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仇千金逆袭追夫记折耳根拌苦蒜
第七十九章:教育理念,产生分歧
我抱着孩子,正想着给他讲个故事,忽然听见徐景澜在门口道:“琳琅,该教他念《三字经》了。”
我抬头看他一眼,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才几个月大,你让他背书?”
“早学早好。”他说得一本正经,“我小时候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启蒙的。”
我低头看看怀里睡得香的小家伙,再抬头看看一脸严肃的徐景澜,忍不住笑了:“你是想把他培养成小老头吗?”
他皱眉:“我是认真说的。”
我耸耸肩:“我也认真说,他现在应该先认识花花草草、虫虫鸟鸟,不是坐在那儿摇头晃脑地背书。”
话音刚落,孩子打了个哈欠,像是在替我反驳他爹。
徐景澜却不打算退让,直接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本《弟子规》,准备给孩子讲解。
“哎哟喂,”我赶紧拦住他,“你这是要吓坏他吧?”
他瞪我一眼:“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传承,为他好。”
我嗤笑一声:“那你去问问他愿不愿意。”
结果我们俩还没吵完,那小子就开始哭了起来,声音比刚才还响亮,仿佛也在抗议爹爹的“暴政”。
徐景澜见状,只好放下书,哄着孩子。但他的表情明显不悦,我知道,这事没完。
果然,第二天一早,我就看见书房里摆了一堆儒家启蒙书籍,连《千字文》都来了。
我还以为是账本呢,翻开一看,差点没气晕过去。
“谁让你把这玩意儿搬来的?”我冲进书房就质问他。
他头也不抬:“我说过,孩子得从这些开始学。”
我冷笑:“你是不是觉得他将来能当宰相?”
“至少得识字。”他说得理直气壮。
我拍了下桌子:“我就不明白了,你怎么这么死板?”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这是传承,为孩子好。’
我看着他那张脸,忽然觉得有点陌生。以前那个会跟我开玩笑、会陪我一起逗孩子玩的人,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严肃?
我心里一股火冒上来,干脆转身就走。
他也没拦我。
接下来几天,我们俩谁也不提这事,可气氛却越来越僵。他每天早上都会带孩子去书房,而我则带着孩子去花园,一个教书,一个玩泥巴。
奶娘看得直摇头:“夫人啊,您跟老爷这样下去,少爷夹在中间,怕是要被折腾坏了。”
我没说话,心里其实也有点后悔,但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教育孩子,不该只有死记硬背一条路吧?
可没想到,事情还没完。
那天下午,我正在给孩子做木雕小马,老夫人那边派人送来了几本教材,说是让我好好教孩子,别误了前程。
我打开一看,全是些老掉牙的启蒙读物,连我小时候都没学过这么严苛的东西。
我气得不行,直接让人把书原封不动地送回去,并附上一句话:“孩子还小,等他大些再说。”
结果晚上吃饭的时候,老夫人亲自来了。
她坐在我对面,端着一副长辈的架子,语气不善地说:“琳琅啊,你现在也是当娘的人了,做事得有分寸。孩子不能惯着,不然将来不成器。”
我咬着筷子,心里一阵烦躁,嘴上却笑着说:“我知道,我会用心教的。”
她摇摇头:“你们夫妻俩,一个太松,一个太紧,孩子夹在中间,迟早会出问题。”
我听了这话,心里更不是滋味。
徐景澜一直没说话,只是低头吃饭,似乎不想插手。
饭后,我回房时故意绕了个远路,想避开他。结果还是被他在廊下拦住了。
“你到底想怎么样?”他问我。
我瞪着他:“是你想怎么样吧?非要逼着孩子背那些东西,你自己小时候就没受够吗?”
他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说:“我只是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我叹了口气:“有出息不一定非得靠背书啊。你看他多喜欢听我讲故事,对自然也好奇,为什么不顺着他的性子来?”
