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土法上马

李云龙冲出窑洞后,整个根据地就像被捅了马蜂窝。¨|.微°?趣u[小$]2说? -?已]发¢?布?°最¤e?新`+~章{!节,*`

不到半个时辰,独立团的各连连长就被他吼到了团部。

这些平时见了团长都要绷紧神经的汉子们,今天却发现李云龙的状态格外不对劲。

他在团部里来回踱步,两只眼睛亮得吓人,嘴里还在不停地嘟囔着什么“肥皂”、“造”之类的词。

“都他娘的给老子听好了!”

李云龙猛地转身,指着面前这群连长,“从现在开始,各连抽调最机灵的十个人,马上!立刻!现在就去!”

一营长张大彪挠挠头:“团长,抽人干啥?”

“造肥皂!”

李云龙一拍桌子,桌上的茶缸都跳了起来,“林同志说了,咱们要自己造肥皂!不光要造,还要造得比鬼子的好!”

几个连长面面相觑。

肥皂?那不是城里有钱人才用得起的洋玩意儿吗?

“团长,咱们会造那玩意儿吗?”

二营长沈泉小心翼翼地问。

李云龙瞪了他一眼:“不会学!林同志都说了,这东西不难!就是把油和碱一煮,再加点盐,就成了!”

他说得轻松,但心里其实也没底。

不过既然林岚说能造,那就肯定能造。

这个女人还没让他失望过。

“还有!”

李云龙继续发号施令,“后勤处那个最大的空窑洞,马上清理出来!里面的杂物全部搬走!要快!”

“是!”

各连长虽然摸不着头脑,但军令如山,立刻散去执行。

与此同时,老铁匠和老木匠也没闲着。

两个老人捧着林岚给的图纸,回到各自的工坊后,第一件事就是召集徒弟们。

“都过来!都过来!”

老铁匠颤抖着声音喊道,“天大的事!天大的事啊!”

几个年轻的铁匠围过来,看见师父手里的图纸,都愣住了。?[2?u8¥看:书ˉx|网e? ?无?′错@?内\容?\

那上面画的东西,他们从来没见过。

齿轮、传动轴、纺锤,每一个零件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连螺丝的螺距都有。

“师父,这是啥?”

大徒弟问。

“纺纱机!”

老铁匠的声音都在颤抖,“林同志要咱们造纺纱机!”

“纺纱机?”

“对!就是能自己纺纱的机器!”

老铁匠指着图纸上的一个部件,“你看这个,这是纺锤,转起来能把棉花拉成丝!这个是卷轴,能把丝缠成线!”

几个徒弟听得云里雾里,但看师父那激动的样子,也知道这是个了不得的东西。

“师父,咱们真能造出来吗?”

二徒弟有些担心。

老铁匠重重地点头:“能!必须能!林同志都说了,这东西一旦造出来,一个人一天能纺出十个人的活!”

“十个人的活?”

几个徒弟都倒吸一口凉气。

“不光如此!”

老铁匠越说越激动,“林同志还说,以后咱们根据地的每个人,都能穿上自己织的布!再也不用花大价钱买鬼子的洋布了!”

这话一出,几个年轻人的眼睛也亮了。

他们这些铁匠,平时修修锄头、打打菜刀,活儿虽然不少,但总觉得没什么出息。

现在突然有机会造出这么厉害的东西,谁不想试试?

“师父,您说怎么干,我们听您的!”

老铁匠满意地点点头,开始分配任务:“老大,你负责齿轮。老二,你负责轴承。老三,你负责机架…”

另一边,老木匠的工坊里也是一片忙碌。

相比铁匠,木匠的活儿看起来简单一些,但实际上要求更高。

纺纱机的机架、纺锤的木质部分,还有各种传动装置的外壳,都需要极高的精度。

“记住了,这个尺寸不能差分毫!”

老木匠指着图纸上的标注,对徒弟们说,“林同志画的这些数字,都是有道理的。>^!卡?£卡?小@说+¤#网; a免/费?|阅?]读?.差一分,整个机器就转不起来!”

最忙的还是钱老师。

他从林岚那里出来后,首接跑到了学校。

虽然现在是根据地的条件艰苦,但教育从来没有停过。

几十个十几岁的孩子,正在一个简陋的教室里上课。

“都停下!都停下!”

钱老师冲进教室,推了推眼镜,“有重要任务!”

孩子们都抬起头,好奇地看着气喘吁吁的钱老师。

“林同志要组建一个实验小组!”

钱老师努力平复着呼吸,“需要几个最聪明、最细心的学生!”

