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一章 买衣服?令人咋舌的价格!
“请人帮忙?”孔月的话,大大出乎了赵亮的预料。
这孔月她们到梨树沟时间虽然不短,但是在村里面基本属于透明人,大家从来没有过分关注过,眼下竟然张口就要请人帮忙,这开春大家都不清闲的情况,谁会白给人帮忙?
见赵亮眼神闪烁,呆在那里不说话,孔月忽然想到什么。
“你放心赵队长,我们不让大家白帮忙,给大家每天管三斤苞米面,就当是酬劳了!”孔月紧跟着补充道。
“三斤苞米面,你这话算数吗?”赵队长瞪大眼睛问道。
要知道这个不是个小数目,每个人每天三斤,要是请二三十个人,这每天岂不是得上百斤的粮食消耗?就凭孔月她们几个,能拿出这么多粮食吗?
“当然算数,您可能不知道,我们刚换了一批粮食,眼下手上还有不少余粮,赵队长随便去村里问一下就知道,这种事肯定是不好说谎的!”孔月笑着说道。
刚从村里人手里换了粮食,这件事整个梨树沟不知道的都没几个,赵亮也是忙晕了没顾上,要不然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个消息。
“行!既然这样,那我帮你问问,不过这能不能招来人,我可不能给你保证!”赵亮把丑话说在前面,给孔月提前打预防针道。
“这个没事,您能帮我们问问就行!”孔月开口说道。
离开生产队长赵亮家,李墨和李连城见事情差不多了,就准备先回去。
山上如今陷阱已经支撑起来,倒是不用派人一直守着。
“你们准备回去吗?”孔月见李墨收拾东西,嘴上有话堵在嗓子。
“嗯呢,这次弄回来的野猪肉,趁着村里还有销售名额,准备拉到供销社卖点儿!”李墨如实说道。
这往供销社反向卖肉,是公社给各村的守山猎人的福利,算是贴补家用的补贴。
今年刚开春,大队里面的份额还有不少,李墨弄回来的猪肉多,吃不完的部分,卖给供销社,倒是算一个不错的创收手段。
其实这些猪肉,卖到县里活着公社附近的黑市,才是最有力的选择。
不过李墨担心被有心人盯上,到时候万一给自己安上一个投机倒把的罪名,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卖猪肉?”听到李墨提起这件事,孔月的眼睛都亮了。
这次分给她们的猪肉,其中一大部分虽然换了粮食,但孔月还留下了将近一百斤,留着腌制腊肉活着自己吃。
李墨竟然有出售猪肉的路子,要是能跟着自己手里的也卖掉一些,换来的钱用处可就太多了。
见孔月有些犹犹豫豫,李墨转瞬之间,就想明白了对方的想法。
“你也想卖一点儿?”李墨试着问道。
“可以吗?我想换点儿钱给姐妹们买点儿东西!”孔月老实说道。
“当然,你把东西拉上,咱们这就一起去!”李墨笑着回答。
孔月闻言大喜,当即和李墨一起回到知青小院,找了个推车拉上剩下的一部分猪肉,三人连同赵灵灵,一起往柳树沟的方向走。
李连城把猪肉运回来之后,并没有直接分好,给李墨家送去,而是暂存在自己家里。
将四五百斤肉装上车,几人马不停疾就往公社方向走,不多时就到了梅家窑公社。
从老金沟回来,这还是李墨第一次到公社来,看着熟悉的街巷和供销社地大红门头,李墨不禁想起之前和梅家兄弟结识的过程。
如今对方被通缉,想回到梅家窑基本上没什么可能了。
当初梅四爷替自己抓了自己那个贼二叔,让李墨报了杀父之仇。
自己也在老金沟帮着梅家兄弟救回来了两位哥哥,自己并不欠对方什么。
收起回忆,李墨跟着李连城,几人直奔公社旁边的供销社而去。
李连城一马当先走在前面,进了供销社直接从口袋里掏出,村里开的证明,同时递上自己和李墨的猎户证。
“来卖肉的?有多少呀?从后院拉进来过秤吧!”供销社的营业员是铁饭碗,面对谁态度都不怎么热情,看过李墨等人的证件,直接让李连城把东西拉进来。
这样的事情,李连城不是第一次做,所以显得格外轻车熟路。
上称算账开票,一系列流程行云流水,不到一小时的功夫,李墨等人怀里揣着钱就从供销社走了出来。
李墨将属于孔月的那部分数出来,点清楚之后交到对方手里。
孔月带来的煮肉不多,只有七十多斤,来之前已经提前称过。
手里拿着到手的将近二百块钱,孔月虽然已经极力克制内心的激动,但依旧忍不住手微微颤抖。
这可是一大笔巨款,自从离家到农村插队,孔月还没有见过这么多的现金,拿在手里隐隐有些烫手。
“走!我带你们去消费,今天给大家都买点儿东西!”孔月拉着赵灵灵的手,转身就重新回了供销社。
着场面李墨提前就预判到了,所以分钱的时候,根本就没有离供销社多远。
李连城也笑着跟着走回了供销社,这大半年自己从山里打的东西,虽然偶然有收获,但显然不如这次收获这般巨大。
趁着分到钱的功夫,也到供销社给家里人买些东西回去。
进了供销社的门,方才只是匆匆撇了一眼的孔月,就被眼前五花八门的东西迷住了眼睛。
只见货架上摆着各种食物,饼干、罐头,还有白糖和其他的日用品。
架子的正上方则挂着不少清一色的的确良衣服,那样式虽然不算新,可一看就是新做的,比自己身上的棉衣亮堂多了。
“灵灵!姐给你买一件衣服,你选个喜欢的款式!”孔月拉着赵灵灵,指着柜台上面挂着的衣服说道。
“啊?!月姐,这些都太贵了!”赵灵灵面露难色,当即小声拒绝道。
不怪赵灵灵拒绝,第一次到供销社买衣服,基本上所有人都会为昂贵的价格咋舌。
大家普遍连饭都吃不起呢,谁会有多余的钱花十几块买一件供销社售卖的衣服。
能穿上自家用针线缝制的棉衣,就已经非常不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