他皱眉:“你这是放纵。”
我气笑了:“你才是死守旧规矩。”
我们俩就这么吵了一通,最后谁也没说服谁。
夜里,孩子突然惊醒大哭,我和徐景澜同时起身,站在床边一边一个,谁也不说话。
他轻轻拍着孩子后背,我帮他掖了掖被角,两人默契地配合着,直到孩子重新睡着。
可等一切恢复平静之后,我还是回了自己的床榻,他也没留我。
那一夜,我辗转反侧,脑子里全是白天的争执。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桌上多了张纸条,是他写的:
“昨晚我想了很久,或许你说得有道理。但我不想他长大后被人说‘没家教’。”
我看了一会儿,心里五味杂陈。
我把纸条收了起来,没告诉他我已经看到了。
后来有一天,我整理书房时,在抽屉里发现了一本书——是我前几天偷偷看的那本异域儿童启蒙书。
书页间夹着一张纸条,是他亲笔写的:“孩子应先学《三字经》再谈兴趣”,背面隐约有一滴水痕。
我拿起来对着光仔细看,才发现那不是水痕,而是……泪迹。
那一刻,我心里忽然有些酸涩。
原来他也曾为孩子的未来焦虑不安,也曾偷偷流泪。
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父亲对我也很严格,总希望我能继承家业。可他从未对我说过一句温柔的话,只是一味地要求我做到最好。
难道,他是怕自己重蹈覆辙?
我握着那张纸条,心里第一次有了动摇。
也许,我们都需要一点时间,去理解彼此的想法。
也许,孩子的成长,不只是学习知识,更是我们父母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合上书,轻声说了句:“对不起。”
屋外阳光正好,微风拂面。
我不知道这场分歧何时才能真正和解,但我知道,我们都爱这个孩子,也都愿意为了他变得更好。
只是……
“你要是再敢拿《弟子规》吓唬他,我就把你锁书房里!”我冲着门外喊了一句。
片刻后,门外传来他无奈的声音:“知道了。”
我嘴角一扬,继续雕刻那只小木马。
我抬头看他一眼,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才几个月大,你让他背书?”
“早学早好。”他说得一本正经,“我小时候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启蒙的。”
我低头看看怀里睡得香的小家伙,再抬头看看一脸严肃的徐景澜,忍不住笑了:“你是想把他培养成小老头吗?”
他皱眉:“我是认真说的。”
我耸耸肩:“我也认真说,他现在应该先认识花花草草、虫虫鸟鸟,不是坐在那儿摇头晃脑地背书。”
话音刚落,孩子打了个哈欠,像是在替我反驳他爹。
徐景澜却不打算退让,直接走到书案前,拿起一本《弟子规》,准备给孩子讲解。
“哎哟喂,”我赶紧拦住他,“你这是要吓坏他吧?”
他瞪我一眼:“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传承,为他好。”
我嗤笑一声:“那你去问问他愿不愿意。”
结果我们俩还没吵完,那小子就开始哭了起来,声音比刚才还响亮,仿佛也在抗议爹爹的“暴政”。
徐景澜见状,只好放下书,哄着孩子。但他的表情明显不悦,我知道,这事没完。
果然,第二天一早,我就看见书房里摆了一堆儒家启蒙书籍,连《千字文》都来了。
我还以为是账本呢,翻开一看,差点没气晕过去。
“谁让你把这玩意儿搬来的?”我冲进书房就质问他。
他头也不抬:“我说过,孩子得从这些开始学。”
我冷笑:“你是不是觉得他将来能当宰相?”
“至少得识字。”他说得理直气壮。
我拍了下桌子:“我就不明白了,你怎么这么死板?”
他抬起头,目光坚定:‘这是传承,为孩子好。’
我看着他那张脸,忽然觉得有点陌生。以前那个会跟我开玩笑、会陪我一起逗孩子玩的人,怎么突然变得这么严肃?
