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失去一位重要盟友
张辅随即应和,但言语间也透露着与之前相似的复杂情感。
他的这句话不仅仅是为了附和李承影的观点,更像是试图掩盖某种难以启齿的秘密。
这一回,连向来心思细腻的天顺帝都感受到了空气中弥漫着不同寻常的气息。
那份原本因战争胜利而带来的欢愉氛围此刻已经被一层淡淡的疑虑所覆盖……
“先生在当初就定下了这一连串周密的计策,”张辅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每一字都在空气中落下深深的烙印,“即便这次我军能够找到机会生擒甚至斩杀也先,都会按计划放他离开。”
张辅缓缓说完这句话,转过头来对身边的天顺帝和邝野低声解释起来,他的眼神里透着一种坚定的光,那是对于这场复杂棋局早已了然于胸的信心。
两人听完张辅的话语后,顿时显得既惊又愕,仿佛是突然被抛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里一样。
片刻之后,他们几乎同步地将目光投向了一旁正在他人协助之下努力卸去厚重战甲、处理腿伤的李承影。
李承影此刻虽然竭力维持住一名高手应有的冷静自若之态,奈何身体传来的剧烈疼痛却让他不得不偶尔咬紧牙关,发出压抑却又无法完全掩藏的呻吟声。
“啊!”
这样的惨叫声时断时续地响起,在安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突兀刺耳,连一旁的天顺帝听了都感到心头一阵阵抽搐。
但是,在场所有的人都默契地选择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
他们或许觉得在这个特殊时刻任何可能削弱士气的表现都是不应该被过度关注的。
即使到了很多年后的历史记载中提及此次胜利时,也没有谁会提及曾经那位英姿勃发但在战场后恢复时期却因痛楚难忍多次叫唤过的英雄——李承影。
正当大家各怀心事之时,张辅忽然语气变得更加郑重起来:
“邝大人,还请您千万要保守这个秘密。
根据先生之前的指示,在正式公布时机到来之前我们都必须保持缄默。”
这般话语落下后,空气中再次归于宁静,只留下各自心中不断翻涌思考着未来的波澜……
那是一定的。
只是,真的能如李先生所说?邝野心中仍旧不敢完全相信。
一方面是因为李承影制定的计划太过诱人,让人难以置信。
另一方面,当时他们所处的情况可以说是危在旦夕,每时每刻都有可能遭遇不测,而李承影竟然能够在这片混乱中看到未来的希望,并且制定了这样一条出路?
“怎么,你不相信先生!”
天顺帝对邝野表现出的犹豫态度感到十分不满,甚至带有些许责备的语气说道。
在他看来,李先生不仅才智超群,而且心怀大义,在这样的紧要关头还能为大家谋划,怎能不令人钦佩?
“陛下,请息怒!臣实在是太过惊讶于先生之非凡远见,以至于言语之间流露出些许疑惑。”
邝野急忙低下头来,用近乎忏悔般的语气解释道。
此时此刻,他也确实被这份前所未有的策略给震住了。
“好了好了,这也难怪。”
李承影的声音适时响起,打破了尴尬的局面。
“这事儿本身确实有点儿超出常理之外,邝大人有这样的想法也实属正常。”
他缓缓开口,语气温和却充满坚定。
说话间,他已经被人推了过来——由于身体不便行动,临时找来的几块木板与旧轮子简单拼凑成一辆简易推车,就这样将这位智者运送到众人面前。
那简陋的小车虽不精致,却承载着整个团队的希望与方向。
望着坐在手推车上,虽然表情因伤痛而不自主扭曲,但眼神依旧明亮犀利的李承影,邝野心中的疑虑顿时减少了许多,反而增添了几分信心和安全感。
“先生,那我们接下来该怎样做?”
