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试探

    听到裘兴说的话,赵瑗腾的一声站了起来。

    他没有想到,来到江南地界听到的第一个消息,竟然是关于李晚舟的!

    “你说什么?”

    “属下找到李家小姐的踪迹了。”裘兴又说了一遍。

    怪不得李涧在临安城附近搜索,始终没有得到李晚舟的消息,居然是跑到了江南。

    联想到江南近期的情况,恐怕李晚舟应该是被困在了江南里,如同利州四义一样,消息无法传递出去。

    赵瑗心中这般思索着,问道:

    “你们是怎么找到李晚舟的?”

    “并非属下找到的李家小姐,”裘兴有些愧疚,“说来有些惭愧,是李小姐主动找到的我们。”

    “嗯?”赵瑗有些诧异。

    这和他猜测的有些不太一样,李晚舟居然会主动联系裘兴?

    他并没有震惊于李晚舟能够找到潜伏进入江南的人手,甚至还能联络上他们。

    毕竟李涧在赵瑗之前就和利州四义等江湖人士有过交集合作,彼此熟悉对方的联络方式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

    而裘兴进入江南之后,第一时间也会留下试图联络利州四义人手的信号,方便更快取得情报。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第一个主动联络上裘兴的竟然是李晚舟。

    “李小姐找到了我们留给利州四义的暗号,但没有留下见面的要求,而是留了一封信。”裘兴从袖口中掏出一封信来,递给了赵瑗。

    赵瑗接过信件,展开看了起来。

    信里的内容十分简单,只有短短数行,概括起来就是:

    “江南情况危急!勿入!快滚回临安保住你的狗命,换你看不顺眼的人来,不然云岫姐姐就要守活寡了!”

    赵瑗看着信件直皱眉头,他并不意外李晚舟得知了自己与郭云岫订婚之事。

    这事情闹得整个临安城沸沸扬扬,作为一段佳话传到江南也情有可原。

    他意外的是,李晚舟为何会如此笃定自己江南之行必有危机?而且还是能死人的危险?

    按照李晚舟和自己不对付的性格,恐怕这小妞巴不得看到自己跌进大坑里,然后狠狠嘲笑一番,不落井下石恐怕都对不起她自己。

    但在正事上,李晚舟也不会含糊,既然能逼得她主动警告,那么就证明江南之行的风险已经超乎了他的意料。

    他记下信中消息,将其丢入炭火之中点燃,看着信件彻底烧成灰烬后,才抬头看向裘兴。

    “能查到李晚舟现在在哪吗?”

    “能,但需要一些时间,李家小姐行踪飘忽不定,属下人手不足,只安排了一位药铺的江湖人在追查。”

    “嗯,那就好,既然李晚舟能知晓江南危险,显然她所知的情报不会太少,如果能尽快找到她,或许对我们的帮助会很大。只是李晚舟既然只能传信,却无法主动现身,那就代表着她自己也在危险之中,只能通过信件与我们交流,你让那名江湖人注意保护好她,且要密切注意她周围的异常,若有变故或者异动,要提前禀报。如果一个人不够,多调几个人去也无妨。”

    “是,属下回去便做安排,可若是属下把人手调走,就无法继续追查江南事务了。”

    “你不用抽调已经在江南的人手,如果我没猜错,你在我身边还安排了几名人手庇护,把这些人调去就是。”

    “公爷,如果属下抽调这些人手,您的身边安全可怎么办?”

    “没事,皇上这次特意安排了寻影卫的人手护我周全,若是连他们都护不住我,你的人手恐怕也无能为力,而且有这些寻影卫在,那些江湖人行动并不方便,容易被对方察觉,还不如物尽其用,安排他们去做擅长的事情。”

    等到裘兴领命离去,赵瑗又一个人独自坐在桌前思考了起来。

    李晚舟在江南这些日子,却没有向临安传回过任何消息,恐怕是因为自己也深陷危机之中。

    只是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危机,使得她只能匆匆留下一封信件,就再次消匿于无形。

