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5章 看中的是百姓

秦牧拿起锅铲在大锅里搅动了几下。-零`点?墈_书! /嶵?歆_蟑?节!耕+歆¢快¢

“之容,奴隶几天可以吃一次肉食?”

“半月便可吃一次。”宁修回道,“大王,为了确保奴隶能够有力气劳作,微臣特地提高了肉食标准。还做出了几项小的改革。”

比如,每月安排郎中给奴隶义诊,每月给奴隶发放五百文工钱,组织商队来工地出售日用品,等等。

总之,为了让奴隶能够劳力更长时间,能够活得更长,宁修真的很努力了。

努力到秦牧不知该如何评价,只能抬手拍了拍宁修的肩膀。

秦牧内心有些无奈。

他执掌秦州之后,一直都在大力推动道路交通、水利等工程建设。

且秦州废除了力役,凡是工程建设官府只能从民间招募劳力。

可由于开荒令的存在,百姓开荒热情从未削减,加之官府针对农业有各种补贴,民间青壮愿意每日做苦力的真的没有多少。

往往是农闲时家中青壮外出赚补贴。

所以,秦州真的很缺从早干到晚、从春干到秋的苦力。

战俘自然受到三州官府的追捧。

忽而,秦牧停下脚步,招手叫来地文星。

见状,宁修等人纷纷后退开来。

秦牧低声道:“你去探查一番,可有商人将奴隶贩卖进入秦州。”

“谨遵王令。”

俗话说得好,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需求催生市场。

秦州缺少劳力本就不是秘密。

在没有吞并益州之前,当时的州牧府就与商人合作,展开了“奴隶”交易。

如今秦州有名的大商张连庆,便是因为秦州带来了大量劳力,而得到了秦牧的夸赞。

自那之后,张连庆搭乘着秦州崛起的高速列车,成为大商。

秦州吞并益州之后,奴隶贸易就禁止了。

至少在官府层面,明令禁止。

只不过,禁止的是都督府辖内的奴隶贸易。

其他势力辖内,都督府的政令可管不着。

从河堤工地出来后,秦牧在商道旁寻了个亭子。

秦牧执掌秦州时,秦州辖内道路只有官道较为完善。

当时为了促进商贸发展,秦牧大手一挥下令允许商旅走官道。

秦州富裕之后,官道和商道就区分开来了。

新丰城乃是州城,加之商路重开,商道上自然车水马龙,热闹至极。

秦牧坐下后,说道:“之容,如今庆州安定下来,灵州要抓住时机,加快脚步。”

宁修连忙躬身道:“大王教诲,微臣必定铭记在心。”

“不妨说一说你的想法。”秦牧喝了口茶水。

宁修一礼,道:“臣之见,庆州最大优势便是属中原地区,州内短途运河纵横交错。′兰~兰~文¨穴¢ ?庚¨辛,嶵′快′故而,微臣将与庆州府商讨,双方共同建设灵庆大道。

大道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钱财,灵州府出六成,庆州出四成。”

秦牧笑了笑。

宁修能够有此见解,着实不错。

灵州和庆州完全可以互补互助。

秦牧提醒道:“之容,秦州的确注重商贸,商业司建立以来为秦州带来了巨额税收和钱财。但乱世之中,粮产才是根本。

只有源源不断的粮食支撑,秦军才能在前线安心攻城拔寨。”

宁修严肃道:“臣明白。”

秦牧颔首。

他对宁修还是很放心,但又不得不提醒。

近两年,秦州很多官员被商业收入冲昏了头脑。

秦牧听闻有不少官吏大言不惭,认为秦州只需要专注商贸,没必要再种地了。

缺粮了直接从商人、百姓手中购买。

秦牧得知之后,当即让狄轻舟整顿都督府衙的风气。

但是整顿有时候很难改变什么。

当堆积如山的钱财摆在面前,任何话语都很苍白。

秦牧问道:“之容,去年灵州粮产多少?”

宁修大声道:“禀大王,经过多番核对,去年灵州粮产共计四十七万石。”

秦牧有些讶然:“数据没错吧?”