我心里一股火冒上来,干脆转身就走。
他也没拦我。
接下来几天,我们俩谁也不提这事,可气氛却越来越僵。他每天早上都会带孩子去书房,而我则带着孩子去花园,一个教书,一个玩泥巴。
奶娘看得直摇头:“夫人啊,您跟老爷这样下去,少爷夹在中间,怕是要被折腾坏了。”
我没说话,心里其实也有点后悔,但我就是咽不下这口气。教育孩子,不该只有死记硬背一条路吧?
可没想到,事情还没完。
那天下午,我正在给孩子做木雕小马,老夫人那边派人送来了几本教材,说是让我好好教孩子,别误了前程。
我打开一看,全是些老掉牙的启蒙读物,连我小时候都没学过这么严苛的东西。
我气得不行,直接让人把书原封不动地送回去,并附上一句话:“孩子还小,等他大些再说。”
结果晚上吃饭的时候,老夫人亲自来了。
她坐在我对面,端着一副长辈的架子,语气不善地说:“琳琅啊,你现在也是当娘的人了,做事得有分寸。孩子不能惯着,不然将来不成器。”
我咬着筷子,心里一阵烦躁,嘴上却笑着说:“我知道,我会用心教的。”
她摇摇头:“你们夫妻俩,一个太松,一个太紧,孩子夹在中间,迟早会出问题。”
我听了这话,心里更不是滋味。
徐景澜一直没说话,只是低头吃饭,似乎不想插手。
饭后,我回房时故意绕了个远路,想避开他。结果还是被他在廊下拦住了。
“你到底想怎么样?”他问我。
我瞪着他:“是你想怎么样吧?非要逼着孩子背那些东西,你自己小时候就没受够吗?”
他沉默了一会儿,才低声说:“我只是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我叹了口气:“有出息不一定非得靠背书啊。你看他多喜欢听我讲故事,对自然也好奇,为什么不顺着他的性子来?”
他皱眉:“你这是放纵。”
我气笑了:“你才是死守旧规矩。”
我们俩就这么吵了一通,最后谁也没说服谁。
夜里,孩子突然惊醒大哭,我和徐景澜同时起身,站在床边一边一个,谁也不说话。
他轻轻拍着孩子后背,我帮他掖了掖被角,两人默契地配合着,直到孩子重新睡着。
可等一切恢复平静之后,我还是回了自己的床榻,他也没留我。
那一夜,我辗转反侧,脑子里全是白天的争执。
第二天一早,我发现桌上多了张纸条,是他写的:
“昨晚我想了很久,或许你说得有道理。但我不想他长大后被人说‘没家教’。”
我看了一会儿,心里五味杂陈。
我把纸条收了起来,没告诉他我已经看到了。
后来有一天,我整理书房时,在抽屉里发现了一本书——是我前几天偷偷看的那本异域儿童启蒙书。
书页间夹着一张纸条,是他亲笔写的:“孩子应先学《三字经》再谈兴趣”,背面隐约有一滴水痕。
我拿起来对着光仔细看,才发现那不是水痕,而是……泪迹。
那一刻,我心里忽然有些酸涩。
原来他也曾为孩子的未来焦虑不安,也曾偷偷流泪。
我不禁想起小时候,父亲对我也很严格,总希望我能继承家业。可他从未对我说过一句温柔的话,只是一味地要求我做到最好。
难道,他是怕自己重蹈覆辙?
我握着那张纸条,心里第一次有了动摇。
也许,我们都需要一点时间,去理解彼此的想法。
也许,孩子的成长,不只是学习知识,更是我们父母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合上书,轻声说了句:“对不起。”
屋外阳光正好,微风拂面。
我不知道这场分歧何时才能真正和解,但我知道,我们都爱这个孩子,也都愿意为了他变得更好。
只是……
“你要是再敢拿《弟子规》吓唬他,我就把你锁书房里!”我冲着门外喊了一句。
片刻后,门外传来他无奈的声音:“知道了。”
我嘴角一扬,继续雕刻那只小木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