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采购?坐地起价的打算!

梨树沟村,生产队长赵亮自从听了孔月的委托,就在村里打听了一下。

这不打听不知道,一打听简直吓一跳。赵亮怎么都没想到,平时在村里如同透明人的孔月,竟然发了大财!

用猪肉换粮食?赵亮活了这么多年,都没见过这么豪横的行为。

寻常人家只要家里有肉,哪里舍得拿出来换苞米面。赵亮在村里问了好几圈,才从赵家宝口中得知,孔月竟然是从外村找了帮手,然后把林子里搅扰春苗的野猪宰了?!

“那臭娘们如今抱了大腿,根本就不把咱们梨树沟的人放在眼里!”赵家宝说的绘声绘色。

赵亮找上他的时候,赵家宝正带着人,在院子里砍木头,为了仿制李墨的陷阱,他可是废了老鼻子劲儿,村里民兵队所有的汉子都被他叫了过来。

“要我说亮哥这事你别管,孔月这臭娘们就是个属狗的!你是没见咱德海叔,被这娘们设局出糗,可在乡亲们面前丢大人了!”赵家宝矢口不提,村长赵德海是为了给自己出头,才跟李墨和孔月等人起了冲突,不听的攻击孔月道。

“而且特/么的,咱村里人给她干活,一天才给三斤苞米面,这不是打发叫花子吗?搁这儿恶心谁呢!”赵家宝愤恨道。

“这……三斤苞米面……不少了吧。”赵亮目瞪口呆的看着赵家宝,嘴里喃喃自语了一句。

“三斤……要是别人的话肯定还行,但孔月你知道她从咱乡亲们手里换了多少粮食吗?起码一两千斤,这才给咱们三斤?!亮哥你听我的,就说她出的价钱太低,乡亲们不愿意干,让她涨价!起码也得五斤苞米面每个人每天,要不然面谈!”赵家宝冷笑着说道。

“反正春苗播种就在这几天了,找不到人帮忙着急的是她,我就不信她能熬得住,到时候秋收的时候减产,知青办那边听了村里的意见,肯定会给孔月打个不及格,到时候她想回城里?做梦去吧!”赵家宝对孔月的情况一清二楚,三言两语就盘出了症结所在。

现在是孔月求着梨树沟的老少爷们们办事,正是拿捏她的好时候,大家不给她帮忙,着急的只能是孔月自己,不怕她不低头求饶!

“行!”赵亮和赵家宝家里本就是堂兄弟,眼下自己的本家都说了来龙去脉,要是不抓住机会可惜了。赵亮咬咬牙狠心道。

出了赵家宝家的门,赵亮打定主意,就按照赵家宝说的办。

反正如今是孔月有求于人,根本不怕对方硬着头皮顶牛,自己只要跟乡亲们说好,大家都是一个村子的而且同气连枝,没人给孔月帮忙到时候她只能乖乖服软。

“小亮~”路过村门一家人门前的时候,赵亮被消息灵通的大娘叫住。

“怎么了四婶?”赵亮堆起笑脸,迎着四婶开口问了一句。

“嘿嘿……我听说咱们村口的知青,要找人去田里面帮着干活,是在你这里报名吗?怎么个章程呀?”四婶作为村头情报站的荣誉站长,对梨树沟村的风吹草动了解的清清楚楚。

下午才从别人口中知道这个消息,紧跟着就问到了赵亮的头上。

赵亮闻言不禁响起赵家宝方才的话,思忖了一下开口对四婶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

“啊?真的呀?是出三斤苞米面吗?你可得给四婶我留个名额,别看我这一把年纪,身子骨可硬实着呢!”四婶毛遂自荐,拉着赵亮不听的说道。

“这可能……不太行!”赵亮组织了一下语言,对四婶解释道。

“村口的知青上午跟咱村长德海叔闹了点儿不愉快,这转眼就从村里面招人,这不是给人上眼药吗?而且我可是知道,孔月那姑娘刚从咱村换了两三千斤粮食,现在每个人给咱才出三斤苞米面,这太少了!”赵亮继续说道。

“我已经让咱村的人联合起来,都不去知青那帮忙,等她什么时候长到五斤苞米面,咱们再答应去!”赵亮对四婶说出自己商议好的计划。

听到能逼着对方涨价,四婶顿时眉开眼笑。

“好!咱肯定听你的!你等着吧,四婶这就去村口蹲着,要是知道谁拿了三斤苞米面的价格,就去给那女知青帮忙,你看我能不能骂死她!”四婶笑呵呵的朝赵亮保证道。

“哈哈哈……行!四婶,你放心只要对方涨价,这名额我这肯定有你一个!”赵亮顺着对方的话画饼,让四婶帮忙盯着,倒是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一来,就算是有人有心想去,也得顾忌一下在村里的影响。村口这帮大娘大婶,别的本事没多少,但拉呱说闲话倒腾流言蜚语,绝对没有任何对手。

安排好了这件事,赵亮心情舒畅,静等着孔月等人回来,然后乖乖按照要求涨价。

孔月不是到生产队长赵亮,已经在赵家宝的蛊惑之下,偷偷给自己下了绊子。

从供销社出来,孔月身上的钱少了将近四分之一。

她不顾赵灵灵的反对,花钱愣是将那件看中的袄子买了下来。虽然不是纯皮子料,但的确良的布料,摸上去同样让人身心愉悦。

除了给赵灵灵买了件衣服,剩下的钱孔月犹豫再三,给几个姊妹没人买了一块肥皂以及一袋包装精美的雪花膏。

这样的东西,在眼下这个年代可是奢侈品。

平时大家防冻大部分靠的羊油之类的油脂,平时谁家大户也没见几个买雪花膏用的。

眼下日子总熬出点儿盼头,孔月心一横,索性奢侈了一回,反正下次再来买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

剩下的钱要留着应急,孔月买完东西将钱收好,就见李墨和李连城提着东西走了过来。

这俩大款消费起来可不跟自己一样扣扣搜搜,李墨和李连城同样买了不少雪花膏和肥皂之类的日用品。李连城是给自己的老娘、媳妇还有孩子卖的,李墨则是给自己的妹妹和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