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贾诩免职
第261章 贾诩免职
等到荀彧念完,刘辩强忍着泪意站起身。
“朕要给王虎这样的功臣修忠烈祠堂,享受万世香火!朕还要在洛阳旁边的地上,开辟出一块土地,用来安置忠勇将士们的英魂,每年受朝臣祭祀!”
“朕未来还要效仿高祖修建宗庙,效仿宣帝设置麒麟阁,凡功臣皆可配享。”
百官张了张嘴,大脑飞速转动,对于每年朝臣祭祀的事,希望能找到一个借口反驳。
或许可以用国库空虚来搪塞?
他们正有所感时,王允站了出来。
“陛下,老臣愿意捐献一百万钱,用于以上建造耗资。”
杨彪短暂迟疑过后,同样站出来,拱手道:“弘农杨氏,出资两百万钱。”
有他们两个带头,别说辩驳了,大部分人只能表示出资。
荀彧一直默默的等着,直到愿意出资的人减少时,突然走出来,躬身一拜,“颍川荀氏,两千万钱。”
这一下倒吸凉气的声音此起彼伏,接着,更多的人被迫硬着头皮继续。
人家两千万都拿出来了,你连钱都不掏,平时还谈什么要打倒人家?
刘辩静静的看着,直到声音越来越小。
最后走出来的是糜竺,一个初入洛阳的新人,百官对他都很陌生。
糜竺面色如常,道:“糜家愿为国分忧,无偿捐献朝廷一亿钱。”
现场鸦雀无声,大臣们瞪大眼睛望着他。
原以为荀彧已经够富了,居然有人比他还富?此人是谁。
不过是大司农府中的平准令,还有此等实力?
刘辩的表情缓和了不少,或许,自己以后不用带着剑出来吓唬朝臣,也能办成想办之事。
“国库空虚,仰赖众卿支持得以继续维持,不过,朕以上说的这些,朕打算从少府直接拨钱建设。”
“诸卿的好意不可辜负,不如就充当军费吧。”
百官并无意见,反正都是要捐的。
朝廷在外有几十万大军要养,他们早有预感,就算自己不捐,天子迟早也会找他们帮忙。
对于他们来说,一点钱不算什么,毕竟不久前刚高升,就当花钱买的。
真正让他们在意的是接下来天子的话。
刘辩不再忍心中的怒气。
“胡寇猖獗,肆意屠戮我汉军将士,边疆百姓艰苦求生。”
“朕身为大汉天子,岂能容忍一弹丸小国肆意侵辱我大汉疆土?”
百官心里一个咯噔。
“朕要发兵,一口气将南匈奴打怕,打到臣服为止!”
现场沉寂两秒,劝诫声接连不断。
“陛下,草原之地,若无强大国力支撑,不能贸然深入。”
“是啊陛下,请三思,若是贸然发兵,王朝恐遭大败。”
“我军粮草不足,根本无法长途作战。”
“陛下,三思啊。”
别的他们还能硬着头皮应允,对草原大动刀兵他们如何都不会答应。
至少不是现在能动的。
国库有钱吗?明显没有。
先帝都知道在大动干戈前疯狂积攒家底,最后虽然败了,好在王朝还能苟延残喘。
现在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天子跟匈奴人梭哈,不说大军能不能及时收到供给,万一打了败仗,或者陷入僵局,朝廷必负不起重担而垮。
绝不能冒险。
不仅是士人们反对,三公九卿统一站起身,荀彧郭嘉亦是如此。
如果胡寇打到司隶了,荀彧会第一个带头支持和人家打一场大战,哪怕粮草不足。
可现在人家远在西河,实在没必要为一时之愤,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更何况天子很年轻,比朝中几乎所有大臣都年轻,哪怕忍个十年再动,他也才二十五六岁,有充足的精力。
百官一同劝诫,让刘辩捏紧拳头,死死的咬住嘴唇。
这时候,一道声音响起。
“冀州!”
刘辩猛地向说话之人望去。
贾诩。
他出奇的冷静,语速飞快道:
“冀州有粮,冀州多年攒下的粮草足以养活百万大军。”
刘辩何尝不知道这里有粮草。
其实司隶就有不少,估计再有一两天,荀攸就能报上来一个惊人的数字。
但他哪怕是再走投无路,也不会去抢百姓的东西。
更不会朝令夕改更改免粮赋的诏令,拿朝廷的信誉开玩笑。
他这么想着,有大臣皱起眉头,替他问了出来。
“冀州有粮不错,可你难道要陛下做一个言而无信之君吗?”
贾诩看了他一眼,收回视线,双手在袖中交叉在一起,低头看着地板,双目无神的说道:
“皇甫将军的胜报还未传回,冀州在韩馥执掌下造反之心人尽皆知,在皇甫嵩宣布平定冀州全境,陛下任命新州牧刺史前,朝廷不收赋的诏令跟冀州又有什么关系呢?”
刘辩没有打断,盯着他。
贾诩感受到天子的目光,没有抬头,开始自言自语。
“皇甫将军身经百战,必将势如破竹,叛军闻风而降,怕是要不了几天,胜报就会传回。”
“朝廷应该立马勒令皇甫嵩减缓攻势,放叛军一丝生路,对企图归降之军,立以下一条要求。”
“必须携带足额的粮草来赎清罪孽。”
“叛军粮草不够,他们会去抢,而且叛军从根源上与士族不对付,他们会着重抢士族,抢来的粮食怕是天价。”
“而皇甫将军可隔岸观火一段时间,以粮草难以为继为借口,或许士族们主动就打开粮仓了。”
百官嘴角抽搐。
好一招驱虎吞狼。
一口气解决叛军、粮草、士族豪强?
让同为士族的他们心底恶寒。
刘辩眸色逐渐幽深。
沉默三息后,他冷淡道:“此计不可,朕不为此事,朕看你这个司隶校尉暂时不用当了,暂时协助朕管管外交、藩属国事宜吧,诸卿,粮草之事明日早朝再议,荀彧荀攸等人到章德殿去,其他诸卿先回去吧。”
刘辩说完拂袖离去,只剩下群臣。
群臣松了口气,心里窃喜。
陛下果然是要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贾诩只是提了些建议,结果司隶校尉就被免了。
只有少数聪明人眼皮直跳,怎么感觉好像不对。
管藩属国,怎么看都觉得是个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