    不过这至少也算是,如今到了江南地界之后的第一个好消息。

    赵瑗整顿了一下精神,才躺到床上睡去。

    次日醒来时,赵瑗顶着两个黑眼圈。

    他一晚上都没有睡好,满脑子都在思索李晚舟信里的危险究竟是什么。

    考虑了一晚上,真正入睡的时间甚至还不足一个时辰。

    顶着两个黑眼圈出去,显然有些太引人注目了,赵瑗只能唤来茴香,让她替自己用胭脂遮住黑眼圈。

    忙碌了一阵,驿馆的门被人敲响,是随行官员前来禀报,德清县的县令来登门拜访了。

    赵瑗皱眉,他并不想在德清县里和这位县令周旋太久。

    对方如此刻意拖延自己进入太湖的时间,显然背后有着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

    他起先已经准备安排人手整备好之后,便再次出发。

    可现在对方既然又亲自登门,自然不能不见,便让人将那位县令请了进来。

    这位县令姓高,长得白白胖胖,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丰衣足食的富贵气。

    昨日赵瑗在他府里见着的舞姬宠妾,都貌美赛过天仙,可以见得德清县即便作为湖州周边的下属县城,但也比其他州县富裕许多。

    高县令见到赵瑗行了礼,待赵瑗请他落座后,他便开门见山的说道:

    “下官先前见驿馆里的人手正在备车,国公这是就要走了吗,可是因为下官招待有所不周?”

    这招待怎么会不周?

    一座小小县城,宴席规格甚至可以媲美临安城内许多官宦世家豪门的宴席。

    这何止是周到,简直就是周到得太超规格了。

    赵瑗摆手解释道:

    “并非高县令你招待不周,本公也想在这德清县多留几日,好好享受一下德清的山水,但实在是皇命不可违,这也是本国公第一次肩负皇差,还得前往苏湖两州,本公可一点都不敢延误了事情。所以只能暂时放下玩乐的心思,等事情办妥了,本公一定会在德清多住几天,到时候高县令可不要不乐意啊。”

    高县令眉开眼笑,说道:

    “那定然不会,国公能赏脸就已经是下官八辈子求不来的福气了,怎会不乐意,可惜下官还准备了各种节目,想着国公您一定喜欢,实在是可惜。”

    “没事,等本公从苏湖回来,再看高县令的节目也不迟。”

    两人话里打着机锋,说了半天。

    高县令见赵瑗确实留不住,只能就此作罢,起身准备告辞离去。

    临走前,抬了一个大箱子进来,说是送给赵瑗的小小礼物,不成敬意。

    这公然行贿之事被他做得如此顺理成章,显然是为官期间并未少做。

    赵瑗本该言辞拒绝,但却还是含笑当着他的面将箱子打了开来。

    里面是整整一箱子白花花摞得整整齐齐的白银,少说也有数千两,居然被他说成小小礼物。

    赵瑗看着这些东西,眼皮子狂跳。

    但并未拒绝高县令的礼物,反而转头便当着对方的面,将箱子盖上,对着高县令说道:

    “高县令送的这些书画礼物本公实在是喜欢,也不算什么贵重之物,本公便笑纳了。”

    高县令听了赵瑗这话,眼睛亮了起来,他呵呵笑道:

    “那里那里,这些东西也就是我四处收罗来,平日没事把玩的小玩意儿,在我手里这些东西也就是个物件,可国公爷要是喜欢,等公爷回京前,我再送您一箱子。”

    “哈哈哈,那可说好了,等本公回来,要是没有另一箱子,本公可就赖上你了。”

    两人相视而笑,彼此都达到了目的。

    高县令见赵瑗收下了礼物,也心满意足的告辞离去。

    等高县令的人走后,赵瑗坐在书桌前沉思良久,才让茴香去唤人来。

    茴香唤来的人是一位身穿常服的普通马夫。

    这马夫虽然着装普通,但脚下步履沉稳,走路无声,显然脚上功夫比马背功夫要强许多。一双招子明亮无比,老茧生在指节之上,而非虎口处,更是说明此人是一个练家子的高手。

    此人名叫段生,是赵构最早安排给他的国公府侍卫之一,从秦桧死后赵构亲临建国公府那日,就一直跟在赵瑗身边。

    起先虽然算是为赵构监视赵瑗的暗桩之一,但如今监视的命令早就撤了,这批护卫虽然偶尔还会向赵构报备外,更多的还是担负起护卫赵瑗的职责。

    这趟行程,赵瑗便安排这批人中的一半,都伪装成了随行的车队马夫等小厮,还有一些人分散开来,伪装成了行商一类。

    段生便是这批护卫的负责人。

    段生一进屋中,便抱拳施礼,恭敬道:

    “段生见过公爷。”

    赵瑗摆手。

    “不必多礼,你们隐藏身份要紧,总不至于在外见到我还要这样吧?”

