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阑风烬起南宫仪薰

第180章 皇后人选

第180章 皇后人选

瓦剌、乌掖等国出使大邕之事已定,但等他们进京,约摸是五六月份的事,所以暂且不提。

农事司这头,在紧锣密鼓育苗育种,盛京及直隶各郡县,已经下发了开春领取番薯种苗的文书布告,并且对番薯种植诸事,专门编写了一套注解说明,安排专人讲解传授。

三月初八,春和景明,是个大晴天。

宫中御花园里,桃花、迎春、月季、蕙兰、早芍药纷纷盛开,花团锦簇。

但今日,人比花娇。秀女们殿选安排在兰洲水榭,春日艳阳高照,水边凉风习习,吹来阵阵馥郁花香。

入宫殿选之前已经过初步筛选,但这次是新帝选皇后,谢书意同萧月卿之前问过他的想法,就三个字:怕麻烦。

所以得好好把关,避免选了那些爱生事、刁钻不好相与的。做皇帝本就政事繁多,如若后宫再整日生事不安分,那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虽说后宫人多了,争宠是肯定的,但此前母子三人商量过一番,为免重蹈前朝覆辙,再发生嫔妃先于皇后生下皇子,皇子日后与太子争权生出谋逆之乱,这次首要是选出皇后,其余的嫔妃空位,主要还是看品性如何,再决定去留。

反正萧承昭虚岁也才十五,在他这个年纪,原本是该选太子妃的,只是因先皇不是个长寿的,如今他已登基,便只能一步到位了。

兰洲水榭旁的一处阁子里,四面窗户大敞,萧月卿同崔阑一坐一站,也要帮着掌眼。

这会儿秀女们已经全部到了,好在这边经过几朝扩建,与御花园相连,场地足够宽敞。

此刻娇花一样的美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处,小声说话赏景,与美景相映成趣。

萧月卿道,“你瞧那个如何?杏眼桃腮,见人三分笑意,还有两个小酒窝,应是个好相与的性子。”

“傻不愣登,不适合后宫。”崔阑干巴巴点评。

“那个呢?形容举止张弛有度,说话有条不紊,是个端庄的。”

“一看就是个惯会装模作样的,从头到尾都很假。”

萧月卿:……

萧月卿冲崔阑招招手中团扇,“你过来坐下,我有话与你说。”

崔阑很听话的坐下,萧月卿伸手捏他的嘴巴,把他捏成个鸭子嘴,“敢情这么多衣香鬓影,各有千秋的美人,都入不了您老的眼哈?”

“微臣心里只有殿下,并不想看她们。”

“你真是……”,唉,算了,不知道怎么说,都要被你给气笑了。

崔阑这回倒是振振有词,“今日是陛下选后宫,不得照着他的心意来?身在高位,已经够辛苦了,若是以后身边连个贴心说话的人都没有,那才是难受。”

“是是是,你说的有理,但在母后和昭儿面前,大家肯定都是规规矩矩,端方有礼的,为免一会儿看走眼,所以才需要我们在这里,先看看她们私底下到底如何。”

萧月卿伸手捏捏他耳朵,“本宫命你好好看。”

崔阑不说话了,也不知有没有在用心看。

不远不近随侍的倚梅画竹:呵,不重要,我们只是一些沉默的移动背景板。

期间发生了个不大不小的插曲。

有两位秀女不知因何发生了争执,还不等宫里的嬷嬷内侍们出现,便有人出面调停,劝解开两人,秀女们那头很快恢复平静,一切像什么也没发生过的样子。

不过也并非全然与之前一样了,经过方才一事,秀女们隐隐有分开抱团的趋势。

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后宫,从古至今都是修罗场。

远远看了全程的萧月卿,叫画竹去打听方才出头调停的三人。不多时,画竹回来回话,一位是江州二品大员家里的嫡长女卢氏,一位是忠勇将军府上的嫡次女季氏,还有一位,是前朝太傅的嫡孙女虞氏。

三个出身不同,来历不同的秀女,倒是几乎囊括了前朝今朝、文臣武将、地方京中几大派系阵营。

有意思,萧月卿点头。

“走吧,咱们看了这一场,也该过去母后与昭儿那边,同他们通个气才好。”

两边一对,才知卢氏、虞氏、季氏三人其实都在初步筛选出来的名单上。那就好办了,吉时已到,自有内侍高声宣布殿选开始。

秀女们六个一组依次进殿,中选的会先留在宫中,由训导宫规礼仪的嬷嬷们再教上一段时日,未中选的也会给些赏赐,返回原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入宫“镀金”了,再出宫婚配也算是个优势。

原本按照惯例,选秀除了给皇帝后宫选人以外,也是要给皇室宗亲挑选适龄女子婚配的。

但如今的宗亲里头,几位老王叔的儿子都已经有儿子了。封了王的四皇子和五皇子,年纪还小,六皇子直接是个奶娃娃,所以就没有选宗妇这回事了。

殿选下来,比较中意的有五人:卢氏、虞氏、季氏赫然在列,另有云州刘氏,沧州徐氏,都是地方四品以上官员家中的女眷。

谢书意决定,先把这五人留下,次日安排小宴,再见一回。

小宴安排在御花园一处轩子里。

萧月卿陪坐在谢书意下首。

“今日就是叫你们过来说说话,不必拘谨。”

五人垂首应是,她们知道,在场的两位分别是太后娘娘和华鸾长公主。

“说说吧,平日都喜欢做些什么?”

忠勇将军府上的季氏第一个说话,“回禀太后娘娘,臣女季氏,自幼跟随家中父兄习武,平日最爱无拘无束跑马。”

季氏生的英气,并不是说她不美,反而有种生机勃勃的美。而且,她说的话也很有意思,在场的都是聪明人,自是明白她话里的意思,这姑娘倒是个实诚人。

而后是虞太傅的孙女虞氏,瞧着白净细瘦,自带一股书卷气,“臣女虞氏,因身子不好,平日是不常出门的,读些闲书罢了。”

“嗯,不愧是书香门第。”谢书意道。但心里明白,身子不好,是做不了皇后的。

然后是卢氏,“臣女卢氏,家中弟妹年幼,因此时常与母亲一起,同弟妹们读书习字、游戏玩耍,或做些厨房小食,一起享用,父亲休沐时,还会一家人外出同游。”

谢书意听了,就比较满意,不拘于内宅,又出身和睦之家,是个不错人选。

云州刘氏和沧州徐氏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不在考虑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