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东乡镇卫生院的未来蓝图
叶青云和陈景明并肩走出卫生局办公楼,午后的阳光暖洋洋地洒在他们身上。
阳光越过街角的檐角,在地面上编织出一片光影,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
叶青云紧紧捏着手机,指尖仍有些微颤。
刚才在办公室里,他强压下内心的激动,但此刻,那股激动就像涨潮的春水一般,源源不断地涌上心头。
尽管他还没有拨通师父王志正的电话,但他的眼前已经浮现出一幅鲜活的图景。
他仿佛看到一个个医护人员,精神抖擞地迎着清晨的霞光,走进那县第二中医院。
他们脸上洋溢着对新工作环境的期待和兴奋,步伐轻快而坚定。
“青云,这下心里该踏实了吧?”
陈景明快步跟上叶青云,他的手里紧紧攥着罗新林给的设备清单。
由于反复揉捏,纸页的边角已经有些发皱。
“是啊,场地有了,设备也定了,接下来就只差人手的事了。”
叶青云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稍微平静一些,
“不过有您师门撑着,我相信肯定没问题的。”
陈景明忽然笑出声来,他的眼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我刚才在心里过了一遍,那三栋医技楼可真是现成的好底子啊!
一栋可以作为医生的宿舍,让大家有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另一栋则可以改造成住院部,方便患者就医。”
“一栋一层作为门诊加西、中药房,再隔出块炮制室,智能煎药机、药材存储架都能稳稳放下。“
二层留着检验科和B超室,和针灸门诊、预防接种,公共卫生科,三楼做为手术室,四楼作为药库,五楼作为医院行政办公室,这样规划得妥妥帖帖,一点不浪费空间。”
叶青云被他的细致感染,嘴角也漾开笑意,方才因杨科长质疑而起的那点滞涩,早已随着罗新林的力挺烟消云散。
“陈哥说得是,等场地一交接,咱们先带着尺子过去,把每个科室的位置敲定。”
他顺着思路往下说,语气里满是憧憬,
“中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得挨着门诊大厅,病人一进门就能找着,少走冤枉路。”
“康复科的针灸推拿室得留宽敞些,最好带个小院子,既能晒药,天气好时还能在院里做艾灸,舒坦。”
“治未病门诊要僻静,多摆些绿植,来调理的人见了心宽,效果也能更好。”
“对对对,这点我早想到了!”陈景明连连点头,手指在虚空中比划着,
“还有住院部那150张床,必须按中西医结合的标准来。”
“中医内科、外科、儿科、妇科,再加上临床内科和急诊留观的床位,每张床旁边都得预留插座,方便插针灸仪、理疗灯这些家伙什。病房窗户一定要大,光照足,病人住着敞亮,康复都能快些。”
两人一路走一路细细盘算,路过街角的打印店时,叶青云脚步一顿。
“陈哥,咱们先打份科室设置清单出来吧,等会儿跟师父打电话,也好说得具体些,让他心里有数。”
打印店里,打印机“簌簌”作响,很快吐出一张写满字的A4纸。叶青云接过来,上面按二甲中医院的标准列着清晰的科室规划:
中医内科(含脾胃病、心脑血管、呼吸等专病诊室)、中医外科(涵盖肛肠、骨科、皮肤)、妇产科、儿科、针灸推拿科(康复科)、治未病科,外加西医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含中药房、西药房、炮制室)……每一项都对应着实际需求,透着严谨与周全。
“就按这个跟师父说。”叶青云仔细折好纸,揣进兜里,深吸一口气,拨通了王志正的电话。
听筒里只响了三声,便传来王老温和而熟悉的声音,带着几分了然:“青云啊,这个点打电话,怕是医院的事有眉目了?”
叶青云一愣,随即笑道:“老师,您都知道了?”
王志正的笑声从听筒里传来,带着几分欣慰:“知道,你那儿要升级二甲中医院的事,我们几个老家伙也参与过讨论。”
他话锋一转,语气里添了几分笃定,“我还知道,你现在最头疼的是人手问题。”
叶青云眼睛一亮,像被说中心事的学生:“老师,您真是料事如神。”
“这有什么难猜的?”王老的声音里满是从容,
“场地和设备都是死物,有人推着就能成,唯独人才是活的,得慢慢凑。你放心,我这就跟你几位师叔伯打个招呼,让他们把得意门生匀几个过来;再让你们县卫生局发个招聘公告,双管齐下,队伍很快就能拉起来。”
顿了顿,王老话锋又转,关切地问:“对了青云,你住院部打算开哪些科室?刚起步别贪多,得稳扎稳打。”
叶青云赶紧把打印好的规划逐一说了一遍,从中医内科的细分专病,到外科、妇儿的覆盖范围,再到康复科与治未病科的特色定位,条理清晰。
电话那头的王志正听完,轻轻“嗯”了一声,语气里带着赞许:“思路是对的,但刚起步,住院科室别分太细。中医就先设内、外、妇、儿四大块,正好你几位师叔伯各有所长,能帮你把底子打牢;再加上一个综合临床科室,应对些复杂情况,足够了。”
他接着补充道:“门诊的辅助科室不能少,检验、放射、药房这些是骨架,缺不得;但诊病的科室,先把中医内、外、妇、儿、针灸、急诊这几块立起来,把框架搭稳了,以后再根据病人需求慢慢添。”
叶青云开着免提,王志正的话陈景明也听得一清二楚,他不住点头,心里暗暗佩服:果然是国医泰斗,几句话就点透了关键——初创阶段,宁精勿杂,先把根基扎牢,比贪多求全更重要。
挂了电话,叶青云和陈景明望着手里的科室清单,又抬头看了看远处东乡镇的方向,阳光正好落在他脸上,暖融融的。
他们知道,县第二中医院的蓝图,在这一刻才算真正有了清晰的轮廓,而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把这张蓝图变成活生生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