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出征
青玉一声不吭,襦裙一扬,一脚向后踢出,绣鞋上的红色绒团一闪,直奔男人面门。
男人嘿嘿一笑,身子一动,向后退出两步,避开攻击,“刷”的一下,展开手里的折扇,笑吟吟的看着青玉。
青玉一击不中,转过身来,眼神冰冷刺骨:“周大人,我说过不许你离我太近吧”
男人笑道:“要怪就怪姑娘国色天香,我也是男人,怎能视若无睹,若是冒犯了姑娘,在这里给姑娘赔罪了”
说着装模作样的拱拱手。
这人叫周峤,乃是南唐靖安司的司丞。
靖安司是唐代的一个机构,由唐玄宗设立,主要负责情报工作,职能类似于明代的锦衣卫和东厂,南唐建国以后,处处以大唐正宗传承自居,便也恢复了这个机构。
周峤便是靖安司的司丞,心狠手辣,恶名昭彰,在南唐能止小儿夜啼。
说起来这周峤是很有来历的,祖上是汉景帝时的郎中令周仁,三国名将周瑜和北宋大儒周敦颐都是这周仁的后代。
周仁医术高超,又是景帝刘启的潜邸旧人,很得皇帝宠信,可是他却不是因为医术或者政绩出名,而是因为汉书中的一段话出名,“于后宫秘戏,仁常在旁,终无所言.......”
简单来说,就是汉景帝和嫔妃过夜的时候,让老周在一边看着,当拉拉队.........刘启这个嗜好,真是让后人不知道说什么好,反正周仁的名声就此臭了,无论是史记还是汉书,《奸佞传》中都有周仁的大名。
具体是只做拉拉队,还是亲身参与“战斗”,史书没说,后人也不敢妄加猜测,不过以西汉从刘邦开始,各代皇帝就基本男女通吃的特点来看,周仁和刘启也八九不离十。
周仁和刘启具体怎样不好说,但是这周峤能执掌靖安司,想必还是有一些本领的。
青玉神色稍有松动,犹豫一下,从腰带里掏出一个蜡丸,劈面丢了过去。
“最后一次,以后不要来找我了”说完转身就走。
周峤手里捏着蜡丸,在她身后笑道:“姑娘慢走,不送”
接着用只有自已能听到的声音说道:“找不找你,可不是你说的算”
低头捏开蜡丸,里边又一张纸条,用极小的字写得密密麻麻,正是周军禁军的行军路线。
周峤眼前一亮,忍不住又看了看青玉的背影,嘴角高高勾起,这个大功跑不了了。
三日后的清晨时分,天还未全亮,侯府已经沸腾起来,今天是徐灏出征的日子。
昨夜徐灏是陪着郭柔睡的,郭柔几乎一夜未睡,反复交待着让丈夫注意安全,不要冲锋在前,早日回家,家里还有人在等着他。
听到丫鬟在窗外提醒,该起床的时候,郭柔“哇”的一声哭了出来,紧紧搂着丈夫,说什么也不松手。
“我不让你走,我后悔了,咱们不做官了,你不去了好不好.......”一边哭一边说。
她忽然就理解了王昌龄的那首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给徐灏也弄得万分不舍,抱着妻子柔声安慰。
大门一开,沈知意在两个丫鬟的搀扶下走了进来,她怀孕已经八个多月了,看来分娩之时,夫君定是无法归家了。
“妹妹莫哭,夫君出征,我等帮不上忙,却也不能给他拖后腿了”徐灏狠下心肠,轻轻推开郭柔,站起来和沈知意拥抱了一下。
沈知意眼角含着泪,拼命忍住,不让眼泪掉下来,双臂环上丈夫脖子,小声倾述着思念:“你不要冲锋在前,要吃饱饭,打不过就逃,一定要小心,我等着你回来看我和儿子”
身边的丫鬟递上一个护身符,沈知意亲手给他戴在脖子上,哽咽着说:“祝夫君早日凯旋归来.......”
徐灏捧起她脸,在她嘴角轻轻一吻,强自做出一副轻松的表情笑道:“你们放心,能杀了我的人,还没生出来呢”
又轻轻摸着妻子凸起的肚子,低声道:“小混蛋,少给你娘找麻烦,要不然老子回来揍你屁股”
沈知意凄然一笑,回吻一下,小声说:“给咱们的孩儿取个名字吧”
徐灏笑道:“这小家伙正好是我南下时候出生吧,那就.......叫南征吧,男孩就叫南征,女孩就叫颜若”
回头对哭哭啼啼的郭柔笑道:“阿柔的孩儿不急,陛下金口,要给赐名的”
“好了,我去了,你们......保重.....”温柔乡是英雄冢,果然半点不错。
徐灏强忍不舍,转身大步出门。
身后郭柔又大哭起来,徐灏只当没听见,大步而行。
出了院子,春兰、青玉和秋蕊和几个大丫鬟们,站在院子门口送行,人人眼眶通红。
众女一齐开口:“郎君早日凯旋”
徐灏哈哈大笑,和她们一一拥抱告别,大声说道:“等着我回来........”
“师父,师父”萧绰绰跑了过来。
跑到徐灏身前,手里拖着一个金锁:“这个给你”那是
她颈上佩戴的长命锁。
徐灏把她抱起来,在她小脸上轻轻一吻:“等着师父回来........”
府门外,范玉峰和孟浮生还有呼延赞带着十几个亲兵已经在等着了。
孟若梦手里拿着一个香囊,双眼含情的捧到徐灏面前:“请侯爷早日凯旋”
徐灏哈哈一笑,伸手和她轻轻拥抱一下,接过护身符藏入怀中,笑道:“等我回来,你孝期一满........”
孟若梦羞红了脸颊,又是欢喜又是期待,微微点头。
“祝侯爷早日凯旋”孟谷领着府中奴仆,在门口聚做一处,一齐躬身施礼:
徐灏拍拍他肩膀,笑道:“我这一去,家里你就多费心吧”
孟谷恭恭敬敬的回答:“请侯爷宽心”
徐灏哈哈一笑,接过范玉峰递过来的缰绳,翻身上马,深深的看了一眼自已的家,忽然之间豪情顿生。
高声吟咏道:“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众亲兵被他情绪感染,跟着他齐声喊道:“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连战马都感觉到这种悲壮豪迈,一齐昂头长嘶。
天边露出一丝鱼肚白,将明未明的天色下,徐灏英挺的身形影影绰绰,孟谷都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