“老师,实验什么?”

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举手问道。

“制药!”

钱老师的声音都有些颤抖,“真正的药!能救命的药!”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这些孩子虽然年纪不大,但都经历过战争,见过太多因为没有药而死去的战士和乡亲。

现在听说要制药,每个人的眼睛都亮了。

“我报名!”

“我也要!”

“老师,选我吧!”

几十只手齐刷刷地举起来。

钱老师看着这些渴望的眼神,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他快速扫视了一遍,选出了五个平时表现最好的学生。

“王小虎、李秀芳、张铁蛋、刘小花、赵大牛!”

他点名道,“你们五个,跟我走!”

被选中的五个孩子兴奋地跳了起来,其他人虽然失望,但也没有怨言。

他们知道,这是为了整个根据地的大事。

钱老师带着五个学生,匆匆赶到了林岚指定的地方。

那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小窑洞,位置偏僻,但通风良好。林岚己经在那里等着了。

“钱老师,人带来了?”

林岚问。

“带来了!”

钱老师推了推眼镜,“这五个都是最机灵的孩子。”

林岚点点头,目光扫过五个紧张兴奋的少年。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根据地的第一批制药工人。”

她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清晰有力,“你们要做的事情,关系到无数战士和乡亲的生命。”

“明白吗?”

“明白!”

五个孩子异口同声。

林岚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指向窑洞里己经准备好的一些简陋设备。

那些都是她临时搭建的:几个大小不一的陶罐、一些竹管、几层纱布,还有一堆看起来普通的石头和木炭。

“这就是我们的实验室。”

林岚说,“虽然简陋,但足够用了。”

王小虎忍不住问道:“林同志,我们真的能用这些东西制药吗?”

林岚看了他一眼:“你觉得不可能?”

“不是不是!”

王小虎连忙摆手,“我是觉得…太神奇了。”

“神奇吗?”

林岚淡淡一笑,“那你们今天就见识一下,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

她走到窑洞外,指着满山的柳树:“看见那些柳树了吗?”

“看见了。”

“那就是我们的第一味药材。”

林岚说,“柳树皮里含有水杨酸,经过提取和合成,就能制成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几个孩子面面相觑,这个词他们从来没听过。

“一种能止痛退烧的药。”

林岚解释道,“在外面,这种药一粒就要几十个大洋。但在我们这里,成本不到一分钱。”

几个孩子听得目瞪口呆。

几十个大洋的药,成本不到一分钱?这简首是天方夜谭!

但看着林岚那自信的神情,他们又觉得这一切都是真的。

毕竟,这可是那个能造出神奇武器的林同志啊!

“现在,我来教你们第一步。”

林岚走到一堆柳树皮前,“剥皮、切片、晾干。看似简单,但每一步都有要求。”

她拿起一根柳树枝,用小刀轻轻一划,一片薄薄的树皮就剥了下来。

“厚度要均匀,不能有杂质。切片的时候,每片长度不超过两厘米,宽度不超过一厘米。晾干要充分,但不能暴晒,否则有效成分会流失。”

几个孩子聚精会神地看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记住,制药和做饭不一样。做饭差一点盐,顶多不好吃。制药差一点量,那就是要命的事。”

林岚的语气变得严肃,“所以,每一步都要精确,每一个数据都要记录。”

“明白了,林同志!”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林岚手把手地教这五个孩子如何处理柳树皮。

虽然只是最基础的准备工作,但她要求极其严格。

每一片树皮都要检查,每一个切片都要测量,每一次晾晒都要计时。

起初,孩子们还觉得这些要求太繁琐。但随着林岚不断地解释和演示,他们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制药,真的是一门精确的科学。

“今天就到这里。”

林岚看了看天色,“明天早上,你们把晾干的树皮带来,我教你们下一步。”

“是!”

五个孩子兴奋地离开了。

钱老师留了下来,他看着林岚,眼中满是敬佩:“林同志,您真的打算用这种土办法制药?”

“土办法?”林岚反问,“你觉得这是土办法?”

钱老师愣了一下。

“钱老师,我问你,化学的本质是什么?”

林岚问。

“是…分子间的反应?”

钱老师不太确定地回答。

“对,也不对。”

林岚说,“化学的本质,是物质的转化。不管是在最先进的实验室里,还是在最简陋的土窑洞里,只要条件合适,反应就会发生。”

“设备只是工具,知识才是关键。”

钱老师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明天,我们开始真正的制药。”

林岚看向窑洞外,“用最原始的方法,造出最现代的药品。”

“让敌人看看,什么叫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