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端平元年 木鱼声声
无色身负少林重任,七日后便匆匆下山离去。
裘图也彻底回到了日常练功的节奏中。
提炼内力、锤炼五脏、蕴养三识、推演变化、体悟劲力、闭口行禅.......
在寺内僧人眼中,裘图不过是个无忧无虑的小沙弥,整日敲敲木鱼、扫扫庭院,却无人知晓他暗地里几乎是分秒必争,忙得不可开交。
那看似平静的表象下,甚至还一刻不停地耗费心力,压制着翻腾魔欲。
每月两日下山看望卫母,裘图亦是刻意为之,尽力扮演一个孝子角色,与之增进母子之情,可谓用心良苦,沉浸其中。
奈何或许是几世磨砺,心已成石,这番努力终究收效甚微,内心宛如古井,难起半分真切波澜。
但裘图依旧如此,万事总得一试。
疯魔之道若成,自然是上上之选。
万一此道断绝,那杨过所行的道门歧路亦值得考虑,卫母、少林代表着至亲和师门,裘图可是珍惜得紧。
至于佛门禅宗的慈悲寂灭之道,便被放在最后。
此道却实是裘图心中最渺茫、最不可测的一途——盖因此道虚无缥缈,什么慈悲之心对他来说太过为难。
明心见性在这个时代还只是一个模糊概念,甚至没有哪派有真正摸索成功的道路,以往能成者皆是天赋异禀,机缘巧合。
倒是后世峨眉结合无上瑜伽密乘所总结的禅定、观镜、控梦三法,若能于此时出世,怕是要被奉为无上秘典。
日月轮转,光阴似水。
转眼间,已是南宋理宗端平元年的寒冬。
天还沉在浓墨般的夜色里,四下寂静,唯有呼啸北风卷着雪粒扑打窗棂。
觉远裹紧单薄的僧衣,如往常一般起身,早早前往藏经阁换值,也去为裘图念经。
一路行来,寒气如刀割面,呼出的气旋即便化作白雾,眨眼又被寒风吹散。
脚下积雪甚厚,踩上去咯吱作响。
放眼望去,殿宇庭阶皆被覆在厚厚的素绢之下,檐角垂下一排排细长冰溜子,短的寸许,长的尺余,在黎明前最深的黑暗中凝着白光。
他腋下小心地夹着一件叠放整齐的缊袍——这是特意替裘图领来的御寒衣物。
天寒地冻,裘图内里虽有卫母缝制的厚实棉衣,但外罩僧袍形制却不可随意。
这缊袍用乱麻和旧丝绵絮充,算是僧袍中的上品。
这等时节,通常是菩提院大德高僧们优先使用,普通弟子根本轮不到。
新上任的监寺念及藏经阁内不得生火炭盆取暖,裘图又是个不通武艺的盲僧,经不住冻,这才点头破例发放了这件给他御寒。
这两年来,寺中格局也悄然变化。
苦字辈的几位宿老相继辞世圆寂,剩下如苦树方丈等几位也已卸任高位,归于清幽的心禅堂颐养天年。
如今少林诸事,已交到以天鸣为首的天字辈手中掌管。
觉远刚踏上藏经阁前那片空旷的广场,耳朵便被一阵笃笃的木鱼声攫住了。
“笃——”
“笃——”
.......
那声音隔着一层厚重的木门,自幽闭的藏经阁深处传来,异常清晰,竟似就在耳畔敲响一般。
今个儿这木鱼声,怎得敲得如此劲道?往昔可没这般响亮……
觉远心头掠过一丝微末疑惑,旋即摇摇头,不去深究。
快三年了,阁中这位觉明师弟的性子,于他仍如雾里看花。
说孤僻吧,每每换值相遇,那张缠覆黑缎的脸上总会现出平和如春风的笑意,颇有几分苦字辈高僧的沉静风范。
说温和可亲吧,自己从《楞伽经》中得了那上乘内功心法,自觉已练得颇有些火候,有了点寒暑不侵的苗头。
每次念经有意将蕴含其中的内功口诀部分读出时,对方却总是听不几句便起身告退……
莫非……他知道那是武功心法,不敢触碰禁忌?