“千真万确。”宁修说道,“起初臣也觉得不可思议,但多番核对之后,并与户司交叉确认无误。”

秦牧没记错的话,去年年终集议时,狄轻舟汇报灵州粮产预计是三十八万石。

核对之后,多出来将近十万石,的确出乎预料。

秦牧说道:“之容,灵州民生正在逐步恢复,粮产一定要提上去。”

“臣领命。”

秦牧站起身,看了眼日头,道:“明日本王便启程返回咸阳,若是有需要本王处理的政务,不妨说出来。”

闻言,宁修大喜。

大王的言外之意,他岂能不懂

都督府如今下辖四个州,版图已经非常大了。

故而,秦州内部的竞争很大。

宁修提交的很多要求,大多被要求延后。

特别是攻占庆州,庆州府的组建是接下来都督府的头等大事。

就比如,宁修希望都督府抽调十万贯用以修缮灵州内的道路。

可都督府衙思索半个月后,还是拒绝了。

灵州境内官道和商道完好,修缮多余的道路并无必要。

宁修从吏员手中接过地图,在秦牧面前展开。-微?趣¢小*税`徃′ ?嶵¢歆\璋-截`更*薪?筷¢

“大王请看,臣计划修建的道路分别在白水县、夹江县……”

秦牧安静的听着。

片刻之后,秦牧恍然过来。

宁修提到的几个县镇,全部靠近河流。

灵州境内,河流不多,但主要河流能够支撑中小船只航行。

恰好,灵州水库正在修建。

水库修建完好之后,不仅可以灌溉良田,还可以调整州内河流水流量。

宁修的想法也很简单。

借助灵州水库,进一步修缮州内的主要河流,修缮河流周边的县镇道路,为商旅搭建更加快捷的出行方式。

秦牧沉思片刻。

不得不说,宁修的想法非常好。

要想富,先修路。

这句话,秦牧对秦州官员不知说过多少次。

河流是船只的道路,且水运的价值一定比陆运更高。

秦牧看向宁修,后者满脸期待。

秦牧不由得一笑:“之容,你的预算,本王批了。并且,本王将你的预算提升至三十万贯。”

宁修直接大礼参拜:“臣多谢大王。”

“起来吧,本王有要求的。”秦牧说道,“三年之内,灵州粮产必须提升至六十万石。且待到灵州水库建成之后两年内,你要给都督府递交一份硕果累累的答卷。”

“臣领命。”

宁修根本就抑制不住脸上的笑容。

根据原灵州刺史府的卷宗记载,正常年景之下,灵州粮产从未低于三百万石。

对于人口缺少的灵州而言,六十万石粮产要求并不高,宁修有信心能够完成。

前面就说了,秦州不缺钱,而且特别有钱。

都督府之所以没有批准宁修的预案,多半是不舍得花钱。

哪怕是秦牧多次教导官员,学会花钱比学会赚钱更加重要。

有价值的花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钱。

奈何古代社会,很多观念极难改正。

待到侍卫取来帛书和纸笔,秦牧便写下了一封手令。

凭借这封手令,宁修在上报都督府衙之后,便可直接去秦州钱庄支取三十万贯。

现如今,秦州钱庄遍布秦蜀灵三州的郡县,想要取钱,真的太容易了。

宁修双手接过帛书,然后珍重的叠好藏入袖中。

“之容,以后若是真的为民为国,缺钱了,给布政司上了折子,送入每月朝议即可。”

宁修苦笑道:“臣送了,只是大王出征在外,折子在朝议之后才会转呈给大王。”

秦牧微微一愣。

他倒是忘了这一点。

并且,即便是送到秦牧身前的折子,他也不可能全部批阅一番。

现在马车上还堆放着一箩筐的折子呢。

秦牧转而问道:“州府有权提前支取一笔预算,你早就花光了?”

宁修正色道:“年初为了修缮水渠、打造水车,全花了。”

“二十万贯,全花了?”

