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看望
第 186 章 看望
对于杨申花费的银钱,赵生辰并不在意,大概也就是和他家差不多而已。
给豫州知府陈大人,送上几件值钱的好东西。
看着太学志中杨申的记载,赵生辰见一旁有方便学子抄录的笔墨纸砚,就把关于杨申的内容都抄录了下来。
等笔墨干透,赵生辰收起纸张,继续找着下一本关于齐思瑜的太学志,一路越过最近十几年的太学志,他拿起已经微微泛黄的旧书。
一连翻看了几本,赵生辰也没有找到关于齐思瑜的记载。
“是不是爹记错了?”
赵生辰轻轻皱眉,继续翻看年代更加久远的太学志,依旧没有找到。
这时,同样在藏书阁找寻书籍的一个人,看到向赵生辰翻看的地方,原来是在看太学志,“你翻看这么多太学志,是想要找什么人?”
赵生辰听到声音抬头,见是一位年纪不小的人,看他穿着应该是太学之中老师,“老师,我曾听家父提过翰林院的齐思瑜大人,也是出身太学,所以想要找他在太学之中的一些事迹,拜读一番。”
听到赵生辰嘴里的齐思瑜,来人皱眉,没想到今时今日还能从学子口中听到这个名字,“你父亲也曾经是太学之中的学子吗?”
赵生辰摇头,“家父不曾在太学之中读书,只是对齐大人多有听说,所以让学生到了太学之后,能亲眼看看他当年在太学之中的生平。”
“原来如此!”眼前这位学生的父亲,大概也是那一年的举子,或者是进士吧?把当年惊才绝艳的齐思瑜一直记在心里,到了现在还要让儿子过来看看。
可惜,早已物是人非。那齐思瑜在考上榜眼之后,就江良才尽,泯没于众了。
不过,他当年的事迹,还是有几点值得现在的小辈们学上几分。
来人走到放太学志的地方,很快就把有齐思瑜记载的书册找出来了几本,但是只有他考上榜眼那年的太学志,怎么都找不到。
算了,毕竟是三十多年前的书册,可能被太学中的其他老师,或者学子借阅,拿走了。
“这几本,都有齐思瑜的一些记载,有他当年上学时的一些事迹,你可以看看。”
“多谢老师。”赵生辰拱手道谢,接过几本书册。
难怪他刚才怎么都没有找到,原来都在角落里。
赵生辰拿着这几本书册,来到刚才那张书桌前,认真翻看。
把上面所有内容都翻看完后,他皱起了眉头,认真思考了一下,把他刚才抄录的关于杨申事迹又拿了出来。
这杨申和这位齐思瑜大人的生平事迹,怎么有如此相似之处!
更可怕的是,两人都是一甲的进士,如今还同在翰林院中任职。
但是,在他打听两人的时候,却从来没有听人说过,这两个人是同乡,或者是认识的人。
他爹到底在豫州发现了什么,才会千里迢迢的来信,让他打听这两个人?
原本赵生辰想要把他打听到消息,直接用信送回豫州。
如今,他总感觉这事情怕是不简单,他给父亲的回信,也要小心一点。
如今京城之中,最有特色的点心,就是余家人开的百福楼的点心。
赵生辰以孝敬爹娘的名义,让下人去买了几份回来。然后把他要寄回去的信包在牛皮纸中,放在点心里,再让他身边的护卫亲自把点心送回豫州!
.
余长芝新买的宅子,离太学不远。他们夫妻也听取了余婆子的意见,没有买那间最小的宅院,而去加上余婆子给他们的一千多两,买了一个三进的宅院。
他们自己住在二进的院子,把余福绍的房间先安排在了一进的院子,余长芝书房旁边。
而后面三进的院子,则是留给余婆子过来小住之用。
而这院子里的几个丫鬟,还有小厮,则是永宁侯夫人送给他们的下人。
侯府里面的下人早就有专人调教好了,比他们再去牙人那里买来的不知道底细的那些,要好用的多。
看门的小厮见余长芝回来了,连忙开门,恭敬的请安,“老爷,您回来了。今日一早,老夫人就来看您和夫人了,正在您的院子里和夫人说话。”
“哦,是娘回来了吗?”余长芝笑着问道,然后大步向院子里走去。
小厮想要接过余长芝手里拿回来的换洗衣服,都没能从余长芝手里拿到,“老爷,这些衣物交给小人送到后院,让她们给您浆洗吧。”
余长芝停下快走的脚步,把被衣物包住的书拿了出来,然后把换洗的衣物交给小厮,再继续向前走去。
小厮手里抱着衣服,觉得有些奇怪。老爷这么爱书的人,怎么还会用脏衣服包住书,再把书拿回家呢?
但是,小厮没有开口询问,因为他知道这些不是他一个下人应该知道的东西。
他只要帮后院浆洗衣服的婆子把衣服拿过去,就可以了。
.
余长芝快步走进厅堂,就看见余婆子正在和柳絮语说话,桌子上面放着不少东西,都是余婆子给他们带过来的。
有百福的酒菜,还有点心。
“娘,您来了!”余长芝上前,顺手把手上的书放在了桌子上。
余婆子笑着点头,“是呀!我知道你今日休沭,特地过来看看你们。”
“你看看娘多疼我们,还给我们送来了这么多东西。”柳絮语指着桌子上放着的东西,对着余长芝笑着说道。
余长芝点头,“又让娘破费了。”
就他们借余婆子买房的那些钱,他们都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还上。
“你是娘的儿子,说什么破费的话。这些东西都是酒楼里现成的,娘不过是顺手给你们带过来一些。你大哥大嫂还怕拿过来的东西太少,不够你们吃用的呢。”余婆子怕他们介意,把余长生夫妻也搬了出来。
余长芝这才放心,毕竟余婆子到了京城之后,一直是和大哥大嫂住在一起。
最近这些日子,余婆子又是借钱给他们买房,又是不时的拿吃食过来,他也怕兄弟之间会生嫌隙。
只是以大哥大嫂的人品,还有性格,这些怕是他多虑了。
柳絮语见母子二人许久未见,一定有话要说,“相公也回来了,我去把这些酒菜热一下,等会儿娘和我们一起吃。”
余婆子点头,“要不要我帮你,把这些东西拿到厨房?”
柳絮语摇头,把丫鬟叫进来了一个,“有丫鬟在呢,娘就和相公好好说会儿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