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与天顺帝交谈

我的心中难以平静,每想到还有那么多兄弟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我就觉得我们应该与他们并肩作战到底。”

说到这里,李承影像下了很大决心一般深吸一口气,“不过话又说回来,当前确实是我们能够顺利回师的最佳时机。

事关重大,不能仅凭我个人的想法做出决断。

所以在这里我想给各位一个选择的机会:

如果有谁不愿意继续留在前线,想要回家保命的话,请大胆站出来吧,没有人会因此责怪或轻视你。

相反,我会全力支持你们返回家乡。

并且,我可以保证,即便大家回去之后,也不会有任何方面追究此事。

这是给大家的自由选择权。

你们有足够的时间考虑,一个时辰,从现在开始计算。

在这段时间内,可以随意离开,我也不会阻拦。”

讲完这番话,李承影的眼神变得更加温柔起来,仿佛是在鼓励大家勇敢面对内心的抉择。

随即,他转身准备向下走去,留下一众人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李先生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耳畔。

四周的空气都在这一刻凝固了,人们的心跳也变得缓慢而沉重。

他的话,虽然简单,却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和自信。

正如先生所言,在一个时辰内,如果有任何想离开的人,随时可以迈开脚步,不必有丝毫犹豫。

朕在此起誓,不论是谁,只要胆敢对今日之事进行追究或造谣生事,必将无一例外地交由锦衣卫从重查办。

天顺帝并不是个傻子,这世上没有几个人能比他更清楚自己到底处在什么位置上。

事实上,他只是还没有完全学会如何扮演好一个皇帝的角色罢了。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为人处世上,他的情商还是相当之高的。

正是这份高超的情商使得他能够迅速察觉到李承影那与常人不同的特质,并且以最恰当的方式应对。

记得当初,当那位传说中的英雄首次出现时,尽管身为天子之尊,天顺帝却依旧选择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谦卑姿态来迎接这位不速之客。

因为在初次见面时,他就敏锐地捕捉到了一点:

李承影是个特立独行之人,无论是在逃亡途中还是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能做出最为果断、有效的决策。

这种行事风格让他深深折服,同时也感到欣慰——终于有人能在危难之际站出来,为整个国家保驾护航。

更令人惊讶的是,在平时交流中,天顺帝发现李承影并没有表现出像其他大臣那样的敬畏之心,尤其是对至高无上的皇权。

相反,这位传奇人物始终把自己视为与君主平起平坐的存在,即使屡次因此遭到朝廷内部保守派势力的反对甚至打压,李承影依旧我行我素,坚持自己的立场不动摇。

正是因为认识到这点,天顺帝才放心地将部分权力交给了这样一位看似另类但却充满智慧与正义感的大将手中。

毕竟,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他们不会因为渴望更多权利而去背叛或是篡夺现有的秩序。

同样,他们也不会成为威胁皇权稳定的不安因素。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群特别个体内心深处都有着一种共通的“毛病”——懒惰。

对他们而言,过多的责任意味着更多的束缚,而自由则是更加珍贵的存在。

他们怕麻烦,生怕因李承影而引发更多的纷争,所以李承影曾数次提出要离开。

每次提到这个话题时,他都会尽量用一种轻松的语气来减轻对方的负担,但眉宇间的无奈和眼底深处隐藏的决绝,却怎么也掩饰不住。

甚至有一次,在月色清冷的夜晚,他还隐约流露出了远走他乡,彻底告别大明的念头。

天顺帝自然是不肯轻易放走这位才华横溢的谋士。

尽管在治国理政上,他自认不及父祖那般高瞻远瞩、英明决断,可有一点却是极其难得——他对身边的人拥有着无比坚定的信任之心。

一旦认定某人值得依靠,即便风雨飘摇也不改初衷,这在历代君主中实属罕见。

就拿权倾朝野的宦官王振来说吧,无论此人贪赃枉法也好,专权跋扈也罢,在天顺帝眼中始终保持着最初的那份信赖,仿佛外界种种是非议论都难以动摇半分。

假如得知自己与这般人物并列一谈,不知会是怎样的滋味涌上心头?

