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2 章
第 32 章
柔嘉和胤禛既然决定了, 要从一开始就拿捏起世外高人的范儿,自然没主动向大庆皇帝行跪拜之礼。
他们一人拱手行道家礼仪,一人双手合十行佛家礼仪, 神情皆不卑不亢丶淡定从容至极。
胤禛演技特别稳,佛号一念,活脱脱就是一个得道高僧的模子。
“阿弥陀佛, 施主远道而来, 亲至此地拜访, 贫僧有礼了。”
胤禛只略微颔首欠身行了佛礼, 连腰都不曾弯一弯,但配着他沉稳平静的话, 莫名就感觉他确实对大庆皇帝挺有礼的。
大庆皇帝年逾五十,瞧着倒像是四十出头的人, 一张略方的国字脸上,粗眉大眼,不苟言笑的模样, 颇具威严。
他目光审视地打量着柔嘉和胤禛,视线落在柔嘉的道袍上时,隐约闪过一丝激动的情绪。
柔嘉大大方方的任由他打量,也丝毫不惧的趁机多看了大庆皇帝几眼,恰巧捕捉到他一闪而逝的激动, 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这老皇帝, 不会真被她猜中了,想来求什么长生吧?
她心里一沉,这可不太妙啊。
大庆皇帝对待柔嘉和胤禛, 全然是一副礼遇尊重的姿态,不仅不计较他们没有行跪拜大礼, 还学着胤禛双手合十行了个佛礼。
“慧通大师安好,朕虽远居皇城,却已久闻大师与道长之善名。天灾频发,朕虽有心救护受灾百姓,却已是无有能为。”
他略带感激地扬声说道:“幸得苍天怜悯,有大师与道长出山,助朕的子民们,渡过难关。”
此刻四周的大臣丶士兵,以及围观的百姓们,都安静无声着,大庆皇帝的声音虽不算特别大,却也中气十足堪称一声响亮,因此,他的话周围很多百姓都听见了。
受过柔嘉和胤禛帮助的百姓们,本就发自内心感激着他们,这会儿听见尊贵无比的皇帝陛下也这样说,他们难免就有些激动。
即便有无数带着t武器的士兵们震慑于此,百姓们仍然忍不住小声的讨论起来。
一个人小声说话的声音或许很轻,但说话的人多了,现场立即就嘈杂起来。
大庆皇帝环视一周,威严的脸上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他没有让人制止百姓们的交谈,反而珍重其实地对着柔嘉和胤禛,弯腰鞠了一躬。
“朕在此,感谢慧通大师与许道长,对灾民们的无私援助!”
皇帝都鞠躬了,他身后跟着的一串文武大臣,自然不能挺直腰板儿站着,于是也跟着鞠躬致谢,高声齐呼:“感谢慧通大师和许道长!”
一时间,柔嘉擡眼望去,都是低头弯腰的人。周遭看热闹的百姓们,情由心生,都自发地跪地高喊感谢之语。
近万人齐呼感谢,几乎声震云霄,这一幕场景,着实有些过于震撼了。柔嘉心里甚至生出一丝内疚不安,因为她其实并没有他们所以为的那样无私,她救助难民,是为了功德丶为了安心,亦是为了系统积分。
可她心中激荡着的最浓烈的情感,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豪情和深重的责任感。
在这些百姓眼里,她和胤禛仿佛救世主一般,是他们生的希望,是照亮他们馀生道路的一束光。
她是否也该拼尽全力,只为了让这些历经了苦难后,眼睛里充满着期盼的百姓们,生活的更好呢?
这个疑问刚出现在柔嘉的脑海里,她猛然间清醒过来。
她不是救世主,她只是一个普通而平凡的道士。她是会一些寻常人不会的道术道法,她是绑定了一个神秘而厉害的系统,但她不是救世主,亦不是无所不能的神,她承担不起万众人的期盼。
柔嘉眯了眯眼,盯着已经直起身,正转身给一众百姓们讲话的大庆皇帝。果然,能当皇帝的人,心眼子绝对多如马蜂窝。
不经意间,他们就险些被大庆皇帝给套路了!
柔嘉侧头看胤禛,胤禛面上一派淡然,甚至嘴角微微含笑,目光平静地看着大庆皇帝的表演。
大庆皇帝是如何的感慨万千丶慷慨激昂丶泪洒当场,柔嘉是半点没在意的,她正分心琢磨着,胤禛这会儿在想些什么呢?
他生来就是皇子,从他的立场看,大庆老皇帝又是个怎么样的人?
与柔嘉不一样,周遭的百姓们,显然都被大庆皇帝的真诚话语所打动了,只听他们跪地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声音,就知道这些百姓对皇权的尊崇,又达到了一个小高潮。
柔嘉手指微动,垂着眼眸静静站在大庆皇帝身后,她觉得若是自己手里再多一把拂尘,会更合适。
大庆皇帝是个很熟练的帝王,安抚百姓的话,脱口就来,一说就“叭叭叭”地说了近小半个时辰。
跪着听的人,他们的膝盖疼不疼,柔嘉不知道。但她仅仅是站着,都站的有些烦了。
大庆的老皇帝,废话可真多啊!
