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9章 诛尽曲经妖孽
同和居茶馆里,发火的叫陈文昭,西十左右的年纪,穿着半旧的藏青长衫,鼻梁上架着圆框眼镜,镜片后的目光满是悲愤。+二^捌_看*书~旺- ¨已_发!布_蕞/辛~璋-劫·
他是本地中学的国文教员,也是《滨江时报》的兼职主笔。
他对面坐着好友,画家冯咏秋。
冯咏秋拿起这份《满洲日日新闻》,扫了眼那篇《夏人夷则夷,夷人夏则夏》,冷笑道:“呵,引经据典,煞费苦心啊!这山本正雄倒是会挑,专拣那些似是而非的句子,韩愈的话被他们曲解得面目全非!”
邻桌几位茶客被惊动,投来好奇的目光。
一个穿着绸衫的商人模样的中年人凑过来:“陈先生,冯先生,何事动气?”
陈文昭指着报纸,手指因激愤微微颤抖:“张老板,您看看!看看这东洋人写的什么混账话!说什么日本人来了满洲,行了点所谓的‘善政’,就成了‘新夏民’?还说华夷之辨只看‘礼义’,不看血统出身?简首是包藏祸心,其心可诛!”
冯咏秋端起茶碗,却没喝,眼神盯着窗外来来往往的行人,其中不乏趾高气扬的日本浪人。
“文昭兄说得对。他们这是在偷天换日!《左传》明明白白写着:‘裔不谋夏,夷不乱华’!‘裔’指边地,‘夷’指异族,讲的是界限!是根本!孔子忧惧‘披发左衽’,忧的是什么?忧的是华夏文明被野蛮取代,是衣冠礼乐的沦丧!”
冯咏秋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_a-i/l+e·x^i?a*o~s_h`u_o~.\c¢o?m′
“不错!”陈文昭猛地站起来,引来更多目光,他索性提高了声音,既是反驳报纸,也是说给茶馆里所有同胞听:“他们引《春秋》说杞国行夷礼被贬为夷,吴越行周礼被接纳为夏。可他们怎么不说,杞国是自甘堕落,背弃了祖宗成法!吴越是被中原文化所化,是心悦诚服地融入!可这些日本人呢?”
他又是一巴掌,拍在了报纸上,冷笑道:“他们是拿着枪炮做后盾,想要把他们的‘神道’、他们的‘语言’、他们的‘规矩’塞给我们!这哪里是‘用夏变夷’?这是赤裸裸的‘以夷变夏’!是要灭我们的文化,绝我们的种!”
茶馆里一片寂静,只听得见陈文昭因激动而略显粗重的呼吸。
几个原本漠然的茶客,脸上也露出了凝重和愤慨之色,余下多数人都不识字,听不懂那些文绉绉的话,可也听明白了他的意思。
张老板拿起报纸仔细看了看,眉头紧锁:“陈先生这么一说,还真是……这文章看着文绉绉的,底下藏着刀子啊!”
冯咏秋放下茶碗,目光深邃:“他们这是想从根子上挖断我们的脊梁骨!先用这歪理邪说迷惑人心,让人觉得他们来了是天经地义,甚至成了‘自己人’。等大家麻木了,他们的刺刀和神社,就能堂而皇之地立在这片土地上了。什么‘新夏民’?是鸠占鹊巢的强盗!”
