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五代末年屁颠屁颠的许星君

第71章拔擢

汴梁“新郑门”外,行人车马俱被拦在一边,有开封府的衙役引导着绕城而过。

把城门清理出来。

四丈有余的高高城墙,加上上面几层楼高的城楼,被阳光投下一大片阴影。

就在这阴影中,几座彩棚立于地上,一大群人冠冕俱全,翘首以盼,一眼望去,从朱紫到淡绿,从白发到青丝。

皇帝重视,特意让自已最信任的文臣,代替自已来迎接。

“来了来了”一个年轻官员喊了起来。

远远的,骑兵护卫着车马,出现在地平线上。

人群一阵骚动,众官儿按照品级大小排好队,翘着脚看那队车马缓缓而近。

车队里的一辆马车上,郭柔正在和徐灏告别。

“我先回家一趟,出来这么久,爹爹一定急死了,你记得快点去提亲,要不.....我可不依”

郭柔一边给徐灏整理着衣服,一边絮絮叨叨的提醒。

“你总得告诉我你爹爹在哪?姓字名谁?总不能让我挨家打听吧”

徐灏伸手环住她腰,满眼宠溺。

郭柔很享受他的亲昵,依偎在他怀里,噘嘴在他下巴上吻了一下,眼神中流出几分捉狭:“会让你知道的,到时候你去提亲便是”

说着瞟了一眼沈知意车的方向,眼神中含着不满。

对于沈知意抢先怀孕,即将诞下徐灏长子这件事,她很不满意,但是她又不敢轻易越过雷池,她爹可是皇帝,面子还是得要的。

她在心里重重哼了一声,腹诽道:“你等着吧,别高兴得太早”

“那我走了,你.......你......快点来提亲”郭柔杏眼含泪。

“我安顿下来就去,你记得差人告诉我你家在哪,行了,过几天就成亲了,还这么黏黏糊糊”

徐灏开着玩笑。

片刻之后,一辆马车离开车队而去,郭柔将在“万胜门”进城,然后直去宫城。

这新郑门很有特点,北面是波光粼粼的“金明池”,南门是绿树掩映的琼林苑。

一池一苑,把城门夹在中间,那“金明池”连着汴水,远处隐约可见一条河穿城而过。

整个开封城,被四条河流穿城而过。

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美丽得无可匹敌的都市,就连明清的北京城,南京城,可能也比不上这里的清扬婉约。

马车渐渐驶近,第一辆车停下,车门一开,一个年轻人先钻了出来,这人一身交领青衫,头戴金冠,眉清目秀,顾盼间,英武与儒雅交衬,风流与果毅相融。

年轻人回头,又从车里扶出一个白须白发的老者。

“恭迎太师大人回京,恭迎徐先生回京”

一群绿袍小官,躬身作揖,整齐划一的喊了起来。

为首的便是范质,他一身朱紫官袍,抢上几步,先是施礼:“太师老大人受苦了”

冯道扶着徐灏的手下车,弯腰还礼:“多谢诸位同僚”

接着直起身子笑道:“来来来,范大人,我与你介绍,这便是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徐大广,大广,这是范相.......”

这句话就是在提醒徐灏,范质可是颇得圣眷的,怠慢不得。

徐灏连忙长揖到地:“徐灏见过范相公”

范质今年刚好四十岁,后唐年间考中进士,便一直出仕于唐、晋、汉,他和郭威的私交很好,传说当时郭威攻进皇宫,京城纷乱,范质藏匿民间,郭威派人到处寻找,后来找到,非常高兴,当时天下大雪,郭威解下自已的袍衣让给范质穿。

没过几天,就擢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又过不久,升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参知枢密院事。

前几日郊祀完后,他又一次升官,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可见皇帝郭威对他的倚重和信任。

范质一把拉住徐灏,笑得畅快极了:“大广不需多礼,我在汴梁日日读你的诗,一天不读就觉得缺点什么,不光是我,连陛下都要读,老夫只恨不能身替大广,却让你受了如此磨难”

握着徐灏的手,上下打量,看了半晌,扭头跟冯道笑道:“老太师,如此标致的人物,真我中原风骨......”

冯道笑吟吟的捋着胡子凑趣:“可惜老夫没有适龄的女儿孙女,要不然定要招他为婿”

徐灏满脸羞赧:“两位大人休要取笑,家里两只醋坛子,再来几个,晚生实在应付不来,怕是第二天就要挂在房梁之上了”

冯道和范质对望一眼,同时哈哈大笑。

笑了一会,范质松开徐灏,后退一步,脸色一正:“徐灏接旨”

徐灏一愣,忍不住偷偷瞟了冯道一眼,冯道笑吟吟的使个眼色,示意他快点接旨。

“门下,天下之本........朕闻昊天有名,皇王受之,圣人畏天命,帝者奉天时.......”范质读的抑扬顿挫。

是的,隋唐五代一直到宋代,圣旨开头都不是什么“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而是以门下开头。

唐宋时期,中国的政

治制度已经十分完备,唐朝又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那时有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之说,所以设计了一套严密限制皇权的制度,皇帝可不是想怎样就怎样,比如皇帝要颁布什么律令圣旨,先要和中书省沟通,由中书省起草诏书,这个叫做“熟拟”。

“熟拟”之后,再拿给门下省,如果门下省也没问题就署名,然后才能拿回去盖上皇帝大印,颁行天下。

如果门下省觉得这个圣旨有问题,那他可以封还,拒绝署名,圣旨无效。

圣旨顺利通过之后,要交给尚书省去执行,六部就在尚书省辖下。

这边是历史上有名的“三省六部”制度。

如此严密的制度,可惜让后人给废除了,明清两代更是把皇权登峰造极.........

徐灏跪在地上接旨,这圣旨骈四骈六,前面全是没营养的废话,听得他昏头涨脑,恹恹欲睡,直听到最后,居然给了他一个官儿。

“天降大才,社稷之福,朕不敢逆天意,徐灏德才兼备,擢为门下侍郎,钦此.........”

这可不是小官,门下侍郎可是三品高官了,虽然这个官儿只是个加衔,仅表示禄秩,不用真正坐衙理事,但是也很了不得了。

更重要的是,这是个清望官,门下侍郎为宰相叙迁之官,一旦获得晋升,那就可以直接拜相,只要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几个字,那就是宰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