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公主
一只墨笔在纸上“沙沙”而走,画已经大概完成。
少女贴近了画纸,认真的完成着她的图画,还差最后一点就完成了。
“公主”外面脚步声响,人未至声先至。
少女并不回应,还是专心作画。
脚步声越走越是轻柔,最后转为蹑手蹑脚,站在少女旁边,呼呼喘气,似乎是急奔而来。
少女把最后一笔画好,站了起来,拿着画细细的看,上面是一个青年,正背着一个女孩。
背景是漫天大雪之下,有一行脚印从远处伸展而来,再远处隐有枯树几棵、鸣鸦盘旋。
少女画工甚好,那青年虽破衣烂衫,却丝毫不掩眉宇间那种浩然正气,和温柔之意。
本是逃难图,却生生画出一种相偎相依,生死以之的风流之气,直欲破纸而出
“公主画得真是好”身边的宫女也是十五六岁年纪,身材清瘦,眉清目秀。
“什么事”公主没有看她,还是看着画,眼里流出浓浓的思念。
宫女四处看看,踌躇着说:“殿下,陛下几次来催,殿下还是.......”
公主扭头看了看她,又回头逡巡四周,这是个简陋的屋子,除了一盘火炕,一只火炉外,再无旁物,墙上却挂满了画像,都是画里那个青年,有的是在笑,有的是在挥舞着手臂讲着什么,画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如果徐灏来到这里,他会惊讶的发现,这就是当时带着郭柔逃难时,说书客栈的那个房间。
公主嘴边含着笑,四下看了看,摇着头说:“你去回禀陛下,我不走,我要住在这里,那段时间是我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光,我要等他来找我,他一定会来找我的.....对吧?”
最后两个字,明明是疑问句,却无比坚定,说着话的她,眼角已经噙了眼泪。
宫女见她伤心,急忙打趣:“到时候陛下定会赐下大宅,给公主和驸马居住,大门写上秦国公主府”
公主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眼神中又是欢喜,又是憧憬。
“如果他来找我,我宁愿不做这个劳什子的公主,跟了他去,天涯海角也罢,幽谷集市也好,只要和他在一起就心满意足”
说着转过身来,眉目之间一片忧思。
这公主身形纤细,小小的一张瓜子脸上,一双眼睛就占了一半,鼻端小巧,唇如樱花,气质清扬,神态婉约,相如冬梅之姿,貌似兰芳之容,顾盼之间,眼角有银星隐现,泪痕依旧。
头上简单拧了个单髻,身上穿着淡青色窄袖交领短衫,外边加了个对襟半臂,下身是宽松儒裙,裙裾曳地二尺有余,儒裙一直系到胸部,胸前束有绣花的抹胸。
宫女见公主还是伤心,急中生智,从怀里摸出几张纸来,笑着说道:“今日文德殿是曹小六当值,外面的相公们带进来几首诗,听说陛下看过,高兴的拍了御案,还叫人刻成石刻,竖在外面,奴婢不认字,也不知道好在那里,公主给奴婢点评一番”
公主听她说的热闹,忍不住抿嘴一笑,却并不接过来,说道:“我对这个没兴趣”
“听说是北边传过来的,写诗的人姓徐........叫什么徐灏........公主......公主......”
“你.....你.....刚才说谁?”公主声音剧烈颤抖起来。
“徐......徐.......灏,奴婢也是听说........”宫女有点害怕了。
公主一把抢过她手里的纸,激动之下,手指颤抖,把那纸撕破几处。
如飞般读罢,公主连身体都在抖,是他,绝对是他,别人写不出这样的气势。
“噔噔噔”的走了几步,转过头来的时候,满脸眼泪。
“去,快去,求见陛下........”
汴梁的皇宫不大,从梁开始营建,唐、晋继之。
里边处处有唐代洛阳宫殿紫微城的影子。
公主当然不可能住在宫外,她住的那个破屋子,是央求父皇,在后苑角落里搭建的。
求见的消息传出去没多一会,宦官便来传旨觐见。
公主坐着步辇,从迎阳门入内廷,顺着夹道过景福、延和、崇政殿,在庆寿宫拐了个弯子,直奔皇帝寝宫,福宁殿。
郭威是正月二十日继位的,改国号为“周”,年号“显圣”,今年就是显圣元年。
他刚刚和大臣们谈完朝事,正想喝茶歇息一会,就听见公主求见,不由得暗暗奇怪。
这个女儿名叫郭柔,去年后汉隐帝刘承佑杀了他全家,只余这么一个亲生骨肉留在膝下。
本来好不容易找回女儿,却不愿进宫来住,非要让自已给他搭一个破房子,说是要等一个什么人,真正奇怪。
还没想明白,外面宦官高声通报:“秦国公........”
话音未落,公主已经抢进殿来,“噗通”一声跪下,涕泪交流,连连磕头:“父皇救命......”
郭威慌得一下站起,抢下来扶女儿:“阿柔莫急,快快起来”
郭柔身子一
沉,不肯起来,连连磕头:“求爹爹救救徐灏......”
郭威一边扯她一边问:“徐灏?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个?”
郭柔不如父亲力大,还是被扯了起来,大哭道:“就是他,若没有他,女儿再也见不到爹爹了”
情急之下,也不及遵从礼仪,直接“爹爹”叫出口。
“是他送你来大名府?不是叫个什么郑......”
“不是,是他,在汴梁是他救了我,一路护送到相州,爹爹,他对我郭家有恩,请爹爹求求他”郭柔哭着又要跪。
郭威拉着女儿坐下,一边抬起袖子给她擦眼泪,一边说:“爹爹知道了,我会派人去的”
“几时去”郭柔伸手扯住父亲的青色龙袍。
看的没错,他穿的是青色,不是黄色。
说起这个就很有意思,从先秦到两汉,皇帝的龙袍是黑色,两晋南北朝又是红色,真正第一个穿黄袍的,是隋文帝,但是那个时候,民间也可穿黄。
一直到大唐开国,李渊又穿上黄色,并下诏,不许民间着黄,从那以后,黄色才成为皇帝专有。
而郭威的“周”是木德,所以他穿着青色龙袍,至于黄袍加身,那只是一个指代,并不是皇帝必须要穿黄,后来的北宋皇帝,除了赵大,龙袍一律红色,直到明清,才真正穿起黄龙袍。
郭威一向重视节俭,他的龙袍不置金银丝线,甚至没有刺绣,龙袍上只有十二纹章,证明着这件是皇帝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