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豫州知府

第 185 章 豫州知府

齐思瑜有没有什么看法,余长芝不得而知。

他来到太学也有些日子,祭酒章义丰大人,知道他是余家人,与永宁侯府也有些关系,对他颇为照顾。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章大人的女儿章丽君,是福贵和福瑞两人师父的师姐。

有这一层关系在,章大人自然更加认同他,余长芝很快便在太学之中如鱼得水,与太学之中的司业,老师,助教,学子们都熟悉起来。

对于太学的藏书阁,也可以自由进出。

花了许多时间,余长芝才在角落里找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太学志,里面记载着经太学考上进士的一众学子们。

很快他便找到了,记有齐思瑜生平事迹的记录。

从他入学,到考上榜眼,一共历经三年。

齐思瑜,西北豫州人士,经豫州知府杨大人推荐,入太学。

其后,就是关于齐思瑜在太学之中的优秀表现,还有他的文章诗稿。

余长芝看着上面的字迹,十分工整,还有一股文人傲气。与他在翰林院中,找到的齐思瑜的文章笔记,可以说是没有半分相似之处。

他几乎可以肯定,这两个齐思瑜就是两个人!

但是,翰林院中,关于齐思瑜的事迹,几乎人人都知道,他就是来自太学的这个齐思瑜……

余长芝继续翻看,他得中榜眼的时间,是在叛军攻入京城的前一年。

忽然,余长芝记起,他还在荷包里面放有一张纸!是他在长平镇上那座荒宅的书桌上,发现的齐思瑜所写的文章。

他取出微微泛黄的纸张,开始对比太学志中收集到的几页齐思瑜的文章。

每对比一个字,余长芝的神色便深沉了几分。这两张纸上的笔迹,几乎一样,就是出自同一个人!

所以说,翰林院中的那个齐思瑜,他究竟是谁?

余长芝还想再翻看一些其它的书籍,但是又有人进来了,他怕惹起其他人的怀疑,就把这本三十多年前的太学志收了起来,准备拿走。

然而,刚刚进来的人看到余长芝也在,便笑着走了过来,“余大人,正好你也在,你又是今科榜眼,不如和我一起编写今年的太学志,如何?”

余长芝点头,“我才刚刚来到太学,如有写的不对的地方,还请魏大人包涵。”

余长芝把手上的这本太学志放在一旁书架上方,等他走时再拿上。

然后,他走到了这位魏大人身旁,开始与他一起编写今年的太学志。

今年有三年一次的科举,太学的学子们有不少考上了进士。而这些人之中最耀眼的学子,自然就是新科状元,杨申!

所以太学志中,放入的第一个人物也是这个杨申。

杨申这个人,余长芝与他同在翰林院中任职,也算是接触过,是一个性格不错的人,无论谁遇到了麻烦,他都力所能及的帮上一把。

不过,没想到他们认识了不少日子,却从来没有听他提起过,他原来也是出身太学的学子。

“余大人是今科榜眼,想来字一定也写的不错。不如我来说,余大人书写如何?”魏大人提议道。

余长芝欣然点头,“当然!魏大人在太学之中比我更长,也更熟悉太学的学子,更知道应该如何记录太学志。”

很快,魏大人就把要写的关于杨申的内容说了出来。

“杨申,西北豫州人士,经豫州知府陈大人推荐,入太学之中……”

把魏大人说得话都写上,余长芝惊觉,他有些惊讶的看着自己写在纸页上的内容!

除了名字不同,最后的成绩不同。这个杨申,几乎和他父亲齐思瑜在太学志中的记载一模一样!

这难道只是巧合?

余长芝不动声色,继续把魏大人说得的其他学子们都一一写了下来。

等把所有的内容都写完,他借口自己还要找一本书,让魏大人先离开,他稍后再走。

等魏大人走后,他重新打开他刚刚写完的太学志,把属于杨申的内容,重新抄录了一遍。

然后,夹在记录着他父亲齐思瑜的那本太学志之中,带着它离开了藏书阁。

余长芝一路沉着冷静,与平日无异,回到了他在太学的宿舍之中。

只是这间屋子不止住了他一个,还有偶尔来此休息的其他大人。

把他找到的东西放在这里,并不安全。好在明日就是休息的日子,他再把东西带回他们家刚刚买到的新宅子里面。

.

第二日一早,余长芝早早起来,与另一个同僚打过招呼,就换上了自己的衣服,准备回家。

手上提着一包要换洗的衣物,那本太学志就放在这些衣服里面。

余长芝一路与相遇的几个太学的学子们笑着点头,偶有几个过来请教问题 ,他也笑着停下来解答几句,之后继续往太学外面走去。

.

赵生辰见余长芝走过来,急忙背过身去,躲着余长芝。

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太学之中见到余长芝!

他进入太学,只是为了三年之后,能得中进士。不想因为福梦的事情,被余长芝针对。

只是不知道是余长芝不知道他也在太学,还是余长芝根本并不在意自己。

这半个多月以来,他都没有受到过来自余长芝的打压。

等余长芝的身影不见了,赵生辰才继续向前走去。他昨天忽然收到了一封家书,信里面让他查查齐思瑜,还有杨申这两个人。

杨申这个人他知道,是今科状元,也是出身太学的学子。

而齐思瑜,赵生辰就不太清楚。只是他问过几位学子,只知道翰林院中有这么一位齐大人。

也不知道他爹,为何忽然想要知道这两个人?

按理来说,这两个人,他爹都不应该认识才对。

很快,赵生辰就走到了他爹信里提过的藏书阁,太学志就放在这里,供太学之中的人查阅。

他随手拿起最新的一本,也就是今年刚写的太学志,翻看查看。

杨申的大名就在第一页!

“杨申,西北豫州人士!由豫州知府陈大人推荐入学。”

没想到,这个杨申居然是豫州知府推荐入学的,与他一样。

原本他爹是泉州知府,可以直接推荐学子入太学。

但是,不巧。

他爹被调到了西北豫州当监事,只能求豫州知府陈大人推荐他入学,花费了不少银子。

这个杨申又是花了多少钱,才能让豫州知府推荐他入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