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渔舟客

第七十六章 可爱的监军制度

    闾丘仲卿在离开前,怀着慎重的语气,将他家人的下落告知给了赵德秀。

    闾丘仲卿这么做,表面上看是在留“质子”给赵德秀,但他的目的不仅在此。

    当今世道中,如赵匡胤般重视家人者有之,但亦不乏淡漠亲情之辈。

    家人为质,并不能完全保证一人的忠心。

    闾丘仲卿是在托孤。

    “深入敌国,游说敌相”,这是一招被验证过的妙棋,但同样是一步险棋。

    走这一步时,闾丘仲卿若有丝毫差错,他面对的很可能是死亡的结局。

    这一点,闾丘仲卿与赵德秀都知道。

    赵德秀并非是不爱惜人才,找一巧舌如簧的使者,是不难的。

    可要想成功说动赵华,那名使者还要对北汉政局有着十足的了解。

    这两点兼备者,赵德秀麾下当下唯有闾丘仲卿。

    至于闾丘仲卿,他的想法很简单——富贵险中求!

    因知闾丘仲卿之心意,在他离去前,赵德秀作出承诺道:

    “若卿此事不利,汝之妻子,吾自养之。”

    得到了赵德秀的保证后,闾丘仲卿心中再无顾虑,他带着金银在一些澶州军的护卫下,毅然地踏上了前往太原的路途。

    站在城墙上的赵德秀,望着闾丘仲卿越走越远的背影,这时他听到了背后的一声担忧:

    “郡侯认为,他这一去能成功吗?

    若无法成功,那就损失惨重了。”

    呼延赞望着远去的金银,眼中流露出不舍。

    那些财富本来都应该是赵德秀的战利品。

    听到呼延赞的话后,赵德秀淡淡一笑。

    财富是最直观的利益,呼延赞的话,才是当世絶大多数人的想法。

    “舍财成事”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没几个人做的到。

    赵匡胤称帝后,是如何稳定人心的?

    有一招很朴实无华,就是不断地撒钱。

    陈桥兵变后,将领上至百万贯的给,士兵上至百贯的给,当钱发下去后,每人都喊了“大宋万岁”。

    这一手段,历任五代君主并非不知,唯有赵匡胤是真正的实施了下去。

    身为赵匡胤的儿子,赵德秀完美继承了他的格局。

    “纵算失败,我失去的无非是金银。

    但若成功,我得到的将是广阔的未来。

    懂否?”

    说完心中所想后,赵德秀看向呼延赞问道。

    呼延赞努力的思索了好一会,最后他给出了一个诚实的回答。

    “懂!

    然末将做不到。”

    呼延赞一如既往保持着实诚。

    呼延赞的实诚引得赵德秀大笑,笑完后,他对着呼延赞问道:

    “叫你准备的东西,可准备妥当了?”

    见赵德秀问起这事,呼延赞连忙答道:

    “已制作妥当。”

    呼延赞的回答让赵德秀满意的点了点头。

    据斥候汇报,最多再过两三日,北汉军就要兵临城下了。

    敌人初至,他岂能没有大礼备上?

    ...

    大宋建隆元年六月上旬,伴随着阵阵雄浑鼓声,一支数万人的大军出现在上党城外。

    这支大军,正是由刘继业带领的北汉军。

    当数万北汉军来到上党城外后,得知消息的李守节,一脸喜意的早早等在城外以示迎接。

    在见到刘继业后,李守节建议北汉军依上党城扎营,而起到拱卫之效。

    李守节的这一建议,并未得到刘继业的同意。

    “宋军诡诈,易动难安,不能放任不管。

    我军当前往壶关,围堵宋军。”

    刘继业不会再给赵德秀,掌握战场主动权的丝毫可能。

    在婉拒了李守节的建议后,刘继业继续率军南下。

    赵德秀早就料到,刘继业不会选择在上党城外驻扎。

    故而当得知北汉军逼近的消息后,赵德秀就领着一众僚属上得城墙来。

    后世听多了杨业的大名,赵德秀想着若有可能见上一面倒不错。

    赵德秀不知道的是,刘继业与他有着一样的想法。

    刘继业知道见过不少名将,可他还是想见一见,在十六岁就能与他争夺战场主动权的人。

    率军来到城外,在将安营的事务委托给副将后,刘继业亲带几名亲卫来到城墙外百步处。

    借着良好的天气,目力不错的赵德秀隐约可见百步外有一将领装扮的人在骑马游曳。

    赵德秀尚还不知那人正是刘继业,但他下意识的眯起了眼睛。

    在认真评估了一番距离和风向后,赵德秀放弃了开狙的打算。

    不久后那位将领身旁的一名骑兵,驾马朝着城下奔来。

    见只有一名骑兵到来,赵德秀没让城上宋军放箭。

    百步的距离,骏马疾驰下不过转瞬即至。

    当停稳马蹄后,洪亮的声音便从城下传至城上:

    “我家刘将军有言,今我数万精兵已至,贵国可退兵矣。”

    本着先礼后兵的原则,刘继业想让城上的宋军主动知难而退。

    毕竟从明面上看,有他率数万精兵守在壶关城外,宋军自保都尚显不足,更遑论谋取上党。

    汉军骑兵在传达了刘继业的话后,便一直在观察着城上众宋军的脸色。

    因赵德秀及众将隐于城楼中,这名汉军骑兵并未看见他的身影。

    而随着这名汉军骑兵的观察,眼中出现的几面旗帜让他色变。

    汉军骑兵本欲快速离去。

    不过赵德秀哪会放过送上门的机会?

    在赵德秀的示意下,卢多逊从城楼中走出,以“太原郡侯有言”的缘由来到城墙边止住了他。

    哪知在汉军骑兵停驻后,卢多逊一直顾左右而言他,迟迟没讲到重点。

    心中虽多有不满,可身为传话兵,这名汉军骑兵又无法自行离去。

    卢多逊说多少废话是他的事,身为传话兵的职责,他要做的便是将“赵德秀的话”一五一十转达回去。

    不知拖延了多久后,卢多逊以拂袖离去的举动,结束了这场会面。

    最后一头雾水的汉军骑兵,回到了刘继业的身边。

    刘继业亦好奇,他的亲卫怎么会去这么久。

    当从亲卫口中听了一大堆废话后,刘继业一时间也摸不着头脑。

    直到他从亲卫的口中,听到了这么一句话:

    “城上有,有府州与麟州的旗帜!”

    说这番话时,亲卫吞吞吐吐。

    而在听闻了这事后,刘继业脸色大变。

    府州与麟州,是大宋的两个西北要镇,掌管那两个西北要镇的人分别是折德扆与杨重勋。

    这两人与刘继业的关系可不一般。

    折德扆是刘继业的岳丈,杨重勋则是刘继业的胞弟!

    初闻这消息时,刘继业是惊愕的。

    惊愕之余,刘继业握住缰绳的手,都不免有些颤抖起来。

    这赵德秀的用心,好险恶呀!

    而就在刘继业快速思考对策时,有几骑正快速的朝他所在逼近。

    那几骑中为首的,正是监军卢赞。

    名为监军,本质上卢赞监的不就是刘继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