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浮生若梦终成憾
汴京的春天总是来得格外温柔,柳絮纷飞如雪,胭脂巷里飘着桃花酿的甜香。宋明澈牵着苏晚棠的手漫步在青石板路上,她腕间的银铃随着步伐轻响,惊起檐下几只白鸽。过往行人纷纷侧目,有人低声赞叹:“瞧这宋家夫妇,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苏晚棠脸颊绯红,轻轻挣开丈夫的手:“光天化日之下,也不怕人笑话。”宋明澈却笑得开怀,将她鬓边被风吹乱的发丝别到耳后:“我自家娘子,旁人说什么又何妨?”
二人成婚已三载,宋明澈是汴京有名的才子,年纪轻轻便中了举人,如今在翰林院任职;苏晚棠出身商贾之家,虽无显赫门第,却生得温婉贤淑,一手厨艺更是令宋明澈赞不绝口。每逢休沐日,总能看见宋明澈陪着妻子在市集闲逛,不是给她买胭脂水粉,就是寻她爱吃的糖画。
可谁能料到,这般恩爱的日子,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击碎。
那是一个阴沉的秋日,苏府突然被官兵围住。原来苏晚棠的父亲被人举报走私官盐,证据确凿,苏家上下尽数入狱。消息传来时,苏晚棠正坐在宋府的庭院里绣着鸳鸯帕子,银针“啪嗒”一声掉在地上,她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
宋明澈得知消息后,立刻赶往刑部衙门。他在衙门外跪了整整一个下午,额头磕得鲜血淋漓,只为求见刑部尚书,却被侍卫毫不留情地赶了出来。
“明澈,这案子怕是没那么简单。”好友王御史将他扶起,神色凝重,“走私官盐乃是重罪,你若牵扯其中……”
宋明澈攥紧拳头,眼中满是坚定:“晚棠是我的妻子,苏家也是我的亲人,我怎能眼睁睁看着他们受苦?”
然而,事情远比想象的更糟糕。第二日,朝堂之上,丞相亲自弹劾苏家,言辞激烈,将苏父的罪行一一罗列。皇帝龙颜大怒,当即下旨:苏家满门抄斩,三日后行刑。
消息传到宋府,苏晚棠已经哭哑了嗓子。宋明澈将她紧紧搂在怀里,轻声安慰:“别怕,我一定想办法救他们。”可他的心里,却比谁都清楚,在丞相的重压之下,这案子几乎没有翻盘的可能。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宋明澈会竭尽全力营救苏家时,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休妻。
一纸休书,字字如刀,刺得苏晚棠心灰意冷。她看着眼前这个曾经对她许下海誓山盟的男人,声音颤抖:“为什么?你不是说会护我一生一世吗?”
宋明澈别过脸,不敢看她绝望的眼神:“对不起,我……我无能为力。”
他知道,想要让她活着,自己必须也要活着,只有活着才能为她家翻案,只有活着,她才能有一线生机。
可那一刻,苏晚棠只觉得天旋地转。她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个曾在花前月下对她深情告白的人,那个说要与她白头偕老的人,竟会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如此决绝的离去。
三日后,刑场之上,苏晚棠一袭素衣,长发散落。她望着围观众人指指点点的模样,突然笑了起来。笑声清脆,却带着无尽的悲凉。笑着笑着,泪水夺眶而出,她终于明白,原来承诺终究只是轻飘飘的一句话,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
刽子手的大刀落下时,苏晚棠的脑海里闪过无数画面:初遇时宋明澈温文尔雅的笑容,成亲那日他紧张地为她掀起红盖头,还有无数个相拥而眠的夜晚……可如今,一切都成了泡影。
苏家的案子过于棘手,宋明澈四处奔波,却没人敢帮他。而后来的宋明澈,正跪在江南织造府的门前。他为了救苏家,不惜远赴江南,求见与丞相有隙的织造大人。织造大人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出面斡旋,可等他日夜兼程赶回汴京时,一切都已经太晚了。
得知苏晚棠已被斩首的消息,宋明澈只觉得眼前一黑,险些晕倒。他疯了似的跑到刑场,却只看到满地的血迹和百姓们的指指点点。有人认出了他,大声唾骂:“负心汉!亏得苏姑娘对你一片真心!”
宋明澈跌跌撞撞地来到苏晚棠的墓前,双膝重重跪地。墓碑上“爱妻苏晚棠之墓”几个字刺得他眼睛生疼,泪水汹涌而出。他终于忍不住放声大哭,声音凄厉:“晚棠,对不起,是我来晚了……”
从那以后,汴京的百姓们经常看到一个落魄的男子,日日前往郊区的一座墓碑,一坐就是一整天。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会对着墓碑诉说着这些年的思念,会为她擦拭墓碑,会在坟前种下她最爱的桃花。
有人说他是负心汉,也有人说他是痴情种。可这些对宋明澈来说都不重要了,他的灵魂早已随着苏晚棠的离去而消散,余生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在悔恨与思念中,孤独终老。
春去秋来,桃花开了又谢。宋明澈的头发渐渐花白,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临终前,他握着苏晚棠留下的那方鸳鸯帕,嘴角带着一丝微笑,轻声呢喃:“晚棠,我来陪你了……”
汴京的街头,依旧人来人往,只是再也没有人记得,曾经有一对令人羡慕的夫妻,他们的爱情,终究抵不过命运的捉弄,只留下一段令人唏嘘的故事,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