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万邦朝
“东厂这时候怕是还没那份功夫来找我的晦气,况且此事我也不怕他们调查。”
说到此处,面色却是变得越来越冷。
“再者,相比他们做的事,昨日你只是砸他们几处腌臜生意而已,我可没那么大度量就此简单揭过。”
朱骥听徐良如此说,心中大为痛快,忙问道:
“大人准备怎么做?”
这时,外面突然有人请见。
徐良让进来回话。
来人是衙门外把门的校尉,只见他进来拜过之后,将手里一封信函递上。
“兵部于侍郎府上送来的,让交给镇抚大人。”
徐良伸手接过:“来人何处?”
“已经走了!”
“下去吧!”
“属下告退!”
徐良打开信封,先是两张画像,最
两幅画像上的人面生,并不认识,便去看那页手书。
看完手书之后,将画像递给朱骥:
“你看看,昨日黑老大押回衙门半途中被毁掉的尸体,是不是这两人。”
朱骥只瞧一眼,便激动道:
“不错!就是他们!这二人也是极厉害的,比那断眉的档头弱些,但也弱不多,要不是梅姑娘以雷霆手段斩杀了此二人,昨日于府女眷定会被他们挟持。”
“你再看看这个!”徐良将手书也递给朱骥。
朱骥认得是于谦字迹。
信上内容只寥寥几句,却说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
于谦怀疑那死了的两人就是东厂新近投效的江湖人,并建议北镇抚司以对方为何毁掉尸体为突破口。显然,于谦怀疑那两具尸体上有什么不可告人之秘,否则对方明知那二人样貌已经暴露,还铤而走险去毁掉尸体,有些说不过去。
第二件说的却是卓清清已经被他安置在了武学中。
朱骥看完,抬起头时,徐良似早已等候多时,开口问道:
“尚德,你怎么看?”
“世伯似乎意有所指!”
“你觉得指向何处?”
朱骥紧皱眉头,似有那么一道灵光,却一时抓它不住,不觉有些气恼。
徐良笑笑道:“于侍郎这一提醒,倒是让我想起,咱们诏狱里面,还关着一个人呢!”
朱骥这次终于抓到了那丝灵光,激动道。
“三白眼……!”
“不错!”
“大人难道是怀疑,东厂新进那伙江湖人,会和三白眼是一伙的?”
“拿好画像,去问问不就知道了!”
“是……!”
……
不久后,二人表情凝重的从诏狱中出来。
“幸亏大人早有先见之明,将那三白眼秘密关押,不曾放出一丝消息去,对方怕是也以为三白眼早死了或逃了。没想到昨日死了的这二人,三白眼竟然无意间与其中一人照过面,如此一来,那伙江湖人和当时在幸福小镇做下惨案的,定是出于同一个组织。这种危险组织,东厂竟敢收留到麾下,他们究竟想做什么?明明姓贺的当时也差点死在幸福小镇,如今却与这些妖人搅和在一起,他是脑子被夺舍了么?”
朱骥义愤填膺。
徐良却再回想那日「三白眼」潜入北镇抚司行凶,意图灭口瓦剌哈通等人一事。
若非事先将哈通移到别处,哈通怕是与那十数名瓦剌人一样,同样也遭了毒手。
当天「三白眼」行凶,放了一把火,贺喜带着陛下口谕来到北镇抚司要人。
难道那时候,东厂便与这伙妖人勾结在一起了?
但似乎又有许多说不通的地方。
“尚德,此事你我二人知道就好,莫要再向第三人提起。”
“大人,这伙妖人掌握秘术,能让常人失去理智,变成嗜杀怪物,若他们在京城将「幸福小镇」的惨案再重新演绎一遍,到时候,京城定然大乱。”
“此事须得调查清楚,真要出手,须得一击毙命,不能放走一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朱骥也明白徐良所说实属正理,只是当时从于康口中得知「幸福小镇」之惨,心中不免担心京城也会变成那样的人间炼狱。
“大人,接下来怎么办?”
徐良面色凝重。
他其实想的更多的是这伙人投效东厂,贺喜知不知道他们就是邪教妖人,司礼监那位又知不知道。
若不知道,只是受了对方欺骗倒还好。
可若是他们明知道对方来历,却还将人收入麾下,那才是危险。
他们究竟想做什么?
难道「幸福小镇」惨案发生之时,贺喜、王山就在事发地,并不是巧合?
徐良越想,心里越沉重,甚至有些害怕起来。
“尚德,务必闭了口,不要向任何人提起此事,也不要做任何多余的事。对方究竟在京城安置了多少人,咱们一无所知,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打草惊蛇,导致对方狗急跳墙。我现在就去一趟功德寺,此事牵扯太大,我须得立即向给太皇太后密报此事,请她老人家定夺。”
“是……!”
……
天狗食日,世所罕见。
每逢出现,便预示着上天将降临灾祸到人间。
前些时日,京城坊间便有传言,灾祸将至。
昨日天象大变之后。
宫里便急召钦天监所有属官入宫问话。
谁料这一问,竟然问出一桩大案来。
据钦天监监正彭德清禀奏,数日前,钦天监便已经从天象上监测到。
近来魁星黯淡,正应在西南方向,将有血光之灾。此血光之灾,于大明朝颇为不利,一切皆因朝廷有奸邪小人作祟。
此事钦天监早就上了折子。
奈何司礼监自始至终,都未曾见到折子。
于是陛下震怒,下令严查,最后查到通政司一名参议头上,当日接收钦天监奏折的正是此人。
只是等到去那参议府上抓人时,这名参议竟已悬梁自尽。
死前绝笔书上,将自己近些时日,悄悄扣下钦天监数道奏折一事合盘道出。
并在信中直言,征罚麓川,实乃劳民伤财之战,天作异象,正是应了朝廷不该轻启战事。
昨日天狗食日之后,他自知朝廷定然要查奏折一事,自知必死,所以才寻短见,并承认所犯罪行。
又有参议家中仆从上告,自家老爷与朝中数名反对出兵麓川的官员聚饮之时,曾有人酒酣之时,大言正统之衰,必因兵祸,届时天下百姓贫苦,甚至流离失所。
此事禀奏到皇帝面前,皇帝震怒,下旨将那名参议仆从供出官员悉数抓捕,择日处斩。
又命将所涉官员府邸,封了府门,一干家小,尽数圈禁,等候处置。
钦天监向朝廷举荐最早测出天象有变的道门隐士高人——黄鹤真人。
黄鹤真人入宫觐见,陛下初见真人,果然仙风道骨,松柏之姿,当即册封为国师,享一品俸禄。
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向皇帝建言,黄鹤真人道法高深,定然能逆改天命,令西南战事顺遂。
皇帝请教于黄鹤真人。
黄鹤真人筑高坛问天,上天降下法旨,只九个字。
“诛奸佞,国朝安,万邦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