说了那么多不得已,道了那么多关心爱护,怎不见他掏空国库,倾力救灾?哪怕他抄几个贪官的家,仅用赃款来买粮食,也足够救活好多百姓了!
大庆西北受旱灾丶南边遭洪水,但还有整个中部平原地区和东北地区是安好的,若能合理调度,现存的粮食,其实能够周转开来。
不过,不管是朝堂内外的王公大臣丶世家贵族,还是富商大贾丶普通百姓,鲜少有人愿意无偿献出自己的财産和存粮,来帮助素不相识的灾民。
若是只有一个两个灾民,或许还有人发发善心,但灾民数以万计,想发善心的人,也会胆怯的藏起来。
财不外露的道理,世人皆知。就连李家村的人,也有一小半一直偷偷摸摸藏着救命的粮食。李村长亦不例外,他顾及着村里所有人,但更重视他自己的小家,他不可能为了就村里的人,而饿死自己的儿孙亲人。
柔嘉和胤禛也是一样,他们也始终有所保留。系统是他们的底牌之一,系统积分他们也一直慢慢积攒着。
即使一积分可以买十斤大白米丶即使一积分可以够买二十斤杂粮丶粗粮,但他们宁愿组织商队四处高价购买粮草丶物资,也不愿随意花费系统积分购买。
其实都是一个道理,人在不安定的环境里,首先想保全的,肯定是自己。
这样一想,大庆皇帝到现在还没有全盘放弃救助灾民,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他在努力做一个明君。
柔嘉心气平和下来,大庆皇帝愿意舟车劳顿赶来西秦县,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至少刚到这里的难民们,喂了一颗定心丸。如此,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希望即将到来的严寒天气,这颗定心丸,能支撑着更多的人,熬过去!
大庆皇帝终于讲完了话,他开口让所有百姓都赶紧散去,去忙活他们自己的事后,这才带着几个心腹大臣,踏进柔嘉和胤禛的小院子。
小院子很小,说是一个小院儿,都高看它了。柔嘉和胤禛虽然注重生活品质,但并不贪图享乐富贵,他们的居住的院子,总共也只有四间房。
一间卧房丶一间书房兼客厅丶一间可烧热水的小竈房,以及一间澡房。
隔着木栏门,小院子的场景一眼就能看清,四所挨凑着小房子,虽是青砖白瓦,却莫名显得格外朴素,甚至于有些寒酸了。
大庆皇帝坐在真·朴实无华的木椅上,再看向坐在下首的大师和道长,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
他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节俭的明君,万万没想到,以符篆换银子救万民的许道长与慧通大师,竟然在这个小小的村子里,过着如此朴素至极的生活。
柔嘉和胤禛没有伺候的人,平日里一日三餐的饭菜,都交托给朱大婶负责,偶尔还会随着来做工都百姓们一起吃大锅饭。他们想喝热水,还得自己动手生火烧水,这会儿也甭想有仆人来端茶递水了。
这屋里,就连椅子都只有两把,剩下的就是四条长板凳。
这会儿,大庆皇帝坐了一把木椅,柔嘉和胤禛都不得不坐在长板凳上。毕竟只剩下一把椅子,谁去坐都不合适。
剩下的三条板凳,倒是空着的。毕竟臣子在皇上面前,能坐着的机会,并不多。这会儿跟着进屋的几位大臣,正分列成两行站着,仿佛是在长朝议政一样。
而因为房间太小,被留在院子里的大臣们,这会儿正你看看我丶我看看你,颇有一种无声无息的喧哗感。
小院子外,里三层外三层都有士兵把手着,李家村的村民们,多往这里瞄几眼,都会被盯着。
大庆皇帝身边伺候的人,都是极有眼力见儿的,这会儿除了贴身伺候的大太监,其馀人都没在屋里。但不一会儿,就有人端茶热茶送来。
柔嘉多瞧了几眼端茶的小太监,话还没说三句半,热茶就送上来了,他可真是个机灵的。她心里又有点想念翠珠和绿珠了,也不知道她来到这里后,她的两个珠儿在皇宫里过得可还好。
侍茶的小太监果真是个机灵的,他总共只端来三杯茶,屋里没有适合放茶杯的桌子,他就亲自端着茶盘站在大庆皇帝身后,还令派一个小太监,端着两杯茶站在柔嘉和胤禛的身后。
大庆皇帝说了很多话,可能是真的口渴了,端起茶杯就喝,还不忘客气一句,让柔嘉和胤禛也尝尝他最爱喝的茶。
柔嘉对茶不太懂,但她两辈子里喝过的茶,都是好茶!只凭着口感,也能品出茶叶的优劣点,说出个一二三来。
但有胤禛在,这些应付的场面话,不需要她来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