“是的,大王。”

宁修大方承认,每一笔花销都记录在案,清清楚楚,所以他一点也不慌。

秦牧也不再说什么。

既然当初他定了这个规矩,那么就是相信宁修他们。

……

京畿,宁安县城。

驿馆中。

尚文益坐在凉亭之中,安静的翻看着手中报纸。

刘远山快步走过来,低声道:“先生,方县令派来小吏,邀请你明晚赴宴。”

尚文益轻“嗯”一声,继续看报。

刘远山挠着头,面露疑色。

他和先生昨日就到了宁化县城,然后顺利在驿馆住下。

住下之后,方兴只派了一名幕僚过来问候。

先生也没有遣他地上拜帖,也没有让他去打探消息。

就坐在驿馆中喝茶看报,仿佛忘记了来宁化县的目的。

与此同时,县衙。

方兴收到小吏回传后,内心大定。

尚文益愿意赴宴,便是好兆头。

恰好这是,陈白快步走进来。

“陈先生,可探听到了消息?”

陈白点头,道:“宁化县已经归附秦州了。”

闻言,方兴一愣:“确定了吗?”

陈白说道:“苏洪已经颁布政令,鼓励县内百姓迁入庆州,迁徙途中会有县兵护送,且路上粮食消耗由县衙一力承担。”

听到这里,方兴彻底明白过来。

苏洪做到这个份上,已经昭然若揭的告诉世人,他投靠了秦州。

方兴问道:“秦州有何反应?”

陈白回道:“无任何反应,宁化县百姓进入庆州,正常接纳。秦州也为派遣兵卒进入宁化县内驻防。”

方兴陷入沉思。

陈白解释道:“县尊,京畿之地本就敏感,秦州哪怕是觊觎宁化县,亦不敢肆意妄为。况且,依秦王的性子,怕是对宁化县不感兴趣。”

秦州看中的宁化县的百姓,而不是土地。

同样的,秦州看中的事宁安县的百姓。

宁安县人口已经超过二十五万。

对百废待兴的庆州来说,吸引着实太大了。

方兴幽幽一叹:“待到此间事了,本县便带来家眷前往咸阳定居,安稳的过完下半辈子。”

陈白连忙道:“方县令,若是你献出宁安县,秦州岂会吝啬一个县令之位?代王烧毁上京城之后,宁安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亦是方县令你的功劳啊。”

方兴摇头。

这几年,他真的累了。

陈白见状,低声道:“明日与尚文益交谈,若是无意外,可搏一个太守或郡丞之职。”

方兴心跳加快了几分。

若是能够担任一郡太守或郡丞,劳累些许,倒也无妨。

翌日,方府。

前厅,酒宴已经摆好。

方兴起身给尚文益斟酒。

“尚先生,你我许久未见,今日定要不醉不归啊。”

尚文益笑了笑,道:“方县令,你我相识一场,在下也不和你卖关子了。有一条明路在前,可愿一走?”

方兴神色一滞,未曾想尚文益竟如此直接。

他也没有犹豫,直接道:“在下愿意。”

方兴的果断,并未让尚文益感到惊愕。

正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

“方县令,既然你已经做出决定,接下来效仿宁化县即可。”

方兴颔首。

这时,陈白开口问道:“敢问尚先生,事后方县令去了秦州,是否能够得到重用?”

这是方兴最为关注的。

尚文益轻笑一声,道:“方县令,陈先生,若是两位对秦州足够了解,可知在秦州想要得到重用,唯有能力和品性上佳。

我王最为看重官员地方执政经历,方县令担任宁安县令快九年,政绩彪炳。上京城烧毁之后,更是接纳无数难民。

而后,宁安县民生节节攀升,百姓安居乐业。”

听闻尚文益夸赞的话语,方兴脸上笑容越发浓郁。

尚文益接着道:“若是去了秦州,自然能够得到重用。奈何,在下只是一闲散之人。战争结束,便只能在咸阳学府教导学生,无法给予方县令任何帮助。”

方兴脸上笑容一僵,而后迅速调解过来。

“尚先生多虑了,在下若是想在秦州为官,自然需自力以图成。”

尚文益颔首一笑,道:“我王最爱翻阅地方官府过往的卷宗公文。事成之后,方县令记得带上这些卷宗。”

闻言,方兴喜出望外,起身一礼。

“多谢尚先生相告。”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尚文益摆着手。

方兴真的有能力,尚文益的提点才能成人之美。

若是方兴只是一坨烂泥,尚文益就算是大王美言,亦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