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只允许增持34.5%

他接着例举全球化当下的经济。

“尽管冷战还没结束,但那些跨国公司为获取超额利润,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企业内部分工,形成国际生产和营销网络,使一国的生产与多国的生产紧密相联。”

“跨国公司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关键因素,比如alien公司,我们在英国成立电池研究中心,在美国进行操作系统的研究,在日本进行研发生产。”

“靠三个国家,数个研发基地才研发出alien品牌电脑,所以当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已经在逐渐成熟。”

从贸易、资本、科技等各个领域的逐步国际化说起。

努力让这些人跟上自己的思路。

如此说了十几分钟。

最后说道:“最后我想说,如今的我们已经到百年未遇大变局最关键的时刻,千万不要小看这场变局,这场变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力量,也是促使一部分人被淘汰的关键。”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形成区域性和跨地区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定期或不定期会晤机制,就共同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磋商,协调政策立场,制定行动计划等等。”

“我们要做的不是反对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而是应当思考,在这些人会晤时,我们应该怎么面向未来,如何改革,因为我们都处于时代的变革中。”

“这是历史给我们的机遇,也是给我们的责任,以上内容就是我想和大家交流探讨的内容,虽属于一家之言,但是我个人认真的思考,谢谢。”

徐洛朝众人鞠了一躬,“今日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掌声哗啦啦响起。

不管有没有听懂,先鼓掌再说。

但他今日此行确实获得台湾主流阶层和顶尖精英的集体瞩目。

牛逼吹得有深度。

将这些台湾佬唬得一愣一愣的。

引得掌声雷动。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他一直都没有闲着。

不是在台湾的媒体上发表文章,就是到某所大学做演讲。

台湾商界为何如此关注徐洛?

因为徐洛的身后,天下的身后,蕴藏着全球最大的人力市场。

而徐洛此行,正是帮助台湾中小企业连接进入那个市场。

这里的逻辑很容易理解。

天下是在香港发展,但随着香港回归,也就意味着天下会进入到大陆去。

哪怕这边一再颁布法令禁止这边商人去那边投资。

可商人都是逐利的。

只要有钱赚,他们并不介意冒风险。

而全球化这个概念,就相当于拿到权威的背书。

尤其这个权威是有真材实料,实操的例子比比皆是,为这些商人们逐利提供一条路子。

所以这些台湾商人才会格外关注。

尤其是那些想要走出去的商人。

只要跟随鼓吹【全球化经济】这个概念,就能抢占一点先机。

徐老师的演讲不时登上台湾的报纸,全球化这个概念也逐渐被台湾人知晓。

“目前我们大部分人已经经历第一波全球化的浪潮,当时欧美国家之间实行固定汇率,以马歇尔计划、朝鲜特需为代表的产业计划,更是直接手把手教你做产业链分工。”

“第一波全球化浪潮的顶峰,正好对应第二次石油危机,但它的伏笔,早在日本、德国崛起,越n战争和第一次石油危机前,便已经埋下。”

徐洛在3月24日的《联合报》撰文称,“同样,从1980年至今年,也在历经一次全球化退潮。”

“但这次全球化退潮并没有影响太多,反倒还在加速全球化,尤其是新兴市场国家开始主动融入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意味着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这无疑将会驱动更高水平的经济增长。”

“而那些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则蕴藏着巨大的财富,那些跨国企业可以利用低廉的成本实现财富快速增长。”

“经济全球化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多数国家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开放融合的历史方向,哪怕短期受影响,但却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大潮流。”

同时,徐老师谈“东亚四小龙”,谈企业大型化的问题,大谈台湾的“经济奇迹”。

“台湾奇迹诞生的关键中的关键,是尹仲容先生最信赖的财经顾问蒋硕杰先生,他在历次重大的改革中为尹仲容和台湾提供理论上的支持。”

“同样还有许多经济学家在台湾的经济转型中发挥重要的影响,另外今年当局刚制定【自由化、国际化与制度化】的经济发展战略,这意思走向更加开放的自由经济体系。”

“但我提到过全球化,接下来将会有大的经济大环境变化,将会为台湾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困难,可以预见的是夕阳产业或传统产业在新台币大幅升值、工资与土地等生产成本迅速上升下,生存困难,被迫外移。”

徐洛还顺便吐槽

一番:“随着经济的自由化与国际化,对外投资会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与特征,没有任何人可以逆转,哪怕用上任何手段。”

暗讽小常的政策。

在各大学校转悠一圈后,时任台北市长的许某为他举办一场欢迎早餐会。

受邀同席者包括当地政商名流,包括台湾银行总经理谢仁栋、工研院院长张仲谋、台湾知名电影导演杨德昌、以及李达海在内的政府官员、以及一些经济学者等知名人士均于出席。

饭局吃得其乐融融,大家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李达海表示欢迎天下在台湾加大投资力度,并希望天下的其他产业也能够进入台湾发展。

吃饱喝足。

张仲谋和徐洛私下会谈。

“我已经把你想要增持台积电的意见转交给上去。”张仲谋开门见山说道,“但没办法给你40%这么大的份额。”

对于这个答复徐洛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俞国华等人肯定是要优先找台企投资,他们这些官员自有自己的考量,除非是全部吃了闭门羹。

否则不太愿意让外资掌握这么高的持股比例。

可现在台积电就要启动在即,如果那些人扭扭捏捏的,肯定是错失很多机会。

“能给我多少?”徐洛问道。

张仲谋道:“只允许你增持到34.5%,另外还有一个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