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格局打开,全国布局
在园区西北角,一栋刚刚完成主体结构封顶的崭新大楼前,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冒着严寒,正在加紧进行内部装修和设备安装。这里,便是秦奋亲自拍板,决定投入巨资兴建的星辰控股集团中央研究院。
对于一个以技术立身的工业企业而言,研发创新是其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尤其是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快速迭代的技术变革面前,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早已过去。只有持续不断地投入研发,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产业价值链中占据高端位置,才能真正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因此,在集团化改组的战略研讨会上,当高总工程师提出关于研发体系的疑问时,秦奋便毫不犹豫地给出了“两条腿走路”的答案,并当即决定,将中央研究院的建设,列为1995年集团的头号工程。
对于中央研究院的定位,秦奋有着清晰的规划。它不同于各个子公司专注于应用型研发的部门,而是要聚焦于更长远、更基础、更具颠覆性的技术领域。它的使命,是为整个星辰集团的未来发展,储备技术“弹药”,孵化新兴产业,培养顶尖的科技人才。
“高工,研究院的建设进度怎么样了?”秦奋披着一件厚呢大衣,和高总工程师一同站在研究院大楼前的雪地里。凛冽的寒风吹得他脸颊有些发红,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秦总放心,主体工程已经提前完工。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实验室的内部改造和精密仪器的安装调试。”高总工程师指着眼前的大楼,语气中带着一丝自豪,“按照目前的进度,明年三月份,第一批科研人员就能正式入驻了。”
高总工程师,这位星辰厂的技术元老,如今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星辰控股集团首席技术官(Cto)兼中央研究院院长。对于这个新的挑战,他充满了激情。能够亲手打造一个国内一流、甚至国际知名的研究机构,是他毕生的梦想。
“人员招聘和团队组建呢?”秦奋继续问道。硬件设施固然重要,但人才是研究院的灵魂。
“我们已经通过各种渠道,面向国内外发布了招聘信息。”高总工程师说道,“反响非常热烈。不少在国外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工作的华人科学家、工程师,都对我们研究院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国内几所顶尖理工科大学的应届博士、硕士毕业生,也是我们重点招揽的对象。”
“待遇方面,一定要给足诚意。”秦奋叮嘱道,“对于那些真正有才华、有潜力的顶尖人才,我们可以不惜重金。要让他们感受到星辰集团求贤若渴的态度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
“明白。”高总工程师点了点头,“我们已经制定了一套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方案,并且针对核心技术带头人,还设计了股权激励和项目分红等长效激励机制。”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研究院大楼。虽然内部还在施工,但已经可以看出未来现代化实验室的雏形。宽敞明亮的空间,合理的区域划分,以及预留的各种精密仪器接口,都显示出设计者的用心。
“秦总,按照您的指示,研究院初期将设立五个核心研究中心。”高总工程师介绍道,“分别是:精密制造技术研究中心、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研究中心、新材料与工艺研究中心、能源与动力技术研究中心,以及一个前瞻技术探索中心。”
秦奋微微颔首,这五个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星辰集团现有业务的技术升级需求,以及未来可能拓展的新兴领域。
精密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将致力于提升星辰集团在超精密加工、特种加工、精密检测等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高端机床、精密模具等拳头产品提供技术支撑。
智能控制与自动化研究中心,则聚焦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工业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等前沿技术,目标是打造星辰集团的“工业大脑”。
新材料与工艺研究中心,将重点研发高性能合金材料、特种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以及与之配套的先进成型工艺和表面处理技术,为星辰集团的产品提供更优异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
能源与动力技术研究中心,则关注高效节能电机、新型储能技术、以及未来可能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清洁能源技术,为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至于前瞻技术探索中心,则是一个相对灵活的部门,它的任务是追踪全球最新的科技动态,对那些可能对未来产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颠覆性技术,进行初步的预研和评估,为集团的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这五个中心的方向,抓得很准。”秦奋赞许道,“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领军人物。一个优秀的技术带头人,往往能够带起一个团队,甚至开创一个新的领域。”
“我们正在积极物色。”高总工程师说道,“比如,精密制造中心,我们正在接触一位在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工作多年的华人专家,他在超精密加工领域有很深的造诣。智能控制中心,我们看好一位在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算法方面有突出成果的年轻学者。”
秦奋听着,不时点头。他知道,在全球范围内网罗顶尖人才,绝非易事。这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持,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吸引力和长远的战略眼光。
“除了从外部引进,我们也要注重内部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秦奋说道,“星辰厂发展到今天,也涌现出了一批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要给他们压担子,让他们在实际项目中锻炼成长。研究院也可以成为我们内部技术人才深造和交流的平台。”
“是的,秦总。我们计划在研究院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导师制度和项目负责制,鼓励年轻科研人员大胆创新,勇于承担责任。”高总工程师对此深有体会。他自己就是从基层技术员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深知实践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参观过程中,秦奋还特别关注了研究院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机制。
“高工,研究院的科研成果,不能仅仅停留在论文和专利上,更要能够快速有效地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集团创造价值。”秦奋强调,“我们要建立一套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开发、再到产业化推广的完整链条。对于有市场前景的科研成果,集团要给予充分的资金和资源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来,并从中分享收益。”
“我们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高总工程师说道,“研究院将设立专门的技术转移办公室,负责对接各个子公司的技术需求,以及外部的市场机会。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建立内部创业孵化机制,对于一些具有颠覆性的技术成果,可以尝试成立独立的公司进行运作。”
“很好。”秦奋对此表示赞同。他深知,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直接关系到研发投入的回报率。只有打通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研究院的创新引擎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应有的威力。
临近中午,秦奋和高总工程师走出了研究院大楼。刺眼的阳光照在洁白的雪地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秦奋眯了眯眼睛,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他仿佛已经看到,在不远的将来,这座崭新的研究院大楼里,将会诞生一项项领先世界的科研成果,培养出一批批顶尖的科技人才。它们将成为星辰集团未来几十年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也将为中国工业的整体技术进步,贡献出星辰的力量。
“高工,研究院的建设,是星辰集团百年大计的基石。”秦奋的语气无比郑重,“务必要高标准、严要求,把它打造成我们星辰的‘贝尔实验室’、‘施乐帕克研究中心’!”
高总工程师闻言,心中也是豪情万丈。他知道秦奋的期望有多高,也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但他有信心,在秦奋的全力支持下,在全体星辰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宏伟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