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商议

“瞎担心啥。”

周三娘瞥了他一眼,眼神里带着惯有的温和,

“我这把老骨头,硬朗着呢,哪能这么容易倒下。”

她说着,还想撑着坐起来,却被卫岳连忙按住。

“您躺着歇着,别乱动。”

卫岳眼眶发热,

“大夫说您得好好静养。”

“静养啥?我这身子我清楚。”

周三娘笑了笑,目光在尔雅卫岳身后的卫辞何琇莹和平平安安脸上都转了一圈。

见个个都面色憔悴,不由得叹了口气,

“看你们一个个,眉头皱得能夹死蚊子。

我真没事,就是累着了,缓过来就好了。”

她拉过尔雅的手,又拍了拍卫岳的手背,最后看向卫辞:

“小辞,快让你爹娘回去歇歇,有啥好担心的。”

尔雅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娘,我们不困,就在这儿陪着您。”

周三娘嗔怪地看了她一眼:

“陪着我干啥?我又不是三岁孩子,你们要是真为我好,就该吃好喝好。

把自个儿照顾好自己我看着你们好好的,比啥药都管用。”

卫辞站在一旁,听着祖母强撑着精神安慰父母,心里又是疼又是暖。

他走上前,轻声道:

“祖母说得是,您先歇着,我们就在这儿守着,不远。”

得知周三娘醒了,张大夫很快又来把了一次脉。

把完脉后他私下告诉卫岳尔雅道:

“脉象虽仍虚浮,但比先前稳了些,太夫人这是熬过了那阵子险劲,总算缓过来了点。”

尔雅悬着的心猛地一落,腿一软差点站不住,被卫岳连忙扶住。

等张大夫走了,周三娘又睡过去后,卫岳与尔雅商量了好一阵。

最后两人把卫辞何琇莹和平平安安叫到厅堂中,告诉他们。

等周三娘身体好些后,他们打算送周三娘回章阳县。

听到这个消息卫辞第一个不赞同,他皱紧了眉道:

“爹,娘,这万万不可。”

他往前一步,目光扫过父母鬓边的霜白,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急切,

“祖母的身子骨根本经不起折腾,张大夫的话你们忘了?

章阳县离这儿千里之遥,车马劳顿,一路颠簸,祖母怎么受得住?”

卫岳背着手站在厅堂中央,脸色沉得厉害,却没立刻反驳。

尔雅叹了口气:

“我们怎会不知路途辛苦,可你祖母心中定然想着落叶归根。

我们相信,她也想再回章阳县看一看,有这口气在,她一定撑得住的。”

“章阳县是她的根。”

卫岳也开口说道,

“他是为了我们才来京中定居,如今她时日无多,难道我们不该让她回故土看看吗?”

卫辞急得额角冒汗:

“可祖母的身子…”

“我们可以走水路,水路平稳,而且就算身子熬不住,心却能安。”

尔雅打断卫辞的话,眼眶微微发红,

“还有就是,你祖母虽然嘴上没说,但我们知道她心里还想着你两个姑姑。”

“那就接两个姑姑来京!”

卫辞语气坚定,

“我这就派人去接,快马加鞭,让她们来此陪祖母岂不更稳妥?”

尔雅摇了摇头不赞同:

“你两个姑姑年纪也不小了,家里还有孙辈要照看,哪能说走就走?

你祖母更舍不得两个女儿为难,还是我们送她回乡她会更高兴。”

卫辞着急不已,但还是放软了语气道:

“爹,娘,就算要了却祖母的心愿,也该想想你们自己。

你们也年过花甲,长途跋涉对你们的身子也是损耗。

万一路上有个三长两短,难道要让祖母在最后关头还要为你们操心?”

“我们的身子我们清楚。”

卫岳摆了摆手,语气里带着几分疲惫,却异常坚定,

“我们欠你祖母的太多,如今她快走了,难道连让她见女儿最后一面的心愿都不能满足?”

卫辞站在原地,看着父母眼中的执拗,忽然觉得一阵无力。

他知道父母说的是实情,可相比祖母他更担心这一路千里迢迢,父母能不能撑得住。

以前他还不觉得什么,这次经过祖母突然病重,他更想时时守在父母身边。

何琇莹几次想插嘴却又不知该怎么说。

公婆说的有理,丈夫担心的也对,她都不知道帮谁说话好。

就在这时,一直安静站在角落的平平安安忽然往前迈了一步。

两个少年脊背挺得笔直,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祖父,祖母,父亲。”

平平先开口,声音清朗,

“方才你们的话,我们都听见了。”

安安接着说:

“我们觉得祖父祖母说得对,太祖母该回章阳县看看。”

卫辞转头看向两个儿子,皱眉道:

“你们闭嘴,有你们插嘴的份吗?”

“父亲莫急。”

平平看了父亲一眼,继续道,

“我们愿意陪着祖父祖母一起去章阳县。

我们本来就准备明年八月份回徽州考乡试,如今提前回去也无不可。

这一路上有我们照应,父亲您在京中也能安心些。”

安安跟着点头:

“是啊,我们年轻,身子骨结实,路上能替祖父祖母分担些。”

卫岳和尔雅对视一眼,眼里都露出几分惊讶,随即是难以掩饰的暖意。

卫辞看着两个儿子,他们虽年少,却已有了担当的模样。

可卫辞并不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他眉头紧蹙:

“你们两个毛头小子,懂什么叫照应?

别以为读过几本圣贤书,就能当此重任。

你们祖父祖母年纪大了,太祖母更是需要精心照料,路上稍有差池便是大事。

你们自己尚且是需要人操心的年纪,真到了路上,

怕是要你们祖父祖母反过来照看你们,那岂不是添乱?”

卫辞走到两个儿子面前,目光沉沉,

“你们有这份心是好的,但真要论起来,你们能分担什么?

别一时冲动,到时候反成了拖累。”

他这番话直截了当,平平安安脸上的兴奋褪去不少,垂着眼皮没再吭声。

何琇莹听到这终于听不下去了,她上前一步,轻轻按住两个儿子的肩膀。

柔声却坚定地看向卫辞:

“夫君,孩子们或许经验浅,那再加上一个我总够了吧。

有我跟着总不至于也是拖累,一路上多双眼睛多双手,总能替爹娘分担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