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社区调解员的日常
陆子昂最近在小区里多了个新头衔——“首席调解员”。这事得从上周说起,当时他正要去菜市场,在楼道里碰见302和401的住户为了一盆绿萝吵得不可开交。
“你家绿萝的藤蔓都爬到我阳台了!”301的年轻白领气呼呼地说。
401的老太太寸步不让:“那是它自己长的,关我什么事?植物也有追求自由的权力!”
陆子昂本来想绕道走,结果被两人同时拉住评理。他看了看那盆生机勃勃的绿萝,给出了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建议:“要不这样,咱们把藤蔓编成个爱心形状?既美观又不影响采光。”
这个提议让两人都愣住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陆子昂还真就现场教学,三下五除二把乱糟糟的藤蔓编成了个心形。这场“绿萝纠纷”的解决过程被人拍下来发到业主群,从此陆子昂就成了小区里的“纠纷解决专家”。
这天一大早,他就被物业请去调解一桩更复杂的矛盾——小区健身区使用时间之争。晨练派和晚练派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我们老年人起得早,当然要早上用!”以王大妈为首的晨练派据理力争。
“我们年轻人下班晚,晚上锻炼怎么了?”上班族代表小张也不甘示弱。
陆子昂听完双方陈述,慢悠悠地掏出手机:“我统计了一下,咱们小区健身区每天使用高峰期其实是早上六点到七点,晚上七点到八点。其他时间基本空着。”
他调出自己偷偷观察一周后绘制的时间表,继续分析:“所以我建议,把健身器材分成两部分,动静分离。哑铃、单杠这些放在东区,适合早上锻炼;跑步机、动感单车放在西区,晚上用也不会太吵。”
这个方案让双方都沉默了。最后在陆子昂的协调下,大家还自发成立了“健身区自治小组”,制定了使用公约。
“可以啊你。”老周听说这事后特意跑来,“这管理水平,当个物业经理绰绰有余。”
陆子昂正在给阳台上的花浇水:“我就是个提建议的,最后还是大家自己商量着来。”
不过最精彩的调解发生在昨天。小区里两户人家因为孩子打架闹得不可开交,非要找陆子昂评理。一户说对方孩子先动手,一户说自家孩子被欺负。两家人吵吵嚷嚷地来到陆子昂家,把正在写歌的他堵个正着。
陆子昂听完双方陈述,没急着调解,反而拿出吉他:“我最近写了首新歌,你们帮我听听怎么样?”
在众人错愕的目光中,他弹唱起一首关于童年友情的歌。歌唱到一半,两个吵架的孩子已经不自觉地靠在一起,跟着节奏打拍子。歌唱完了,陆子昂才说:“你们看,孩子之间哪有永远的仇人?”
最后,两家人不好意思地互相道歉,带着孩子一起去吃冰淇淋了。
“你这招绝了啊!”阿杰听说后直竖大拇指,“用艺术化解矛盾,不愧是专业人士。”
陆子昂笑了笑:“其实孩子之间打架很正常,重要的是大人别较真。”
现在,他在小区里的声望达到了新高度。谁家夫妻吵架、邻里纠纷,甚至宠物打架,都会有人提议:“要不找陆老师给调解调解?”
这天下午,他正在帮图书室整理书籍,突然被一阵吵嚷声打断。原来是小区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几位居民发生了争执。
“你这分明是厨余垃圾,怎么能放在可回收里?”年轻的指导员急得脸通红。
一位大爷振振有词:“塑料袋不是可回收吗?我连袋子一起扔有什么不对?”
陆子昂走过去,没有直接讲大道理,而是说起自己刚搬来时垃圾分类闹的笑话:“我第一次分类时,把螃蟹壳当成其他垃圾,结果被王大妈教育了整整半小时。”
这话把大家都逗笑了,紧张气氛顿时缓和。他趁机拿出手机,找出一套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口诀,和大家一起学习。最后不仅化解了矛盾,还让几位原本对垃圾分类不太上心的居民成了新的志愿者。
“要我说,你应该开个调解培训班。”社区主任半开玩笑地说,“就你这水平,比我们专业社工还厉害。”
陆子昂连忙摆手:“别,我就是个业余的。真要专业的事,还得你们来。”
话虽这么说,但他确实在调解过程中找到了新的乐趣。每天晚上,他都会把当天的调解案例记录下来,偶尔还配上简笔画。这些记录被他戏称为“小区浮世绘”,里面既有生活的智慧,也有人情的温暖。
最让他感动的是,经过他的调解,小区里的邻里关系明显改善了。以前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现在会互相打招呼,曾经为停车位吵翻天的两家人居然开始合伙买菜。就连那盆引发纠纷的绿萝,现在也成了两户人家友谊的象征——它的藤蔓被精心编织成了一道绿色的拱门,连接着两个阳台。
“其实啊,”某天晚上,陆子昂在日记里写道,“调解不是评判对错,而是帮助大家找到相处的平衡点。就像唱歌,不在于谁的声音更大,而在于如何和谐共鸣。”
写完合上本子,他听见窗外传来邻居们的谈笑声。这一刻,他忽然觉得,或许这就是他一直在寻找的、最真实的生活舞台。在这里,没有剧本,没有彩排,每一天都在上演着最鲜活的人生剧集。而他能做的,就是用心扮演好“邻居陆子昂”这个角色——这或许是他演绎过的最难,也最有意义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