    “是,国公教训的是,属下明白。”

    “算了,叫你来不是为了教训你这事的,”赵瑗手指向一旁的大箱子,揭开了一角,“看到这个了么,高县令给我的礼物。”

    段生看向那箱子里闪烁的银光,瞳孔一缩。

    赵瑗将段生的反应收入眼底,笑道:

    “你觉得一个县令随手就能拿出上千两白银,也不求我帮他,只是作为礼物送一个前来查账的钦差会是什么目的?”

    “无论什么目的,属下只知道这只靠县令一职,不可能随意拿的出这千两白银。”段生抱拳。

    “是的,他既然舍得拿出来,就代表他的目的价值不止这千两。所以我要你分几个人,好好查查高县令这段时间里接触过什么人,在谁的手下办事,身后的靠山是谁,究竟想要做什么。”

    “是,属下遵令。”

    段生离开办事,赵瑗还在思考高县令此举的缘由。

    这人无缘无故给他送了千两白银,究竟是为什么?

    他奉命进入江南地界查事,这事情已经算是摆在明面上的事儿了,这位高县令却还是主动将自己行贿的把柄证据交到赵瑗手上。

    做得出这种蠢事情的人,怎么可能能在江南官场之中混到一县之令的地位?

    既然如此,那高县令肯定就是抱着某种目的做这事情的?

    可究竟是什么目的呢?

    千两白银可不是个小数目,既然能毫无理由的送出来,就证明对方并不在乎这千两白银,或者是——

    还能拿回来?

    又或者这次的行贿只是一个小试探?

    试探赵瑗此行江南的目的究竟是和江南官场心照不宣的走个形式,互相给一个台阶让双方下台,还是不死不休的鱼死网破?

    关键是两件事情并不会互相冲突。

    若是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呢?

    例如:钓鱼?

    高县令此举像极了抛掷鱼饵的渔夫,用千两白银当做饵料,骗取想要得到的东西。

    那东西是什么呢?

    自己会因为抛出的饵料而做出什么,对方会想要看到的事情?

    想到这里,赵瑗突然惊觉!

    他连忙重新叫来茴香,让她把段生重新叫来,不要事先派出任何暗处的人手!

    还好,赵瑗反应还算迅速,看似脑中已经辗转了千遍逻辑,但实际不过半盏茶的时间都没耗费。

    就算段生行动再迅速,也不至于如此快的将赵瑗的命令执行下去。

    实际上,茴香再次找到段生的时候,他才刚刚走下驿馆的楼梯,准备去马棚。

    段生再次回来时,一脸不解,但还是恭敬的向赵瑗又鞠了躬。

    赵瑗开门见山,问道:

    “人你派出去了么?”

    “还未,属下刚刚准备安排,就被茴香姑娘叫了回来。”

    “那便好。”赵瑗拍了拍胸口,松了口气。

    “国公可是有什么新的吩咐?”

    “没错,不过在此之前,我想问你,此次随行护卫可敌多少人?”

    “若有准备,四十名护卫可抵御三百精兵,若是寻常匪盗,还可再加一倍。”段生思索了一下,说道。

    赵瑗点头,这战力听起来确实强悍,赵构的寻影卫本事高超,就连先前李涧等人被寻影卫缠上了,也只能勉强不落下风,最后还是靠着粉尘爆炸才得以脱身。

    听到这里,赵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说道:

    “我让你安排的人手不要用了,继续让他们留在车队里,随时靠近兵刃武器,我会把留在德清县的任务派给其他人去做。”

    段生愣了一下,疑惑道:

    “公爷莫非怀疑之后这段路里有人会设伏?”

    赵瑗点点头:

    “我也只是怀疑,暂时还无法确定,但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出门在外,又是江南这种地方,水匪寨子众多,难免会有不开眼的毛贼真的干出不要命的事情来,所以你的人暂时先确保本公安全再说。”

    段生虽然还是疑惑国公,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做出的猜测,但还是领命离去。

    赵瑗又叫来了几名随行的官员,让他们带着十余名护卫留在德清,暗中调查高县令一事。

    那些官员得了命令,虽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还是乖乖听令,留在了驿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