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放下私怨
张辅几乎是立刻就跟着喊了起来,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激动和尊敬。
“先生!”
天顺帝紧随其后,他的脸上浮现出了一种混合着敬佩和热血沸腾的神色。
虽然在场的只有张辅和天顺帝两人,但此刻,李承影的话让他们的内心如同被点燃了一把火,燃烧起来。
“好,接下来我们要尽全力搜集各种物资,确保我们有足够的资源来应对可能的一切困难。”
李承影继续道,然后像是想到了什么极其重要的事情般突然停顿了一下,“对了,你们是不是已经往京城那边发消息了?”
随着李承影提出这个问题,天顺帝顿时露出惊讶的表情:
“啊!”
他也被提醒起了这个差点就被遗忘的重要环节。
“嗯...”张辅稍微沉吟了一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邝大人派人送信了吧。”
然而,这个回答并没有让李承影感到满意。
“光靠他说说能顶什么事?不行,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以你的名义给京城再寄一封信出去,并且尽可能附上能够证明身份的信物——比如你的亲笔签名或者印章之类的东西。”
李承影有些焦急地催促道,言语之中不难听出他对于这次行动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
这么重要的事,竟然现在才想起来。
天顺帝的心情如同被一块沉重的石头压着,他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
在夜色朦胧中,他看着面前的李承影,脸上带着困惑与不安。
“先生,您说放什么信物?”
他的声音略显颤抖,显然对于这个建议感到十分意外。
“手指、脚趾都行,只要你能确保这些信物能够让京城的人知道你目前安全无恙。”
李承影沉稳地说道,早已考虑过这个问题,并且已经做好了决定。
他语气坚定,但却掩盖不住眼底那丝不易察觉的焦急。
他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任何一点信息传递失误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天顺帝听到这话后顿时愣住了,脑海中闪过一个个可怕的画面:
如果失去了手指或者脚趾,那么以后的生活将如何继续?虽然他明白这或许是唯一的办法来安抚那些远在北京的亲人以及朝廷上下所有人的心绪,可毕竟那是自己身上的一部分啊。
这种两难的抉择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纠结。
就在这个时候,站在一旁一直默默观察这一切的张辅再也忍不住了,他迅速上前几步,用力抓住还在犹豫不决中的天顺帝的手臂,几乎是用尽全身力气把他从帐篷里拉了出来。
夜晚清冷的空气立刻让原本处于紧张状态下的天顺帝清醒了几分。
“先生……”还没等两人完全离开营地,一名神色紧张的小校便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声音中带着几分急促:
“报告!五十里外又发现了瓦剌人的迹象!”
他喘息着说完这句话,明显是刚刚经历了长途奔袭而来的。
听完手下的汇报,李承影紧锁的眉头稍微舒展开了一些,“希望这次不是又一次虚惊一场吧。”
他低语道,同时心中却依旧保持着警惕。
这段时间以来,关于瓦剌敌军的情报几乎每天都会传来十几次之多,但往往到最后发现不过是一些零星的巡逻队或是单独行动的小股部队。
然而正是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信息让整个军队都处于高度戒备的状态之中,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瓦剌人与大明的正规军有着明显的不同。
在战时,他们是由各个部族的首领召集起来,由一名统一指挥官领导。
但一旦战争结束,大部分瓦剌士兵就会四散而去,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这种情况下,分散行动的他们往往会分头去掠夺附近地区的财物与人口,这种行径也是自蒙古人被赶回北方草原后遗留下来的一个顽疾。
在这片土地上,物资异常稀缺,有时几户人家不得不共用一口铁锅来烹煮简单的餐食,由此可见生存条件之艰苦。
对于这些游牧民族来说,金银珠宝并不具备太大的吸引力,顶多只能算作交易中的附属品——用来与汉地的商户换取他们亟需的生活必需品。
而真正珍贵且实用的东西却是生活所需的粮食、衣物以及武器装备等硬通货,尤其是后者更能触动每个瓦剌人心中最渴望拥有的一根弦。
然而,面对这样一支既熟悉又充满变数的敌军,李承影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
为了确保营地的安全万无一失,他派遣了五百名身经百战的老兵组成的斥候队伍前往前线五十里外侦查。
每个人均配备两匹健壮战马轮流使用以保证快速机动能力,一旦发现敌踪便立即做出反应。
若遇到规模较小、力量悬殊明显的敌方小股势力,则无需请示可以直接发起攻击并全歼之。
但如果遭遇到数量庞大且实力雄厚的大批敌人,甚至有可能是对方大部队派出的前哨部队时,则必须立刻派人迅速折返回报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战术安排。
“哦?”