陈文昭颓然坐下,手指用力捏着眉心,仿佛要压住翻腾的怒火和无边的忧虑:“咏秋兄,你说得对!这……这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这是毒药,是开路的号角啊。/比·奇-中/文`王? *庚?新¨蕞*全¢”
他望向窗外。
烈日下,日本商社大楼的轮廓隐约可见,像一块巨大的、冰冷的阴影,投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第二天热闹了,哈尔滨五家报纸都刊登了驳斥文章。
其中《滨江时报》的一篇《辨“夷夏”真义,与〈满洲日日新闻〉山本君商榷》写得最好:
“署名:文子
阅《满洲日日新闻》,山本君《夏人夷则夷,夷人夏则夏》一文,引经据典,用心良苦。
然其中数处,恐有曲解古义之嫌,不揣冒昧,愿与君一辩。
其一,论“入夏为夏”。
山本君谓“入中国则中国之”,然此语真谛,在心悦诚服,归化文明,绝非以武力强占为凭。
昔吴太伯奔荆蛮,断发文身,而荆蛮义之,归者千余家,因其让德感召。
今贵国商民来哈,携枪炮而踞商埠,设警署而凌市民,此等“入夏”,恐与古圣所言“归化”相去甚远。
其二,论“礼义之辨”。
山本君举杞国行夷礼而被贬为例……”
字数不少,论点也很充足。
唐枭看过呵呵笑了,罗涛也十分欣慰。
不料第二天的《满洲日日新闻》上又刊登了一篇文章,这次竟然放在了头版。
作者还
是山本正雄。
“拜读贵埠《滨江时报》所载文子君《辨“夷夏”真义》一文,深感贵国士绅于文化交融之真谛,犹存偏狭之见。
笔者不才,愿以圣贤之道为镜,再陈管见,冀消弭误解。
一曰‘归化之本,在德不在力’。
文子君谓:‘入夏为夏’需‘心悦诚服’,讥我商民‘携枪炮而踞商埠’。
此言差矣!
《孟子》有云:以德行仁者王……以力假仁者霸。
我日本于满洲兴教育、修铁路、振工商,惠泽万民,此乃以仁辅力,以力彰仁……”
再后面,还有二曰‘文明之进,在融不在守’、三曰‘主客之辨,在道不在血’……”
文章洋洋洒洒写了两千余字。
陈文昭看到后差点吐血,口呼狡辩!
冯咏秋和张老板等人,也都是破口大骂。
再接下来的几天更加热闹了,《哈尔滨日报》《哈尔滨晨光》《灿星》文艺周刊等几家报纸也加入战团。
你来我往,好不热闹。
遗憾的是,山本正雄文采斐然,一个人对战众多哈尔滨文人,竟然丝毫不落下风。
这天上午,鹤顶红打来电话:“报纸送来得慢,我都看到了,孩儿他爸,快去找义三!”
唐枭正有此意,放下电话,叫来杜小山,把早就整理好的几份报纸交给他,说:“开车去春河,给我小舅子送过去!”
杜小山后半夜才回来。
第三天的《国际协报》,头版头条标题:《诛倭奴曲经叛道檄》
署名:林一柳
正文如下:
“山本氏《夏人夷则夷》一文,穿凿典籍,包藏豺心!
今剖其三毒:
一毒曰‘篡典’!
截韩愈‘入夷则夷’句,却斩《原道》精髓!
‘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尔等在旅顺等地强逼华童拜神社、诵倭文,正是以夷变夏!反诬我自甘为夷?《左传》明斥:‘杞即东夷,因弃夏礼!’尔等曲解《春秋》,实为指鹿为马之贼!
二毒曰‘伪仁’!
妄称‘新夏民’,试问:夺田建‘开拓团’是仁?驻军大连、旅顺是仁?纵浪人持刀横行是仁?
废《论语》习《教育敕语》是化?毁关岳庙立天照神社是化?迫华工为‘王道乐土’垒尸筑路是化?
孔子惧‘被发左衽’,尔等正是要断我发冠、裂我衣衽!
三毒曰‘绝种’!
狂言‘华夷在礼非血’,此乃灭族毒刃!
华夏五千年不灭,在血胤为躯,礼义为魂!勾践卧薪复国,陆秀夫负帝蹈海,守的正是轩辕血脉!
今尔屠刀饮血,却以邪说斩我子孙血缘,此计毒于炮火万倍!
倭奴学我衣冠千年,未得半分魂魄!
且听《诗经》雷音: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凡我炎黄子孙:
执此圣言为剑,诛尽曲经妖孽!
松花江水必涤倭寇之腥,黑土地必埋佞贼之骨!
天日昭昭,照尔豺狐原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