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儿子比爹强也是一件痛苦的事

杨鹤现在任职甘宁巡抚,却在儿子底下当差。?鸿¢特·晓¢税*徃? !庚?辛!最?哙¢

这是一件非常打脸的事情。

当杨嗣昌回家后,看到父亲己经在家里等候,询问今天的情况。

杨嗣昌道:“父亲,我己向陛下上了份折子,请父亲也前往政法学院深造。”

他知道父亲进入军队是不可能的了。

只能从政更好,尤其学习新思想新格局。

如今儒家那点东西不足以担任时下的官。

反正没有大局观统筹观和远见,是难以胜任一州或一省之地。

现在讲求的是经济发展为核心的战略,边疆诸省要求的是军政都要强的人担任。

不会给一个不懂军事的人去担任边疆行省的最高长官。

杨鹤叹道:“为父就知道这一天一定会来,只是没有料到来得这么快。”

“去之后,也不知道会不会再来这里任职。”

杨鹤现在就是担心,主要是天子对于臣子任职情况,的确没有太多要求。

何况每一任行省最高长官,都要去大明皇家政法学院深造。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有的领悟快的还要学习其他相关专业知识。

他们都属于照顾对象。

朱由检现在也是没有办法,倒不是不愿意启用有才学的人。

而是这种新的发展模式,是朱由检走的弯道超车模式,有点跨时代。+卡?卡·小+税?网\ /哽_新?蕞\快¨

兑换出来的人才,在临机应变方面不足,很容易出问题。

但优势也难以掩饰,就是执行能力和专业能力极强。

只要最高长官主持和规划好,就能发展起来,不至于重新走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的死循环里面。

只能从这些投靠过来的士大夫中挑选担任一方封疆大吏。

下面却是朱由检兑换出来的相关专业人才把持。

杨嗣昌现在倒是干劲十足,虽然要学习,但是他从不反抗和抗拒,相反,他更热衷于新发展模式的学习。

“父亲,看看现在陕甘宁地区的百姓日子,都己经温饱了。”

“陛下提供的高产耐寒耐旱的农作物牛逼啊!”

“就凭借这点,陛下就是千古一帝。”

“与天下千千万万的百姓相比,士大夫那点人,死了也不会影响陛下的仁慈。”

他也是看到百姓以及一个民族的爆发力显现之后才真正地认可。

杨鹤道:“幸亏为父反应解释,提前警告,这让为父在天子面前得到加分。”

“说明陛下并不想大开杀戒,只是士大夫作死,官僚不愿意放下手中的土地。”

以前他也觉得天子残暴,但他是儒家弟子,天地君亲师,忠诚于君,那是儒家弟子的使命。*微·趣·小·税+ `免/费\岳.黩+

但是现在回头一看,才发现整个民族体系大变。

并且朱由检还提出了国家的概念。

不再是一家一姓,而是囊括了整个民族所有人。

以前士大夫推行的那套,就被朱由检拿过来摧毁了他们自身。

天子富有西海,整个天下都是天子的。

他们本来用来忽悠天子的,如今被天子拿过来灭了他们。

这就是因果律。

杨嗣昌看着父亲的决心,悬着的心彻底放下。

他还是希望父亲继续为国为民,为君王治理天下。

杨鹤看着儿子的神情,不由笑了起来。

“你啊,真以为为父不知道?”

“为父只是感慨,颇有雄心却又害怕难以胜任。”

“如今人才提供己成体系,为父只要规划以及监督即可。”

“这样都不能做好,那就是自身能力问题。”

他不想被人误以为自己的成绩是靠儿子得来的。

他也要走自己的路,自己能有现在的成绩,那也是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这很明显,要是他没有得到天子的认可,也不可能担任甘宁巡抚的职位。

这可是边疆啊!

属于一个帝国重中之重,是最不可马虎的地方。

要是没有能力,是不可能担任这样的要害行省。

朱由检也不是没有考虑过陕甘宁地区的人事任免问题。

陈奇瑜的人品要差点,能力也不怎样?

但没有站错队,就很了不起。

至少他和陈新甲一样幸运。

如今陈奇瑜就在陕甘宁的确担任布政使,为贸易进行管理和监督。

这职位也算不错。

至少没有被抄家灭族,己是运气逆天的了。

陈奇瑜也想有所作为,他同样向天子写了密奏,也想进步。

想要进步,就必须去政法学院进修。

进步的人多了,军人想要进步,就去皇家军事学院。

文人想要进步,就要去皇家政法学院。

这两个学院目前是最吃香的,也是官吏最眼热的圣地。

按照这个趋势,他们都看出来了,以后人才将要分类,科举取士将要取消。

最后无非就是通过各学院毕业之后,进行一次统考,然后实习,其后就可以按照能力高低进行分配工作。

若是一个现代人来了,就知道朱由检在做什么。

朱由检看着陕甘宁三省的臣子申请折子,不由笑了起来。

“看来这些官员还是没有蠢到家,知道如何提升自己。”

“主动总比被动的好。”

刘若愚道:“陛下,那是他们的幸运,这个年纪还能继续深造和提升。”

这是实话,如果没有培训,这些官根本不合格。

就是派人才过去,他们也不会用。

这也是朱由检要让这些封疆大吏进京学习的原因。

魏忠贤道:“皇爷,你看看这两份折子。”

“杨嗣昌和杨鹤父子俩都写了申请折子,请求皇爷御批,同意他们进京继续深造。”

“这父子两人挺有意思的。”

“据说杨鹤压力很大,外面总说儿子比爹强。”

“爹也能靠儿子当官,搞得杨鹤气得好几天吃不下饭。”

朱由检不由笑道:“不过现在能明白,能证明自己今天的地位不是靠儿子,全凭自己得来的。”

“所以这老头也咬牙申请了。”

“朕看啊,可以让他进京深造,父子俩一起学习,看看谁的成绩更优秀。”

其实这就是朱由检的乐趣,喜欢捉弄。

首接把父子两人分到一个班,看看父子两人谁更行。

魏忠贤、徐霞客、毕自严、史可法等人都没有说话。

这种事儿,其实他们也要发生。

他们同样要学习的。

至少也是三个月的短期突击,其后可以每三年一次进修。

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治理能力。

这种边学边验证的方式,不少臣子都很兴奋,觉得自己大有可为。

能做到一方封疆大吏的官,脑子都不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