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会师泉州城(下)
吴道子对着林凡行了一礼,第一句话便是:“大人,‘画册部’的测绘员都已待命,你圈定的那几块地,不知……何时可以开始实地测绘?”
林凡看着这三个“技术狂魔”,满意地点了点头。
“欢迎三位部长,来到泉州。”他笑道,“你们的‘实验室’,已经准备好了。”
“师傅。”
又一个声音响起,不轻不重,却仿佛带着一丝凉意。
陈清泉猛地回头,才发现,不知何时,又一个年轻人站在了林凡的身边。此人身着青衫,面容清瘦,手里把玩着一个小锤子,眼神锐利,如同鹰隼。
正是林凡的另一位徒弟,皇家科学院“石材兼琉璃部”的部长,鱼目。
“都安排好了。”鱼目言简意赅地汇报道,“我带了‘石材琉璃部’的二十个好手。方才来的路上,我看过了,本地山石质地疏松,不堪大用,需往西五十里,另开采石场。至于城外沙料……”
他用手指捻了捻,“尚可,可制普通琉璃。若要上品,还需另寻。”
“辛苦。”林凡点了点头。
张铁山、钱师傅、吴道子、鱼目。
他从皇家科学院“摇”来的四大金刚,连同他们各自的得力人马,终于在泉州正式集结!
陈清泉站在一旁,看着眼前这四个风格迥异,但无一不是各自领域顶尖人物的“大神”,心中那份震撼,已经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他现在终于明白,国公爷的底气,到底来自何处了。这……这整个皇家科学院,不都是他林凡一个人的“徒子徒孙”吗!
然而,这场“惊喜”,还远远没有结束。
就在林凡准备带着这几位“大神”回府,去观摩那张宏伟蓝图之时,城门外,再次传来了震天的喧哗声!
“大人!大人!快看!那……那是什么队伍!”一名衙役指着远处,结结巴巴地喊道。
众人闻言,齐齐望去。
只见远处的官道上,一支长得望不到头的车队,正浩浩荡地,朝着泉州城门而来!
那队伍,绵延足有数里之长!
而当他们看清车队的内容时,在场所有的泉州百姓,包括陈清泉在内,全都惊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那是一支,他们从未见过的,奇特的车队!
走在最前面的,是二十名穿着统一蓝色工装、精神抖擞的老师傅。他们是来自马头县红砖厂和钢铁厂的顶尖技师!
在他们身后,跟着的,便是那三百辆,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神车”!
那是一种,他们从未见过的手推车!
有的是单轮的,车斗极大,一个人推着,却在崎岖的官道上,走得稳稳当当。
更多的,是双轮的,用坚固的木板做底,两侧带着护栏,车轮上,甚至还包着一层隐隐反光的铁皮!
这些手推车,没有马,没有人拉,全靠一个人在后面推,可看那推车人轻松的模样,车上装载的货物,怕是足有数百斤之重!
“我的老天爷……”一个正在城门口背着石头的泉州百姓,看呆了。
他放下了背上那重得压弯了脊梁的竹筐,指着那些手推车,声音都在颤抖:“那……那是什么怪物?一个轮子,怎么……怎么能装那么多东西?”
“你看那个双轮的!天呐!那车上装的,怕不是有五六百斤的粮食!就一个人推,还走得飞快!”
“这是……这是马头县来的‘神车’吗!”
这支由三百辆人力手推车和二十名顶尖技师组成的“马头县支援队”,给泉州百姓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远比那几位“大神”的到来,要来得更加直接,更加猛烈!
他们这些天,正愁着如何用破筐烂篓去清理那如山的废墟。
可现在,林凡,却给他们送来了“神器”和“神匠”!
“乡亲们!”
林凡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时机,他一跃,跳上了一辆双轮板车,对着那些早已被惊呆的百姓们,高声喊道!
“人,我给你们请来了!”
他指向张铁山、钱师傅、吴道子和鱼目:“他们,是我大周最好的工匠!最好的设计师!最好的造船师!他们将带领我们,重建泉州!”
“工具,我也给你们运来了!”他重重地拍了拍身下的板车,“三百辆马头县特制的手推车!有了它,我们清理废墟的速度,能快上十倍不止!”
他再指向那些来自马头县的老师傅们,高声道:“老师傅,我也给你们请来了!这二十位,是马头县最好的钢铁和红砖师傅!他们,将教我们如何造出最坚固的工具和砖块!”
“现在,人、技术、工具,我林凡,都给你们备齐了!”
“你们,还有没有信心,跟我一起,把这泉州城,给翻个底朝天?!”
短暂的寂静之后,广场之上,爆发出了一阵比任何时候都要狂热的呐喊!
“有!!!”
“感谢国公大人!”
“有这神车相助!别说一年,三个月!俺们就能把这码头给清出来!”
“开工!开工!!”
百姓们的热情,被这三百辆手推车,彻底点燃!
基建狂魔的“大脑”与“手脚”,在这一刻,于泉州城下,正式会师!
泉州城北门的那一场“会师”,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将整个泉州的热情彻底点燃。
百姓们如同打了鸡血,嗷嗷叫着,自发地组织起来,在那些马头县老师傅的指导下,开始学习如何操控那些他们眼中的“神车”。
而林凡,则带着他那支堪称“豪华”的皇家科学院核心团队,以及陈清泉等一众泉州官吏,返回了府衙。
当晚,为了给张铁山、钱师傅这几位远道而来的“大神”接风洗尘,也为了犒劳这段时间连轴转的泉州官吏,林凡一改往日的低调,直接下令——在泉州府衙的正堂,大摆接风宴!
这还是倭寇之乱后,这座残破的府衙里,第一次升起如此旺盛的烟火气。
虽然条件简陋,没有什么山珍海味,但胜在分量足,气氛热烈。
再加上林凡特意从国公府“赞助”了几坛马头县运来的火龙烧,一时间,正堂之内是觥筹交错,人声鼎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