说罢这些心里话之后,天顺帝便同李承影并肩步下了那座位于高处的小吊楼。

夕阳余晖洒落大地,将两人身影拉得老长老长。

无论是驻扎营地内还是远处硝烟的战场边缘,很快地,关于这场交谈的内容就如同秋风过境一般迅速传播开来,直至传到了每一个角落。

尤其是当战士们听到从李承言语间所传达出的全新理念之时,无不满心震惊又满怀希望——自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人敢如此尝试!通常情况下,将领们无非是在大战之前慷慨陈词一番以激昂军心,紧接着便是豪气冲天地率兵冲锋陷阵,鲜少会有如此细致且独到的战略部署。

现在的李承影,给予了他们截然不同的选择,不仅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更关键的是,他提供了绝对的保障。

即便是现在选择离开,也不会有任何后顾之忧,甚至连找麻烦的人都不会有——既然黄帝都已经亲口许诺过了,自然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是,这样的保证之下,这群人真的能够心安理得地转身而去吗?

显然不会!此时此刻,这支属于大明的军队依旧保持着自明初以来便传承下来的坚韧与豪迈,每一名军人都心中燃烧着无以言表的荣耀之火。

李承影这番话,并没有使得众人动摇信念,反倒是激起了内心深处那份对国家、对家人的深深责任。

就像将军所描述的一般,虽然目前的局势暂时稳定了,但自己的亲人、挚爱乃至同袍兄弟却仍深陷苦难之中,饱受战火摧残。

面对如此情状,又岂能让这批有着铁血丹心的好男儿们置若罔闻、冷漠旁观呢?答案当然是“不能”。

一旦决定背弃职责而离去,恐怕未来无数个日夜里,这份内疚和羞愧将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这些人终身无法释怀。

战场之上,短暂沉寂过后,所有人又立刻投入到各自岗位中去:

有人忙着清理现场残留,有人正在救治那些伤痕累累但仍顽强存活下来的士兵,也有小分队负责将战死沙场者的遗体妥善安置好,并进行最后送别。

除此之外,还必须尽快加固防线,以防敌方卷土重来。

一切看起来都井然有序,仿佛刚刚那一幕未曾发生过一样。

目睹此景,李承影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一旁观看的天顺帝则满是惊异之情。

至于旁边跟随的大批文武官员,则是纷纷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眼中尽是对这种场景转变背后深层逻辑理解不透彻后的迷茫与困惑。

李承影话中的意思清晰而坚决,如果现在离开,绝不会有任何后续的麻烦。

然而,在这个充满紧张气息的战场上,那两万多名明军士兵没有一人选择转身离去。

即便是被救出的几千名俘虏们,在这一刻也仿佛重新燃起了希望与斗志,他们工作起来更是卖力到了极致,汗水浸透了衣衫,眼中却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

“先生真是高才啊!”

一旁的天顺帝脸上洋溢着深深的敬佩之情,几乎是不由自主地开口夸赞道,尽管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拍马屁的话术,但其中也不乏真诚之意。

李承影微微一笑,却没有因为这几句恭维之词而显得自满。

“说来惭愧,你别以为天下人都缺乏勇气。”

他沉声道,“你不应该低估这些战士的力量,即使是最强大不过的天神降临世间,如果没有这些人作为支撑,他也难以成就一番伟业。”

听着这话,天顺帝先是愣住了片刻,随后点了点头,以表示自己理解并接受对方的观点。

“先生说得太好了,确实是这样的道理。

那么,关于接下来我们要怎么行动呢?”

他对未来充满好奇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求知欲。

实际上,在他心中早已对那些往日里只知空谈不务实的文臣武将们感到极度失望与不满——平时总说愿意为君父分忧解难,可真当面临危机时刻,一个个全都成了缩头乌龟,纷纷找借口逃避责任。

如今想问问眼前这位智者的下一步打算时,竟然还是需要亲自上阵沟通才能得到答案……

不过天顺帝也有一份小小的骄傲,每当他想到这一点时,心中便涌起了得意。

在偌大的军营里,只有自己能够从李承影口中打探出一些消息,这让他感到自己的确不凡。

李承影平时总是显得格外谨慎,言谈举止间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距离感,但与天顺帝交谈时,偶尔会稍微放松一些,不经意间流露出某些重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