天顺帝没有继续追究先前的事情,迅速转换了话题询问起来。
“先派人将这个消息传达给所有将士们吧,我们要即刻返回宣府,不能再浪费时间了。”
李承影回答道,目光中透出一份不容质疑的决心与勇气。
李承影他们快马加鞭,终于在夕阳西下时赶到了宣府城外。
只见此时的宣府城门已完全敞开,城墙上挂起了迎接凯旋将士的旌旗。
夕阳将它们染上了一层金色,远远看去仿佛连空气都变得庄严而温暖。
就在这金黄余晖中,一个人的身影显得尤为突出。
那正是宣府总兵杨洪,只见他此刻背负着象征悔罪之心的荆条,在晚风里显得有些单薄。
而在他的身旁,年轻的儿子杨俊低垂着头,脸上带着几分羞愧与紧张之色。
两人就这样并排跪在城门口,迎接着即将到来的帝王及大军。
“罪臣杨洪,携子杨俊前来请命……”一刹那间,杨洪高声喊道。
那句话仿佛是从他心底深处挤出般坚定有力,同时也不乏颤抖,让人不禁为这位历经沧桑的老将感到心酸。
“平身吧,此役实为朕调度有误,并非尔等过错也。”
骑在高头大马上、身穿华服金甲的天顺帝此刻却是一副从容淡定的模样,完全没有了之前面对李承影等人时那种谨慎甚至于卑微的样子。
其声音清晰且充满威严地传遍了整个场域,令人心生敬畏之余又感受到了一份宽厚与理解。
这时从人群中传来几许议论之声:
“诶,不是听说陛下被瓦剌打败了吗?”
有人小声嘀咕着,语气中满是疑惑。
“别听信那些乱七八糟的谣言!”
旁边立马有人反驳,“你瞧瞧这整齐划一的队形,还有那股士气冲天的模样,哪像是败军的样子呀?”
说话者眼中闪烁着自豪与兴奋的光芒,显然已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住。
“就是就是!再说了,刚才谁没看到城外瓦剌军队落荒而逃的样子呢?要真是输得一塌糊涂,人家还会急急忙忙撤退吗?”
另一个男子附和道,言语间透露出对国家实力的信任以及对抗敌胜果的认可。
起初只是聚集起来想要看看热闹的当地居民们,此时此刻纷纷露出了真心实意的笑容,用最为热烈的掌声欢迎这支凯旋归来的英勇队伍。
这份喜悦感染着每一个人,在这个黄昏时刻汇聚成一股暖流,缓缓流淌过所有人的心田。
这时的明军,早已不复出征时的光鲜亮丽,那些曾经闪耀着金光银色的盔甲已变得黯淡无光,甚至不少人身上的衣物已经残破不堪,露出了斑驳的肌肤。
然而,他们的精神面貌却焕然一新,每个人都仿佛是浴火重生的凤凰,带着一股舍我其谁、无人能敌的气势。
即便是一个普通士卒,也散发着令人不敢小觑的力量与坚定。
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支部队背后拖曳着一条长长的队伍——数千名衣衫褴褛的俘虏步履蹒跚地跟在队伍之后,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
而旁边则是数以万计从战场上夺来的战马以及满载物资的辎重车辆,它们在士兵们的驱赶下缓缓前行,发出阵阵嘶鸣声,显得格外壮观。
大军并未直接进入宣府城墙之内,毕竟作为边疆重镇,宣府原本就难以容纳如此庞大的军队及其随行人员。
七万名疲惫但斗志昂扬的大军,加上大约三万名形形色色、国籍各异的俘虏,尤其是那近五万匹膘肥体壮、毛色各异的战马,让整个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
于是乎,这支庞大的队伍只好选择在宣府城外广阔空地上安营扎寨,帐篷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搭建起来,远远望去好似一片密密麻麻的小山丘,将这片土地彻底笼罩于铁骑之下。
天顺帝骑在一匹通体乌黑的高头大马上,目光扫过四周忙碌而又有序布置营地场景,心中不由涌起几分自豪与欣慰。
随后,在几位亲信护卫以及临时抽调组成的禁军紧密保护下,他带领着文武百官向宣府城门缓缓走去。
“爱卿啊,”天顺帝忽然开口问道,“那位先生真的决定不来吗?”
“臣已经派人去问过了,先生说现在正是陛下正名之时,若是他出现,恐怕会适得其反。”
张辅低声回答道,语气中透露出无奈。
“你确定他不会乘机逃跑?”
天顺帝眼中闪过担忧,再次确认道,话语间带着几分焦虑与不安,仿佛生怕失去一位重要盟友似的。
“绝不会,我已经给吴春全、秦盛下了死令,为防不测,邓大人也没来。”
张辅的话语中充满了坚定和决绝。
他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任何一个细微的差错都有可能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
他看着面前的地图,眼神里闪烁着坚毅与冷静。
“那就好,赶紧把这边处理好了,以免有什么变故。”
天顺帝听到张辅如此详细的安排后,悬着的心也终于落了地,脸色缓和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