李承影沉吟片刻后淡淡问道,“真的确定无疑?”
“禀告先生,请您放心!我们此次深入到距离敌阵二十里的范围内进行侦察,可以肯定地告诉您:
这次出现的是成编制组织严密的瓦剌骑兵探查队。
更为严重的是,在他们的后面还有源源不断的大批军队正向我军营地方向移动过来,根据我们的粗略估算,其人数绝对不会低于五万!”
闻言,李承影心中虽感惊讶但仍保持镇定,“非常好!立刻下令所有在外执行任务的哨兵撤退,并同时传令下去,让全体将士做好战斗准备。”
时间距离阿剌大败已经过去三天了,这三天来,整个明军大营都沉浸在一种紧张而期待的气氛中。
从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到夜晚的星辰璀璨,每个角落都在默默地等待着这一刻的到来。
每次探马风尘仆仆地返回营地,他们满是疲惫和急切的脸庞总能在一瞬间吸引所有人的目光,无论是正在打磨兵器的士兵,还是在帐内研究地图的将领,他们的视线都会不约而同地朝着中军大帐的方向汇聚过去。
随着李承影那一声坚定有力的令下,整个明军大营瞬间变得生机勃勃起来,像是被注入了无限活力般开始井然有序地运作了起来。
士兵们迅速整理行装,将领们则忙着布置具体的作战计划,既紧张又振奋,仿佛连天地间的风云也被这股力量所撼动。
“兄长,”伯颜的声音在静谧的夜色里显得格外清晰,带着几分不安与犹豫,“我们真的非得要打这一仗吗?”
尽管此时距离明军大营仅不到百里的距离,但这份迫近的战争阴影却让他心中充满了担忧与不确定。
“是!”
也先的回答简洁却无比坚定,宛如一记重锤敲击在每个人的心上,不容置疑。
然而,在他那坚毅的外表之下,其实也隐藏着复杂的考量。
正如李承影早已预料到的那样,起初的时候,对于这场战斗,也先是并不情愿的。
土木堡之战所带来的收获——无论是物质上的丰厚掠夺还是精神层面的地位提升——已经足以让他信心满满地回到草原,甚至可以说,哪怕立即称汗,也毫无障碍可言。
然而,这一切美好憧憬的背后,却有着无法忽视的现实差距。
由于李承影的存在,尤其是后者两次成功击败了自己的兄弟以及阿剌,使得明朝势力不仅在土木堡附近形成了一个牢固的安全据点,同时还有效地吸纳整合了许多散落各地的逃兵残部。
这些变化让瓦剌方面无论是想获取更多俘虏,还是期望获得丰富战利品的愿望都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
面对这样的局面,也先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选择,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甚至有些部族在抱怨,他们缴获的刀枪还做不到人手一把,这让也先感到极大的压力。
每当夜幕降临,火堆旁总会传来那些不满的声音,犹如夜风中的低语,让人难以忽视。
他深知,如果因为这些物资的问题,导致那些部落不再支持他,那么他称汗的梦想就会变得异常艰难。
根据阿剌军中的汉人俘虏交代,明朝皇帝天顺帝竟然就在他们之中,这一消息让也先感到震惊且不安。
他心里盘算着,如果真的能够活捉到天顺帝,也许这场战争的结局将大不相同。
然而,阿剌带回的消息中,还有一条令他更加困惑的情报:
明朝军中内部派系林立,如果不是瓦剌军队连续不断的猛攻,明军早就分崩离析了。
对于这一点,也先内心充满了疑虑,毕竟他知道,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汉人虽然常常内斗,但在国家危亡之际往往会暂时放下私怨。
现在,难道这种矛盾和分裂依旧存在吗?
当阿剌回到营地后,接二连三传来的消息称,在战场上,多支小规模的明军队伍开始搜集散落在各处的同僚,甚至不惜为此而发生激烈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