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咸通十一年,三月十九,清晨。+第¢一^墈-书_枉^ ~免+费·粤^黩,石河帮水寨。

许羽早早起身,在客房外的空地上练习《澄心定意诀》,待内息运转顺畅、心神澄澈后。

便拿起双戟,复习昨日所学的“破军八式”。

他演练得正专注,甘焯也信步走来。

“许小兄弟,好生勤勉!”

甘焯赞了一句,也取来自己的双戟,“来,老夫陪你过过招,看看你一夜之间,长进如何!”

两人便在晨光中你来我往,对练起来。

甘焯经验老辣,攻势时如狂风暴雨,守势时又如磐石稳固,不断引导许羽将招式融入实战,体会发力、变招的时机。

许羽天赋极高,在甘焯的刻意喂招和点拨下,进步神速,对双戟的运用越发纯熟。

首到早饭时分,两人才收戟停手,俱是出了一身透汗,但精神焕发。

饭桌上,甘锐看似随意地对许羽说道:“许兄,今日我需带队往北边汉水支流白河上游走一趟,去接应一批从淮西(注:大致为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一带) 过来的‘私货’(盐)。”

“路途不远,一日可往返。”

“那边水道复杂,偶尔也会有些不开眼的小毛贼。”

“许兄若有兴趣,不妨一同前去散散心,也看看我石河帮是如何做这‘买卖’的。”

(历史背景:晚唐时期,盐利为朝廷重要收入,实行严格的榷盐制度,但官盐价高质劣,导致私盐泛滥。

淮西地区(如申州、光州等地)临近产盐区(如沿海或河东解池),且藩镇割据,管理混乱,是私盐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嗖-搜\晓¢税.枉* ,埂¨欣`醉*筷*

私盐贩子往往通过水路(如汉水及其支流)将盐运往缺盐的内陆地区(如山南东道)牟取暴利。

石河帮盘踞汉水流域,从事私盐运输和销售是其主要财源之一。

白河是汉水重要支流,通向伏牛山区,地势复杂,便于隐蔽运输。)

许羽闻言,心中一动。

他正想更多了解石河帮的运作模式和周边地形,这确实是个好机会。

他看了一眼甘焯,见其含笑不语,便知这是默许,或许也有借此展示实力、进一步拉拢之意。

“好!”许羽爽快答应,“正好见识见识甘少帮主的手段,也活动活动筋骨!”

甘锐笑道:“许兄痛快!那咱们稍后便出发。”

此行,看似寻常的贩运,实则是甘锐有意让许羽接触帮派核心业务,既是示好,也是展示肌肉。

咸通十一年,三月十九,上午。

汉水支流白河,石河帮船队。

三艘看似普通的货船,扬起风帆,在甘锐的带领下,沿着白河溯流北上。

许羽站在甘锐所在的头船船头,一身寻常帮众打扮,默默观察。

河面不宽,两岸丘陵起伏,林木茂密。

一、应对关卡巡检

行至一处河道收窄处,前方出现了一座简陋的水栅和一座土垒哨卡,几名穿着号衣的乡兵或州兵杂役懒散地守在岸边,一面破旧的官旗无精打采地垂着。

这是县衙或州府设下的税卡兼巡检点。

(历史背景:晚唐地方财政拮据,于水道设卡收取过往商船杂税是常见手段,但军纪废弛,巡检多为敷衍。¨2,芭.墈?书/旺. -首^发?)

船速渐缓。

甘锐对许羽低声道:“许兄稍待,看我的。”

他脸上堆起熟络的笑容,走到船头,对着岸上喊道:“王班头!今日是您当值啊?辛苦辛苦!”

那被称为王班头的小头目勉强打起精神,走到水边,皮笑肉不笑地说:“我道是谁,原来是甘少帮主。”

“这回又运的什么货啊?” 他眼睛扫过船队,但并无真正查验的意思。

甘锐笑道:“一点山货土产,往北边换些杂粮回来糊口。” 说着,他对身旁手下使了个眼色。

那手下会意,拿起一个早己准备好的小布袋,轻轻抛到岸上王班头脚边,发出钱币碰撞的清脆声响。

王班头用脚踩住布袋,脸上立刻露出真切的笑容:“甘少帮主客气了!”

