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供应链出大问题了!(二合一)
陈天骨子里是个占有欲极强的人,或者说前世的“小民意识”早已深入骨髓。
从创立橙天伊始,他就固执坚守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信条,将股权视若禁脔,一直对牺牲股权换取资金发展公司极为排斥。
如果陈天满足于只做一个轻资产的互联网企业,他完全不需要任何融资。
他的商业逻辑里,先知先觉就是最大的资本,靠着精准的行业预判和生态布局,橙天早已建立起自我造血的良性循环。
公司虚拟增值和游戏业务像两台源源不断的造血机器,支撑着一个个互联网新项目的孵化。
即便面对大型项目开发,陈天宁愿蚂蚁搬家式地分期投入,也绝不愿让渡半分股权。
然而,他将脚迈入硬件制造领域后,这份固执和坚持第一次遭遇了现实的狙击。
即便是mp3这种“低端”电子产品,经他初步了解后,其上游产业链的投入规模已让他瞠目结舌。
以被人瞧不起的mp3国产闪存供货商华虹neC为例,这家在业内尚属“小字辈”的半导体企业。
97年成立时总投资就超过12亿美元,到99年才开始量产较为落后的0.5微米硅片。
这样一家半导体“小厂”,三年间算上研发和设备累计投入已超过30亿美元,这还是从日企neC那获取了0.5微米技术,不然投入将更是恐怖。
而就是这样一家合资企业,发展过程中却举步维艰,如若不是e那笔十万片闪存订单,日企neC甚至产生了撤资的打算。
哪怕是有了这笔订单,但受限于月产2万片的产能,收回成本遥遥无期,neC又受此次纳斯达克泡沫破裂波及,再次产生了撤资的念头。
外界风投给出的橙天集团最新整体估值报价也就100亿美元。
相当于华虹neC这么一家举步维艰的半导体“小厂”,投入都已经赶上了华夏互联网龙头橙天三分之一的估值。
陈天终于惊觉,此前引以为傲的月入亿元现金流,在动辄十亿美元起步的晶圆厂面前,显得是多么的杯水车薪。
刘强冬的融资建议不过是催化剂,是陈天自己认清了现实:在重资产高科技赛道,他苦心经营的“自给自足”模式已然走到了尽头。
就在这时,手机铃声打断了陈天的思绪。
周旭声音从那头传来:“陈总,那几个搞盗版的小子到厂里了,要见见吗?”
“不见,让他们在你厂子里用三星闪存当场做几台pro版,看看性能如何,做得好就招入麾下。”
说着,陈天语气变冷:“要是做不好......你知道该联系谁。”
陈天吩咐完就挂断电话,至于会不会拒绝招揽...
他相信对方会做出明智选择。
当下能拒绝陈天的人也许还有,但绝不包含这群盗版贩子。
如果他们能收起心思好好干,陈天自然不会亏待他们,如若不能,他也不是心慈手软之辈,当初开网吧时黑豹手下闹事的那伙人现在还在里面呆着呢。
电话挂断的忙音让周旭后背一凉,他当然明白言外之意,无非就是从哪来回哪去。
车间里,于博宇一行人正忐忑地站着。
他们还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庆幸中,此刻听到周旭的转述,个个眼中迸发出异样的光彩。
“都明白了吧?”
“明白,周老板。”众人异口同声的喊道,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
他们已经充分见识到了陈天的能量,自己这群人的命运完全就是人家一句话的事儿。
但此时,他们却不觉得沮丧,反而露出因祸得福的激动表情,全因电话里那位“大人物”说了:“表现好,可以加入其麾下。”
从此以后,他们就从“流寇”变成“正规军”了,再也不用东躲西藏,可以光明正大的代工了,背后更是有这位大人物撑腰。
对他们这些常年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手艺人”来说,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机遇。
至于失败?他们从没想过,对自己的技术他们极为自信。
于博宇刚才已经看过冠旭代工厂了,在他眼里这厂子不仅工艺落后、效率更是低下,难怪e产量上不来。
他们何德何能接e的代工订单?
这是于博宇心中的疑问,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他要用实力向那位陈总证明,他们这群“野路子”的技术,远比正规军更胜一筹。
“哥几个,露一手的时候到了。”于博宇挽起袖子,眼中的野心毫不掩饰。
他可不甘心永远当个流水线工人,否则以他的手艺,哪个厂子都可去得,何至于要靠山寨谋生?
