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献计
文德殿里静谧无声,皇帝郭威高坐丹陛之上,面色严肃。
冯道、李谷、范质、魏仁溥、柴荣、李重进、张永德,还有一众禁军高级将领,俱都在座。
徐灏是最后一个到的,他在军营接旨,太监催得急,连衣服都没换,就匆匆赶来。
直到进了端礼门,才反应过来这样见君颇为不雅,临时去门下省借了一件官袍披上。
“臣,参见陛下”
徐灏进了大殿,长揖施礼。
郭威是知道他最近一直在军营的,看着这个女婿如此勤于王事、英气勃发的样子,不由得很是欣慰,上次没白骂他,不由得嘴角勾了起来。
“你且坐好”
皇帝说完话,拍了拍巴掌,几个太监推着一面巨大的屏风从里面出来。
徐灏莫名其妙,扭过头来,看了看柴荣。
柴荣下巴向地图上扬了扬,又向上面的皇帝扬了扬,示意不要急,听皇帝说。
“众卿请看”
郭威又拍了拍巴掌,两个宦官拉着一张巨大的地图出来,把它钉在了屏风上,地图上画着几个红色箭头,望之颇有些触目惊心。
“昨日收到奏报,南唐起兵二十万,兵分三路,前来伐我,众卿皆是朕股肱之臣,计将安出?”
郭威不愧是马上天子,虽面临如此情况,语气中还是不慌不忙。
“南唐北伐????”
徐灏搜肠刮肚的回忆,好像历史上没有这场战争啊,看来历史已经改变了,是不是因为我的到来?
李谷是宰相,首先发言:“陛下不须忧虑,兵来将挡就是,可宣召忠武、镇安、归德、武宁四节度,领兵抵抗,如今正值盛夏,天气如火,粮草转运不便,南唐虽富,却决不能持久,待其粮尽,自然退兵”
“臣附议”几个文官纷纷开口。
“此老成之言”皇帝评论道。
这虽然是个笨办法,却胜在四平八稳,不易出错,正应了兵法上的“结硬寨、打呆仗”。
郭威说完,把目光转到了武将身上,目光探寻。
李重进想争个表现,站起来作揖道:“臣愿率兵,为陛下解忧”
柴荣瞥了李重进一眼,目露不屑,站起来走到地图前,细细研究。
徐灏也跟着站起来,和柴荣并肩而立,一齐看着地图。
几个禁军将领也跟着围了过来。
大殿里又安静下来。
好半天之后,柴荣躬身施礼:“陛下,臣有一计”
说到这里,瞟了一眼徐灏,目光闪过一丝笑意:“臣有一计,敌既分兵而来,我若同样分兵抵抗,岂不正中敌下怀?臣建议,管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避实击虚、避强击弱,集中兵力,先歼敌于西路,威胁敌中路军侧翼,看他退不退兵”
这正是当年在大名府,柴荣和徐灏初见之时,论战的结论。
高怀德立即支持:“晋王所言极是,臣附议”
“敌人若是不退呢?”
徐灏忽然喊了一句。
一言既出,满堂皆静,郭威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却不说话,等着徐灏继续说。
徐灏沉着脸,伸手指着地图:“诸位大人请看,若是依晋王所言,我军歼灭敌西路军,虽可威胁敌军侧翼,可是倘若敌中路军不退呢”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越说越有信心:“兵法有云,未虑胜先虑败,晋王此计全在一个快字,可是倘若敌军不退呢?倘若敌人扎下硬寨与我僵持呢?敌中路可是有十几万人”
“就算打败西路军,敌人也有两条路,其一,可以和我隔颖水对峙,我军急切间必然难图,几万大军汇聚于此,打又打不下,走又走不得,变成了拼消耗,日久迁延之下,我国国力能否支持?”
手指接着在地图上划动,最后停在一处地方,正是徐州。
“其二,如果南唐是我领兵,那我就继续分兵,一方面与我军隔河对峙,另一方面分兵加强东路军,集中兵力,全力攻打徐州,我大军主力集中于右翼,则徐州必然空虚,敌军只要徐州在手,进可攻退可守,我们就被动了,徐州之得失,辄关南北之盛衰,陛下不可不防”
郭威终于笑了出来,满脸鼓励的问道:“你有何妙计教朕”
徐灏弯腰一礼,正色道:“臣请问陛下,这场仗要打到什么程度?”
郭威眼神更加满意:“总要使南唐几年内不敢再来犯我疆界”
徐灏笑了出来:“既如此,臣有一计,请陛下和各位大人斟酌”
他转过身来,指着地图说道:“敌征发二十万大军,此倾国之兵也,这是明显的有前权,无后守,其国内必然空虚,陛下可诏令四节度层层抵抗,迟滞敌军”
“兵法说以正合,以奇胜,敌既遣堂堂之师而来,我当以奇兵胜之”
他清朗的声音充满激情,“咚”的一声,手掌成拳,狠狠砸在一个位置上。
“陛下可出偏师,借道南平,绕过敌长江防线,奔袭鄂州,我看李璟退不退兵.........”
李谷霍的一下站起来,声音颤
抖着问:“假......假道伐虢.....”
徐灏摇了摇头:“南平不能亡,他的存在对我们有好处,有南平在,我军可随时威慑南唐,此战过后,南唐必屯重兵于鄂州,我军不费一兵一卒,便可空耗南唐国力,何乐而不为”
魏仁溥站起来问道:“粮草辎重何解?”
“就粮于南平,能买则买,不卖便抢,正好趁机扬我兵威”徐灏从容不迫。
“侯爷不爱护百姓了?”冯道笑呵呵的问道。
“此一时彼一时,高保融性情迂腐缓慢,无才无智,既向陛下称臣,又向南唐称臣,首鼠两端,如今正好让他看看我大周之强盛,给他个教训,自然仰慕我国,将来也好.........”徐灏不屑的一笑,话虽没说完,但是人人知道他下一句想说什么,不过是将来统一的时候,怕是一封檄文就能收南平于版图了。
大殿里沉默良久,忽然“啪啪啪”的掌声响起。
郭威满脸欣慰的站起来,他听得入神,连龙袍领口都微微掀开:“武英候好兵法,就依你,中书省拟旨,拜........”
看了看柴荣和李重进,还是开口道:“李重进为南面招讨使,节制四大节度,徐灏拜征南将军、控鹤军都指挥使,领兵三千,借道南平,直取鄂州........”
柴荣面色一黯,心里颇不是滋味,他明知道自已是开封府尹,实际意义上的储君,轻离汴梁不得,但是如此大战,不能去赚一份军功,反倒是便宜了李重进,这让他很是烦恼。
众臣一齐躬身领旨,退出大殿,柴荣刚想凑过去和徐灏说几句话,却看见徐灏被李重进拉住。
“徐指挥使跟我来,我们军议一番”李重进笑吟吟的。
这次对于李重进而言,是个拉拢人心的好机会,禁军三衙精兵尽出,皆尽集于他麾下,这份战功,他李重进就笑纳了。
尤其是徐灏,他是亲眼看见刚才在殿里,徐灏慷慨陈词的,那种战略眼光,不是谁都能有的,如果得到他的支持,这皇帝之位,就可以好好谋划一番了。
别看柴荣是储君,没用的,禁军精锐皆集于殿前司,五代时期换皇帝如同翻书,道理简单得很,还是安重荣那句话说得透彻:“天子者,兵强马壮者得之”
这是正事,徐灏不能不去,扭过头来,见柴荣脸色难看,喊了一声:“兄长且先回去,我去去就来”
一言既出,柴荣顿时面色变缓,轮到李重进脸色难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