毕竟如今少林寺规对于武功传承防范可谓严苛,若无师承严禁偷学偷看武功,若是一经发现便会立时由戒律院废除一身武功,还要接受杖责,随后逐出少林。
可觉远随即又觉荒谬。
师弟这般年纪,又是盲者,哪里识得武功?更何况是深奥的内功法门?定是巧合。
念头转过,他便将缊袍放在游廊冰凉的栏杆上,抄起墙根倚着的长柄竹扫帚,开始“唰唰”地扫起广场上的积雪。
在他想来,裘图眼盲,冰天雪地行动不便,自己扫干净些,待他出来扫雪时便不那般容易滑倒,也能省些时间,免得一直忍受寒风。
寒风卷着细碎雪沫,刮过觉远裸露的脸颊和脖颈。
天光只在东方裂开一道微弱的青色缝隙,离真正亮起来还有些时辰。
偌大广场空寂无人,仅他单调的扫雪声与藏经阁内传出的笃笃木鱼声相和。
积雪盈尺,竹帚拖过,留下清晰的纹路。
觉远双臂挥动,动作沉稳,随着每一次吐纳,一丝若有若无的暖流自丹田升起,顺着经络缓缓流转周身百骸。
正是那《九阳真经》提炼的内力在默默抵御着刺骨严寒。
虽仍非真正的寒暑不侵,但这内功确实令他比寻常僧人更耐得住冬日酷寒。
随着内力运转,气息逐渐绵长,呼出的白气也淡薄了许多。
“笃——”
“笃——”
......
藏经阁九层中,苦鉴禅师枯坐于中央的蒲团上,苍老的手指捻动着手中一串磨得温润的菩提佛珠,口唇微动默念经文。
在这绝对静谧中,那一下下穿透楼板传来的木鱼声显得格外突兀。
“笃——!”
又是一声清晰无比的击响。
苦鉴禅师捻动佛珠的手指猛地一顿,闭合的双眼豁然睁开,缓缓扫过四周。
只见书影幢幢,却无半丝异状。
老禅师面上的皱纹似乎更深了一些,复又缓缓闭目。
数息之后。
双眼再一次睁开,这一次目光却是直勾勾地投向紫檀案几上那盏跳跃的豆大灯火,双眼逐渐眯了起来。
昏黄的火焰就在灯盏里灼灼燃烧。
那木鱼声每“笃”一下,烛焰便随之一颤。
这不是气流产生的自然摇曳,而是由火焰核心深处开始,极其细微、却清晰可辨地整体一震。
仿佛整团火焰如有灵性一般,被木缒当头棒喝,光晕微不可查地向四周发散,模糊一瞬。
似随时会离散开来,化作几点飞散火星。
苦鉴禅师枯皱的老脸上,眉头一点点拧紧,纵横交错的皱纹几乎刻成了一个川字。
这……是何等怪异情状?
是觉明的木鱼声所致?
可这听起来不似以深厚内力灌注其间的霸道音功……
老禅师细细倾听片刻,心头愈发肯定——着实没有内力痕迹,是纯粹的木鱼声。
嘿——奇了怪哉……
老禅师心中如古井投石,百念丛生,先是直觉这异状有些诡谲莫名。
可转念一想,又觉得会不会是自己见识浅陋,不识天地规律。
嗯……觉明从未习武,也无人教他。
应是这藏经阁特殊的回音构造,加之天寒缘故。
念及此处,老禅师紧绷的心弦才略微松弛了几分,暂且将这无法解释的现象归咎于环境特殊,自我宽慰了事。
然而他却不知,此刻藏经阁一楼,裘图面上青筋虬起,分外狰狞。
耳廓嗡鸣震颤,脸上已露出近乎变态的狂喜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