今天,就是他们改换门庭的契机。
于博宇一行人走到产线前,随手抄起工具,三两下便拆开一台刚下线的epro播放器。
没用产线上的测试仪器,也没有繁琐的流程,只见他抄起万用表,探针如蜻蜓点水般在mp3内部电路板上游走。
“零配件无故障,刷机。”
不到十秒,他头也不抬地丢出结论。
这一幕外行完全摸不着头脑,周旭却看得眉头直跳,对方这是对零部件进行二次测试。
理论上,“万用表”还真是万能的。
只要是电子元器件,经验丰富的老师傅通过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就能精准判断出这个元器件有没有短路等问题。
但像于博宇这样直接把万用表当专业测试设备用,还随手一划拉就下论断的,他还是头一回见。
这帮人到底是江湖骗子,还是真有两把刷子?
周旭也拿不准,只是在一旁默默观察,反正答案一会儿就会揭晓。
紧接着,于博宇从兜里摸出个精巧的金属底托,恰好卡住mp3的主控芯片,有些类似电脑Cpu的底座。
连接他们自带的笔记本电脑后,他手指开始在键盘上翻飞,屏幕上的代码如瀑布般滚动。
这些操作周旭就看不懂了。
这一步反而费时最久,约莫十分钟后。
直到周旭看见电脑屏幕上弹出“完成”提示框,于博宇拔掉连接线。
“搞定。”
话音刚落,同伴已利落地将机器复原。
“周老板试试吧。”
周旭也不废话,搞得再花哨最终还是要手底下见真章,接过这台看似毫无变化的播放器,刚按下开机键——
“这......”
指尖传来的触感让他瞳孔骤缩,界面滑动如行云流水,响应速度近乎翻倍。
只是几秒钟,他就一副见了鬼的表情。
流畅度的大幅提升普通用户可能感知不太明显,但周旭这种天天和“老版本”打交道的人,只是随意翻了几个界面就能感知到这巨大的变化。
这种丝滑感,就像突然从老旧Crt显示器跳到了三星最新款液晶高刷显示屏。
“你们动了什么手脚?”周旭声音发紧。
于博宇嘴角扬起一抹野性的笑:“不过是让这颗芯片...学会用脑子干活。”
周旭再次拨通了陈天的电话:“陈总......”
......
三天后。
缺了一角的巨型橙子Logo悄然挂在一家电脑组装厂楼顶,引得周围厂房工人纷纷侧目。
“这些能不能搞?”陈天指着仓库一百多台高端电脑。
于博宇有些迟疑:“这个...”
“回答我能不能就行。”
于博宇牙一咬,大声回道:“能!”
“从现在起,你就是橙天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组装厂厂长。”
一步登天!
于博宇无法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三天前他还是个差点进局子的盗版贩子,现在竟摇身一变成了和周旭平起平坐的厂长。
不对...是比他还要牛逼的人物!
周旭那代工厂最多值个一千万,而且陈天没有股份,两人只是合作关系。
这个厂子陈天是大股东,而自己一跃成了对方的嫡系,分量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还有价值,哪怕是折价收购,这个厂子也高达2500万。
后续陈天和周旭总共又注入500多万资金,用于厂子后续添置mp3产线,更新设备等日常开销。
也就是说,他现在是一个3000万大厂的厂长,这就像一场梦一样。
他以前从没有想过自己那套芯片集成解决方案那么值钱,直到遇到识货的陈天——这个自己一生的伯乐。
陈天也没想到抓个小贼,捡到了个宝。
周旭不识货,陈天那天赶到工厂后却看出了名堂。
于博宇展示的技术其实是一种“软解”,简单说就是使用通用数字信号处理器,通过运行软件代码来实现mp3解码。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解放处理核心的解码负担,让其能专注处理mp3软件的运行。
在当下芯片运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这种解码方法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增加界面流畅度。
若是仅此而已,陈天还不至于如此惊喜。
真正令他动容的是,眼前这小子展现的不过是冰山一角。
那本被翻得卷边的笔记本里,赫然记录着一套完整的单芯片集成方案:mp3解码器、微控制器、数模转换器和电源管理单元,竟被这小子天马行空地整合在了一起。
虽然还停留在纸面阶段,只是个未经实验验证的概念雏形,要实现这些功能,还必须与芯片厂深度合作,远非靠个人电脑就能完成刷机调试。
但陈天依然毫不犹豫地给出了重赏:五十万现金,外加厂长之位。
“两件事。”陈天抬手打断了激动得手足无措的于博宇。
“陈总您说!”于博宇声音发颤,他这辈子都没打过如此富裕的仗,此刻只觉得浑身血液都在沸腾。
“第一,把这批积压半年的高端机全部重新检测,确保零故障。我会在淘宝上以'折价清仓'的形式出售。”
“第二,引进最新款mp3生产线,工人招满,下周开始,我要这座厂月产五十万台e。”
“清电脑库存没问题。”于博宇点头如捣蒜,却在听到mp3产线时皱起眉头:
“这些mp3根本用不着生产线啊!我拿个万用表测测零部件,手工组装就能搞定,何必花冤枉钱买那些华而不实的测试设备?”