“都是熟人了,快过去吧,别耽误了行程!” 他挥手示意手下拉起水栅。

甘锐拱手道:“谢王班头行方便!”

船队顺利通过。

回到船中,甘锐对许羽解释道:“这些卡子,不过是穷酸衙门设下来捞油水的。”

“领头的给点常例钱,手下分润些,他们便睁只眼闭只眼。”

“真要是严查,谁也别想在这河上走动。”

“这世道,钱能通神,也能让鬼推磨。”

许羽点头,心中明了。

这就是乱世基层权力的真实写照。

午后,船队行至一处河湾,两岸芦苇丛生。

突然,芦苇荡中窜出两艘小快船,船上站着十来个手持鱼叉、柴刀的汉子,衣衫褴褛,试图靠帮跳船劫掠。

(历史背景:唐末民生凋敝,破产农民、逃兵沦为水匪剪径者众,但多为乌合之众,欺软怕硬。)

甘锐见状,非但不惊,反而冷哼一声,走到船边,厉声喝道:“瞎了你们的狗眼!也不看看这是谁的船!石河帮甘锐在此!”

那伙水匪一听“石河帮”和“甘锐”的名字,再仔细一看船头迎风招展的隐晦帮号(可能是一面特殊颜色或标记的小旗),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为首的家伙连忙拱手作揖,声音发颤:“原……原来是甘少帮主!小的们有眼无珠!冲撞了少帮主虎威!这就滚!这就滚!”

说罢,两艘快船如同见了鬼一样,拼命划桨,眨眼间就消失在芦苇丛中,比来时快多了。

甘锐啐了一口,对许羽道:“都是些活不下去的苦哈哈,偶尔聚在一起干点没本钱的买卖,专挑落单的小商船下手。”

“见了硬茬子,跑得比兔子还快。”

“在这条水道上,我石河帮的名号,就是最好的通行符。”

许羽默然,这就是乱世底层弱肉强食的缩影。

傍晚时分,船队抵达白河上游一处僻静的河汊。

根据约定信号,甘锐命人点燃了三堆篝火。

不久,对岸山林中也回应了三堆火光。

接着,从对岸划来几艘满载货物的平底船,船上之人皆精悍短装,口音带着明显的淮西一带的腔调。

双方在岸边一片开阔地汇合。

(历史背景:淮西地区(申、光、蔡等州)在晚唐长期处于半独立状态,军阀割据,盐法混乱,是私盐重要源头。交易多在隐蔽地点进行,双方高度警惕。)

对方领头的是个满脸风霜的汉子,与甘锐显然是老相识,抱拳道:“甘少帮主,久违了!货都在这,上好的淮盐(注:可能来自淮南或通过淮西转运的海盐),共一百石,老规矩验货吧。”

甘锐点头,手下熟练地上前,用铁钎插入麻袋取样,查看盐的成色,又掂量重量。

整个过程简洁、高效,双方都保持着警惕,但又有一种长期合作形成的默契。

许羽注意到,双方手下都手按兵器,暗中戒备,显然防着黑吃黑。

验货无误后,甘锐一挥手,手下抬上几个沉重的木箱。

打开,里面是成串的铜钱和一些金银锭。

对方也仔细清点完毕。

“钱货两清!合作愉快!”对方领头汉子笑道,“下次还是老时间老地点?”

“嗯!”甘锐简短应道,“若有变动,会提前知会。”

双方不再多言,迅速搬运货物。

石河帮的人将一袋袋盐搬上自己的船,对方则将钱箱运走。

不过半个时辰,交易完成,双方船队各自离去,消失在暮色中,河岸恢复寂静,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回程路上,甘锐对许羽说:“看到了吧,许兄。”

“这私盐买卖,看着暴利,实则步步惊心。”

“货源、水路、关卡、交接,每一环都不能出错。 ”

“信誉和实力,缺一不可。”

“我们石河帮能在汉水立足,靠的就是几十年攒下的这条线和这块招牌。”

许羽全程静观,心中对石河帮的运作模式、实力网络以及晚唐私盐贸易的隐秘和风险,有了更首观深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