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析津府
徐灏终于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北京”城。
自十几年前,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以来,辽国从未被中原威胁,所以这城墙还是十几年前的模样。
城墙高两丈有余,城楼柱子上的红漆和城墙上的青砖一样,斑斑驳驳,城门上石刻“析津府”三字倒是如同新刻。
这里是辽国“南京”,大辽共有五京,一曰上京临潢府,二曰中京大定府,三曰东京辽阳府,四曰西京大同府?,第五就是这析津府了。
这析津府便是从前的幽州,辽国得到此地,改名析津府。
徐灏站在车上,看着百姓络绎而来,一路走来,这些百姓十亭折了七亭,出发时上万人,到这里也就两三千人。
《资治通鉴》记载:丁壮毙于锋刃,老弱委以沟壑,可见所言非虚。
剩下的基本都是青壮男女,其中男多女少,女子在战争中的悲惨命运,可见一斑。
眼泪又流了下来,既是为自已的命运,也是为百姓的遭遇。
人流还未全到,城门里冲出一群人来,嘻嘻哈哈的给押送的辽兵们,送上银钱,争着先挑先选。
这些人就是契丹的奴隶主,来挑选奴隶来了。
他们在这里选完,就会把奴隶们转卖到各地,赚取差价。
百姓们一阵骚动,哭嚎之声又起。
辽兵们棍棒皮鞭,交相挥下,勉强弹压住百姓,奴隶主们冲进人群,如同挑牲口一般,张嘴观牙,喝问隐疾。
更有那色痞,当众要青年妇女脱下衣衫,若敢不从,轻者棍棒,重者长刀。
百姓哭嚎辗转,惨不忍睹。
徐灏呆呆的坐在车上,无可奈何,心如刀绞,忍不住闭上眼睛,泪流满面。
他就算骨瘦如柴,破衣烂衫,却也丝毫阻挡不住那风仪雍姿,气质儒雅,和那几分矜贵之色。
几个奴隶主瞥见,顿时大喜,抢上来拉他。
这个时代,辽国虽然立国三十余年,但是契丹遥辇八部放牧牛羊倒是好手,读书识字的,寥寥无几,对于读书人,需求很大,能卖个好价钱。
何况徐灏风仪出众,看似贵族,那就更值钱了。
孟谷居然还跟着他,看到奴隶主们抢上来,他一言不敢发,缩在一边,假装未见。
一阵马蹄声传至,大辽南京留守萧思温,在十几个亲兵的簇拥下,纵马而来,一眼就看见徐灏。
他勒马停住,看着车上的徐灏,笑道:“现在可愿降了吗?”
看了看哭嚎的百姓,他笑容更加灿烂:“你若降我,我准你带十个百姓走”
徐灏一滞,有些犹豫了。
见他踌躇,萧思温继续加码:“二十人如何”
徐灏心里万分纠结,是要一身清白,还是要救这些百姓?
萧思温说话声音颇大,离得近的百姓有听到的,挣脱奴隶主,奔了过来,跪下连连磕头。
有辽兵和奴隶主跑过来要拿人,萧思温挥了挥手,那些人顿时不动了。
“三十个总行了吧”他笑吟吟的说。
徐灏咬紧牙关,闭上眼睛,眼泪汩汩而下,心里默念道:“罢了罢了,和这些百姓想比,我这一身荣辱,有何惜哉”
“你把这些百姓尽数放了,我便降你”
萧思温哈哈大笑:“你知这些百姓值多少钱吗?三十文一个,你读过书,想必是会算账的,你倒是给我算算”
徐灏目眦欲裂,眼眶通红,一人三十文,尚且不如一只羊,这么多人,一共也就七八十贯钱,你把我中原百姓当做什么了?
“你放了他们,我给你一百贯”徐灏含着泪大声喊道。
“你连命都在我手上,哪里找来一百贯给我”萧思温更加笑起来。
“你怎知我挣不到一百贯”徐灏越发悲愤。
“那就等你挣到再说”萧思温哈哈大笑,纵马而去。
远远传来他的喊声:“把他送到我府上.....”
车轮滚滚,柴草车缓缓前行,身后百姓哭喊之声更大,徐灏泪流满面,转过身来,向着百姓的方向,缓缓跪下,伏拜于地,重重的叩首。
接着趴在稻草之中,嚎啕大哭。
萧思温纵马进城,直抵自已府上,朱红色的大门旁,两只狻猊左右而立。
是的,那不是狮子,那是龙之九子之一“狻猊”。
大门左右有柱,上面是抱框,梁、檩、柱,俱都裸露在外,四个门簪上挂着匾,上书“南京留守府”
门房之外,左右各二的站着四个腆胸凹肚的侍卫。
大门已开,透过门去,隐可见亭台楼阁,四季花木,水流潺潺。
萧思温勒住马,翻身下马,早有奴隶伏于马前,充做马凳,他就踩着奴隶下了马。
顺手一丢,马鞭被仆人接住。
大步走进府里,一直走到垂花门前,门前有丫鬟仆妇候着,见他来,打开了大门。
门一开,一个女童扑了出来,脆脆的叫着:“耶耶,耶耶”
这是契丹话,意思就是爹爹。
这孩子身着红色圆
领长袍,袍角袖口有银线蔓过,颈上环着金色项圈,圈上坠着长命锁。
圆眼圆脸,头上扎成双丫髻,显是等了有些时候了,小脸冻得甚红,看见父亲,兴奋莫名,张开双手扑了上来,姿势神态,可爱非常。
萧思温共有两子三女,两女已嫁,两子在外出仕,如今只这一个最小的女儿绕于膝下,平日里宠爱非常。
这孩子汉名“燕”小字“绰绰”,年方六岁。
萧思温看见女儿,顿时满脸堆笑,弯腰抱起萧燕,在冻得通红的小脸上重重一吻。
满眼慈爱的笑道:“绰绰想耶耶了吗?”
萧绰绰咯咯笑着,伸出小手,环住父亲,也在父亲脸上一吻:“想了想了,耶耶给我带了什么礼物?”
萧思温在女儿鼻头轻轻一点,笑道:“耶耶找了几个书生,都是中原汉地的,待我磨磨性子,选一个做你师父,绰绰长大了,该读书认字了”
萧绰绰拍着手叫道:“我要读书了,我要读书了”
萧思温抱着女儿进了垂花门,一边走一边笑道:“读书还得读汉家的书.......”
“大人回来了”前面一个女声响起。
“夫人怎地站在廊下,小心受了风寒,快快进屋”萧思温急得喊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