他说的有些激动:“再说咱们不搞电脑业务吗?这些计算机测试组装设备才是真正的宝贝!有了它们,往后做电脑组装只需要采购芯片。”
“什么显卡、主板、内存条...”他拍着胸脯,眼里闪着精光:“我全能给您捣鼓出来,根本不用花高价从品牌商那采购!”
陈天眯起眼睛打量着眼前这个年轻人,对方就像一座挖掘不尽的宝藏,在消费电子领域似乎无所不能。
有时候他甚至怀疑,这小子该不会也是个重生者吧?
现在不过是借自己这里积累第一桶金,随时准备一飞冲天。
不怪他疑神疑鬼,实在是自己都能重生,这世上还有什么不可能的事儿呢。
但这个荒谬的念头刚冒出来,陈天就不禁自嘲地摇了摇头。
真要是个重生者,怎么会冒险去做山寨机还被抓?
这种风险大、收益低、还容易留下案底的事,但凡有点脑子的重生者都不会碰。
不过此刻,陈天又发现了于博宇一个问题:这小子技术天赋点满,就是脑子好像不太好使。
“行啊,既然你说不用生产线。”陈天突然笑了,那笑容让于博宇后背一凉:“那这笔钱就省了,一个月内,你给我手工组装五十万台e。”
“办成了,这笔产线费用就当奖金发给你,办不到...”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这厂长你也别当了。”
于博宇顿时僵在原地。
他这才惊觉自己还带着山寨小作坊的思维惯性,他确实可以用万用表测零部件?但那精准率撑死也就70%。
以前做山寨机时,产量小可以慢慢折腾,组装完开机检查,发现问题再拆开返工。
就算有漏网之鱼卖出去,那些消费者还能找到他们这些“地下工作者”不成?
但做品牌完全是另一回事,良品率有极为严格的要求,不然就是自毁招牌,更别说...
他偷偷算了笔账:就算不吃不喝不睡觉,一个月也测不完五十万台。
普通工人哪有他这个手艺,这活儿只能他自己一个人干。
“那个...我仔细想了想,”于博宇挠着头,尴尬得脚趾抠地:“生产线还是...很有必要的。”
“你当这是玩小孩过家家?”陈天脸色骤然转冷:“你现在是橙天的厂长,不是原来那山寨作坊的小头目了。”
“每句话、每个决定,都先过过脑子。”他俯身逼近,声音压得极低:“改不掉这个毛病,你这厂长...也当到头了。”
于博宇冷汗直冒,诚恳认错:“陈总教训的是,我保证今后一定三思而后行。”
看着年轻人惶恐中带着诚恳的模样,陈天神色稍霁。
终究还是个毛头小子,能力手段都不差,否则也镇不住那些山寨厂的亡命之徒,但终究少了些沉淀。
“你刚才说,连显卡都能搞定?”陈天突然话锋一转,眼神却愈发锐利。
若连这种话都敢随便夸口...
那即便此人是百年难遇的技术天才,他最多也就给个技术员的职位,绝不会再委以重任。
提到专业领域,于博宇顿时像换了个人,眼中迸发出狂热的光:“绝对能行!显卡的核心就是gpu和显存,其他散热模组、电路板、信号接口这些...”他掰着手指数道。
“华强北要多少有多少,都是现成的解决方案。”
陈天眼底刚燃起的期待瞬间熄灭。
原来还是山寨组装的老套路,这种粗制滥造的拼凑品,质量连三线品牌都不如,还不如直接找正规厂商采购现成配件。
他揉了揉太阳穴,突然觉得这个技术天才的思维模式,或许永远都跳不出那个盗版作坊的框框。
于博宇虽然年轻,却早已在社会这个大染缸里摸爬滚打多年,察言观色的本事早已刻进骨子里。
他敏锐捕捉到陈天眼中闪过的失望,立即话锋一转:“陈总,您听我说完,我知道橙天是大公司,怎么可能还拿那些上不得台面的老把戏来糊弄?”
