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甘愿臣服 愿效犬马之劳
节度使府,内堂之中。
与外界的喧嚣纷扰相较,内堂显得格外静谧安宁。
沈蕴端坐于主位之上,目光平静而深邃,凝视着眼前身着考生服饰,却难掩一丝草莽锐气的年轻男子,正是已化名‘傅梓成’的淳子赋。
“你当真已下定决心?”沈蕴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要投靠本官,甘愿改头换面,以‘傅梓成’之名,开启青州府同知的仕途生涯?”
他特意加重了‘改头换面’四字的语气,目光如炬,似要穿透对方的外表,看清其心底最真实的想法与意图。
淳子赋,不,此刻起他应是傅梓成,他没有任何迟疑,深深一揖,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带着破釜沉舟般的决绝:
“回大人,属下已然思虑清楚,经此前一役之败,属下深知,单凭满腔热血与受尽苦难的百姓,欲撼动一棵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大树,实乃难如登天,正如大人所言,恰似蚍蜉撼树,自不量力。”
“我等还需如大人这般,既有雷霆万钧之手段,又有济世安民之仁心,更具备雄厚实力者引领,方能成就大事。”
“属下愿投靠大人麾下,明面上担任青州同知之职,恪尽职守,为东山道百姓谋福祉、办实事,暗中,属下手中残余的天理教力量,亦愿为大人所用,精心经营,以待天时之变。”
“从今往后,世上再无淳子赋,唯有愿为大人效犬马之劳的傅梓成,请大人此后改换称呼。”
沈蕴听完,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轻轻抚掌,赞许道:
“好!识时务者为俊杰,子赋…不,梓成你能勘破迷障,做出最为明智的选择,本官深感欣慰。”
“你是有大才之人,乱世之中可为枭雄,叱咤风云,治世之际亦能成为能臣,造福一方,此前走上歧路,实乃时势所迫,身不由己,如今迷途知返,正当其时。”
“待本官大业有成之日,必重赏你这个从龙之臣,让你享尽荣华富贵!”
听了这话,傅梓成不免心潮澎湃,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再次郑重表明对沈蕴的忠心不二,以及对未来大业的殷切期许。
沈蕴微微点头,语气转为严肃庄重,谆谆嘱咐道:
“如今东山道历经大灾兵祸,满目疮痍,百废待兴,你既为青州同知,掌一方民事,当深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之至理。”
“切记,一切当以安抚百姓、恢复地方安宁太平为首要任务,绝不可再效仿从前那些贪官污吏,只顾中饱私囊、大肆敛财,罔顾百姓死活,置民生于不顾。”
“若让本官知晓你有丝毫盘剥百姓之举,定不轻饶,严惩不贷!”
傅梓成神色凛然,躬身恭敬回道:
“大人教诲,属下铭记于心,不敢有丝毫遗忘。”
“属下在身为逆首之时,见多了底层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凄惨状况,深知他们所求不过是一碗安稳饭、一件御寒衣、一方立锥地,以维持基本生计。”
“属下既得大人给予此番新生之机,必以百姓福祉为先,竭尽所能,恢复青州民生,重现往日繁荣,定不辜负大人的信任与再造之恩!”
沈蕴见他言辞恳切,目光坚定如磐,心中最后一丝疑虑亦随之消散,深深地看了傅梓成一眼,轻轻颔首:
“如此甚好,本官便在这济州静候,期待早日听到你‘傅青天’的贤名自青州传来,传遍四方。”
傅梓成内心激荡不已,第三次深深下拜,声音中带着坚定与感恩交织的复杂情感:
“大人不杀之恩,赐予属下新生之德,属下没齿难忘,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以报大人知遇之恩,绝不让大人失望半分!”
此前起义的惨痛失败,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浇下,让傅梓成彻底明白了许多曾经忽略或不愿正视的深刻道理。
光有激昂的口号与满腔的愤怒,并不足以成就大事,还需严密的组织架构、深远的谋略规划,乃至必要的妥协与隐忍,皆是通往目标不可或缺的阶梯与桥梁。
他愈发珍惜眼下这得来不易的、能够在阳光下堂堂正正重新积蓄力量的宝贵机会。
这一次,他下定决心,绝不会再轻易放弃,必将全力以赴。
更重要的是,他与沈蕴数次交锋,又亲眼见证了其平定东山道的雷霆手段与过人智慧,深知这位年轻权臣心思之深沉如渊、谋略之深远似海、野心之巨大无匹,绝非常人所能及。
他坚信,追随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主上,远比自己带领一群乌合之众盲目冲撞更有希望触及那终极的目标,实现心中的抱负。
至此,傅梓成这个曾经搅动东山道风云变幻的义军首领,在彻底败于沈蕴之手后,非但没有心生怨恨,反而为其魄力、手腕与那份难以言喻的个人魅力所深深折服。
他心甘情愿地收起锋利的獠牙,隐匿于官袍之下,成为了沈蕴埋藏在东山道乃至未来宏大棋局中的一颗重要棋子,一名潜在的得力干将,静待时机,一展身手。
目送傅梓成步履沉稳、神色坚定地离开后,沈蕴沉吟片刻,随即唤来几名临时属官,吩咐道:
“此次恩科顺利举行,取中之士子皆为东山道未来之栋梁之才,按照惯例,当设宴以贺,共襄盛举。”
“你等即刻去筹备,仿鹿乡试后的鹿鸣宴之制,本官要亲自宴请此番得中的考生,以示嘉奖。”
几位属官深知,如今的东山道,是沈蕴一人说了算,可以说他一言可决生死,一语可定前程,闻言无不恭敬应承,不敢有丝毫懈怠:
“是,大人,下官等立刻去办,定将宴会安排得妥帖周全,不负大人厚望,让诸位士子感受到大人的关怀与重视。”
说完,便都匆匆退下,立马去办了,不敢有丝毫怠慢与延误。
目送属官们匆匆离开,沈蕴目光逐渐变得深邃。
有了这些新选的佐贰官到任,东山道很快就会恢复太平安稳,只要局势稳定,待朝廷安排的正印官到位,那就是他班师回朝的时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