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不确定的未来
对超级学霸,智商上的降维打击让他对他们又敬又怕。
无伤笑了,整个人都在发光,他接过信:“她的字写的很好。估计在练据枪吧......手里没劲。我以前练完步枪挂水壶据枪,给她写信。被她笑话我在研究钱学森弹道导弹。”
“啥意思?!”韩旭听的发懵,“你俩的沟通方式忒tm高端了吧……”
“哈哈哈哈,她的意思是说我写的字很烂,只有起笔和顿笔猜的出。”无伤小心的把信折叠起来,“她那会才读高一,理解不了。现在懂了,所以才专挑这时候给我写信。”
“学霸的脑回路果然清奇,写信也要甩出普通人几个筋斗云。”韩旭坐回椅子上,“太难得了!你小子有福气!长得咋样?不过,不是美女,你小子也不会这么上心!拿照片出来瞧瞧!”
“等我洗完澡了给你看照片!”无伤单手一用力,迷彩服的扣子“咔咔”从下到上全数解开,他拉开拉链,脱下上衣和裤子,走到门口。韩旭的衣服已经堆叠在门外走廊的一角,无伤随意地把手里的衣服丢在衣服堆里。
这次任务完成后,所有的装备都要销毁,晚上他们会把这些东西交到指定地点,专门的人员会负责处理。
洗澡的时候,无伤的脑子里不断的回想承书信的内容,内心被甜蜜的爱恋和温暖的柔情填满。这是她写给自己的第一封信,也是第一次这么热烈的告白,他的心被融化的一塌糊涂。
她竟然在信里说:你不用多好,多坚强,我喜欢就行!
心爱的人无条件的接受,让他感到所有的拼搏与负重,瞬间有了出口,身体和心灵都变得轻松起来。再激烈的战斗,再艰难的任务,在她给他带来的幸福面前,什么都是浮云。
他闭上眼睛,温热的水流倾泻而下,冲刷着他的身体,“哗哗”的水流声如时光的回响。
他想起他们从第一次见面的乍见之欢到相爱,整整四年的时间。
守株待兔样的坚持和期待的种子,在时间的长河里,终于破土而出,悄然生长,开出属于他的花。
好消息成群结队,络绎不绝的来了。
姐姐来信,托她查找军事演示时,遇到的小女孩的事情,也有了回音。
“小女孩的家庭情况到底怎么回事?你姐打听清楚了吗?”韩旭也很好奇小女孩的身世。
“我姐说,小女孩姓高,父母一直在浙江打工,很少回去,上次我们看到的年纪大的,是她的奶奶,小女孩12岁了,小学读完了,家里不让她继续读书,让她出去打工赚钱。陕北山区里的土质只能种土豆,其他庄稼都种不活。”
“你想怎么帮她?”
“我姐是妇联的,看看能不能把小女孩接到bj,让她继续读书,她家里情况太糟了。如果不行,就给她联系当地的学校,替她交学费和生活费,让她能有个完整的教育机会。”无伤回答。
“你记得她奶奶当时的样子吗?很可能钱寄过去,还是不会让她读书的。她们家很重男轻女。”
“看的出来,所以呢,最好的办法是接到bj。我姐说她会看情况处理。”
“这事儿不简单。”韩旭手压住无伤的肩,“接到bj,意味着以后你都要负责到底,至少到她18岁。时间长,牵扯面大,不要自己瞎决定,还是要和承书说一声。”
“我会找机会跟她说的。”无伤随口答道。
“我以后就是吴承书至上主义者了!”韩旭手上加了点力,认真的说。
无伤吹了声口哨,走出门拿起换下的作战服,韩旭紧跟着他出了门。
承书和学员们的训练只剩最后一周。10月底开始,一个星期至少有4天的时间全部在教室里上课。
实弹训练让他们的手部力量和反应速度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教官说这个科目的训练,还能帮助学员们毕业工作后,在手术台上操刀手稳。
手术台上稳不稳,承书不知道,不过实弹射击是真不太稳。
手枪和步枪射击,射击的受阻力都很大,她手部和肩部的力量,都不足以抵挡子弹出膛的反作用力,射击的成绩很不理想。
尽管教官在训练场上无数次的强调---“技巧可以学,力量可以练。”
她还是不得不无奈的接受一个残酷的现实:文化学习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目标,军事训练却需要天生的身体素质加持。
无论她怎么努力反复的练习,都做不到像梅梅那样,每个动作都充满力量,唰唰带风;也做不到像陈素那样,射击稳如磐石,每发子弹都精准无误遵从她的意愿到达靶心。
她的肌肉不够强大,力量也不够,这些无法一蹴而就的,身体机能的薄弱项,导致她每次扣动扳机时,都觉得自己像在和枪械搏斗,而不是操控它;而军事动作也只是不至于拖全队的后腿,这些差距让她感到挫败。
三个月的军训,她的科目综合成绩在班级里排名中下。
有同学说,每一门课程和科目成绩,都会直接影响毕业的分配去向,太差很有可能被分配到“新西兰”。
“你有没有想过毕业分配会被分到哪里?”有次训练结束,陈素问她。
“我们不是要读4年吗?这么早想它也是白想。”承书有点意外。
“你想留在上海吗?”
“我无所谓!”承书想到无伤,她觉得自己以后会和他在一起,就像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一样自然,无论天涯海角。“你呢?”
“我不一定。能留就留,不能留就回家。听说我们这届同学里已经有为毕业分配开始活动的了。”陈素贴着她的耳朵说。
“他们活动的目的是想去哪里?”
“进长征啊!长征比长海有钱!”
“好吧,我没有关系可以走,也不想走这种关系。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萨特说存在即合理。”承书不以为然,“还有4年的文化课,我不担心。”
她已经迫不及待的盼望能快点进入文化课程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