存实力?”

话语中带着疑惑不解,显然他对于当前战略安排还有些许自己的考量。

是啊,现如今瓦剌大军刚刚在战场上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士气低落,短时间内应无力再对我军构成威胁。

更何况,根据我们的情报,他们目前物资匮乏,后勤补给线被严重破坏,一时半会儿难以重整旗鼓。

此时回师不仅能够保障将士们的安全,还能确保沿途不受敌军骚扰。

因此,现在撤退确实是明智之举。

不过,井源对于这番安排的具体缘由并不是十分清楚。

虽然战事尚未完全结束,战场上的打扫工作也还正在进行之中,但即便是这样,也能看出明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敌方丢弃的武器装备、旗帜以及大量来不及带走的粮草堆积如山,一片狼藉。

这种情况下选择暂时撤退并非胆怯或畏战的表现,而是基于现实情况所作出的最佳决策。

至少以目前的情形来看,在瓦剌人重新集结力量、准备再次进攻之前,我方有超过七成的把握能够安全返回京师。

“撤军?你们都是这个想法?”

李承影没有直接回应,反而猛地转向一旁正议论纷纷的文武官员们。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众人,语气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二十几万大军出征时雄心勃勃,意气风发。

而今只剩下两万余疲惫不堪的士兵准备班师回朝。

难道你们就不曾想过历史的评判吗?那些记载着无数英雄事迹的史书,又将以怎样的笔触来记录我们今日的行为呢!”

李承影声音洪亮而又激昂,仿佛一道闪电般直击每个人的心灵深处。

此时,人群中的众人纷纷低下了头,神情凝重而沉重。

他们的目光中充满了无奈与悲哀,不是他们不想抬头正视这残酷的现实,而是不敢去想这场战争所带来的深重灾难。

每个人的内心都仿佛被一层阴影笼罩着,压抑得无法呼吸。

正如李承影将军所言,大明帝国精心挑选出的二十几万精锐部队,本应是无坚不摧、战无不胜的钢铁长城,然而却被敌方瓦剌轻而易举地打得七零八落。

即便现在,在李承影巧妙策略的带领下,连续取得了两次来之不易的小胜利,但这些小小的成就,在那场惨败面前不过是昙花一现般的短暂辉煌罢了。

这只能勉强作为对朝廷有所交代的理由而已。

然而,当李承影再次提及这一事实时,却将所有人的心绪重新拖回到冰冷现实中。

史官笔下的记载比刀锋还要锋利无情——无论怎样努力美化现状,都无法掩盖一个最基本的事实:

最终结果还是失败了。

无数英勇无畏的将士们或许已经长眠于边疆某处未名之地。

一些人或许被残忍俘虏,正遭受着不可想象的折磨。

还有那些曾经满怀壮志的大臣们,如今也散落在各地,有的甚至生死未卜……

面对这样的局面,大家又该如何是好?

“将士们!”

李承影没有直接回答身旁的询问,而是目光坚定地走向吊楼,踏着沉重的脚步,仿佛每一步都踩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到了吊楼的最高处,他深吸一口气,然后以一种足以让整个山谷回荡的声音高声喊道。

“我是李承影!或许你们中的许多人还不知道我具体是谁,但这个名字,请记住——”他停顿了一下,目光扫过下方一张张或好奇或疑惑的脸庞,“因为今后的日子里,我们是生死与共、并肩作战的兄弟姐妹们!虽然现在说这些显得并不合时宜,毕竟外面的世界依旧危机四伏,但我们能够站在这里,已经证明了彼此之间存在着那份信任与默契。”

说到这,他略显疲惫却又充满力量的声音变得更加柔和却坚毅:

“目前,至少从表面上看,我们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说到这里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李承影语气中蕴含着不易察觉的犹豫,“有人提议利用这个机会返回京城,那里有坚固的城池守护,有充足的粮食供应,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各种武器装备等待着我们。

听起来,好像真的能够让我们远离这场战争的旋涡,找到一个所谓的‘安全’港湾……”

随着这位将军慷慨激昂的话语落下,整座山峰仿佛陷入了短暂的静默。

无论是正在忙碌清理战场残骸的将士,还是那些正汗流浃背修补受损营寨围墙的士兵,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手中紧握的工具,纷纷抬头看向位于中央高地上的身影。

远处几道身影更是伸长脖子努力想要捕捉到哪怕半点从空中传来的只言片语。

李承影很配合地停顿了一下,在整理自己的思绪,目光扫视过每一个在场的士兵,那眼神中既有坚定,也不乏不易察觉的忧虑。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语气却比之前更加有力。

“你们都好好想想,如果真的决定放弃前线,撤退到安全地带,我们是能暂时保住性命,可是那些仍旧处在危机之中的袍泽兄弟们呢?他们还被困在瓦剌大军的重重围困之下,生死未卜。

如果我们现在就转身离去,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自己是安全了,但内心深处,那种背弃同伴的感觉,那种无法释怀的愧疚,真的能让我们心安吗?至少我,无论如何也无法说服自己放下这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