“哦?”陈天挑了挑眉,示意他继续。
于博宇满脸骄傲的介绍道:“我个人主攻的是核心供电模组,这是一张显卡的心脏,但我们团队个个身怀绝技,有擅长线路布局的,有专攻散热的,还有擅长信号接收的...”
陈天微微颌首,山寨作坊可不会养闲人,没两下子怎么可能会被于博宇收入团队。
于博宇接着指向车间里那些锃亮的德国设备:“再加上这些进口测试封装设备,我们完全有能力自主设计。”
“至于生产,可以找代工,也可以自建产线,全凭陈总定夺。”
“不敢说超越国际大厂,但绝对碾压那些杂牌货。”于博宇眼中闪着自信:“况且...'借鉴改良'可是我的看家本领。”
陈天心头微动,警局那几百台“山寨”机又浮现在眼前。
“山寨”版比“正品”性能更出色和手感更好,这到哪说理去。
虽然当下只有设计能力,还没有自己的技术积累和生产能力,一个电阻可能都需要采购。
但在这个全球代工的时代,只要掌握最核心的设计方案,还怕找不到“物美价廉”的制造商?
“可以。”陈天拍板道:“但mp3的产能必须保证。你先拿出设计方案,生产环节我来解决,自建车间太慢,要玩,就玩票大的。”
于博宇眼睛一亮,他就喜欢这种敢想敢干的老板,非但不拦着,还往火堆里浇油:
“不止是显卡,还有内存、主板这些核心电脑元器件,陈总,要不我再去华强北挖几个'民间高手'?”
“你是厂长,用人不疑。”陈天摆了摆手,却又忍不住提醒:“但招人时把招子放亮点,别让些歪瓜裂枣混进来。”
年轻人咧嘴一笑,两颗虎牙在灯光下闪着寒光:“您就放一百个心!在您跟前我是只小蚂蚁,您动动手指就能碾死我。”
“但在华强北嘛...”话没说完,眼中却闪过一丝锋芒。
陈天会意地笑了。
能在华强北那潭浑水里混出名堂,还能让一群造假高手甘心追随,眼前这哪是什么小绵羊,分明是头披着羊皮的狼崽子。
他突然有些期待,把这些江湖草莽收编成正规军,会爆发出怎样的能量?
换作从前,他或许还会担心镇不住这群人。
但自从京城之行拓宽了眼界,现在再看华强北这些人和事,就像在看一场过家家的游戏。
正说着,电话突然响起。
“陈总,”小马哥声音透着紧张:“刚接到深城政府正式通知,明天有国务领导带队来橙天总部调研,粤省主要领导全程陪同,要求我们立即做好接待准备。”
“通知各部门紧急筹备,规划好考察路线。”陈天沉着下令:“重点展示技术研发成果,游戏引擎工作室也列入参观范围。”
挂断电话,陈天摩挲着下巴。
这是京城那次秘密会面的延续,上次是私下试探,这次则是正式考察。
若能通过这次“验收”,那场筹备已久的专访离和观众见面也就不远了。
办公室门被猛地推开,周旭脸色铁青地冲了进来:“出大事了!”
他直接将文件拍在桌上:“刚接到华虹neC紧急通知,日方股东neC集团总部爆发资金链危机,准备撤资回血,我们的芯片订单...可能要黄了。”
陈天眼皮一跳。
“这还不是最糟的。”周旭声音发紧:“就算没有这档子事,供应链也撑不住我们的扩张计划。”
“收购电脑厂后,理论月产能确实能达到五十万台,但...华虹neC月产能仅两万片芯片,硬盘供应商最大月供五万块定制硬盘...”
周旭苦笑着摇头:“不是供应商不给力,是我们太疯狂。哪有月初订二十万台,月底就再次追加五十万台的?硬件扩产需要时间...”
“备选供应商呢?”陈天缓缓吐出一口浊气。
周旭快速回道:“问遍了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六家代工厂,没有一家能单独吃下我们的订单。”
“就算把订单拆分成三份,按他们的产能也至少需要半年才能完成...”
华夏99年mp3出货量不过20万台,而橙天现在一家就要做50万台的月产能。
这种爆炸式增长,让整个产业链都措手不及。
“现在的情况是,”周旭苦笑着比划:“就像突然要在小渔村里办满汉全席,连灶台都凑不齐。”
“宁缺毋滥,这边产线都还没进场,我们还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