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金姣14

前元七年的夏天,未央宫的风向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迅疾和彻底。

前元六年,无子失宠的薄皇后被废,椒房殿空悬,后宫暗流涌动,无数双眼睛盯紧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

前元七年正月,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朝野——太子刘荣被废,贬为临江王。

其母栗夫人被扁为良人,是为栗姬,据说日夜哭嚎咒骂。

曾经显赫一时的栗氏家族,顷刻间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金姣目睹着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

她知道这是历史,却没想到过程如此残酷血腥。

她为刘荣感到一丝惋惜,那个温和甚至有些怯懦的兄长,终究成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庆幸和后怕。

若当初上位的是彻儿,以他年幼之势,面对虎视眈眈的窦太后和梁王、以及朝中各种势力,下场未必会比刘荣好多少。

风暴过后,是急速的尘埃落定。

前元七年夏六月,王娡被正式册立为皇后,入主椒房殿。

十二天后,年仅七岁的刘彻被立为皇太子。

短短时间内,漪澜殿的王夫人和胶东王,一跃成为了大汉最尊贵的皇后与太子。

椒房殿内,熏香袅袅,陈设华美雍容,已非昔日漪澜殿可比。

金姣坐在母亲——如今已是王皇后的身旁,有些心不在焉地听着她柔声细语地讲述。

“姣姣你看,这是御史大夫家的小公子,年方十五,听说文采斐然,性情温和……”

王皇后手中拿着一卷帛书,上面细细罗列着一些家世出众、年龄相当的青年才俊的简单情况。

她如今凤冠在顶,心腹大患已除,儿子成了储君,整个人容光焕发,眉宇间更添了几分沉稳与威仪。

但此刻,她只是一个为女儿终身大事操心的母亲。

金姣今年已经十三岁了。

按照汉朝惯例,女子十五岁左右出嫁寻常可见,十三四岁开始相看人家、定下亲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金姣听着母亲的话,只觉得荒谬又无措。

十三岁?在她来自未来的认知里,这根本还是个初中生,是个孩子啊!

谈恋爱都嫌早,更何况是结婚成家?

她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绞着衣带,沉默以对。

王皇后看着女儿这副抗拒又懵懂的模样,不禁啼笑皆非。

她放下帛书,拉起女儿的手,耐心劝道:

“傻姣姣,阿母知道你还小,舍不得你。可这长安城里好儿郎就那么多,各家有适龄女儿的,谁不紧盯着?若不早早留心,好的都要被别家定下了,到时候你哭都来不及。”

金姣闻言,抬起头,小脸皱成一团,带着几分委屈和别扭:

“可是……可是前几天阿翁还说我是个孩子,怎么突然就要嫁人成亲了?阿翁知道吗?”

她下意识地搬出最疼爱她的阿翁做挡箭牌。

王皇后笑着将她揽进怀里,轻轻拍着她的背安抚:

“放心,阿母怎会不和你阿翁商量?陛下也是这个意思,只是先看着,留心有哪些好人选罢了。至于成亲,自然是要等两年的,总要等我们姣姣再长大些,懂事些,阿母才舍得让你出宫啊。”

“更何况等嫁人了你也有公主府,还有湖阳的食邑供奉,还有阿母和陛下给我们姣姣撑腰呢!我们姣姣过的会很好很好...”

她的声音温柔而充满眷恋,下巴轻轻蹭着女儿的头顶,叹息般低语:

“阿母看着你,总觉得你还是当年那个哭哭啼啼、非要阿母抱着才能睡着的小婴儿,一转眼,竟也要到了谈论婚嫁的年纪……时光真是快得吓人。”

听到只是先相看,成亲还要等两年,金姣心下微微一松。

还好,还有缓冲期。

但转念一想,等两年她也才十五啊!

十五!在她看来还是未成年!

她内心无声地呐喊:我还是个宝宝啊!

又陪着母亲说了一会儿话,金姣才从椒房殿出来。

心里装着事,她有些闷闷的,低着头慢慢走着,想去宣室殿找阿翁,再确认一下成亲的事是不是真的那么急。

刚走出不远,就听见一阵熟悉的吵闹声。

抬头一看,果然是太子刘彻和陈娇。

两人正在一处宫道旁拉拉扯扯,你推我一下,我搡你一把。

嘴里还嘀嘀咕咕地争执着什么,全然不像金姣想象中那种青梅竹马、打情骂俏的甜蜜模样。

在金姣的认知里,馆陶公主之所以鼎力扶持刘彻上位,就是因为母亲王娡当年许下了确保陈娇未来必是皇后的承诺。

因此,她一直以为这对表姐弟关系亲密,是默认的一对小情侣。

她只希望他们日后能和睦相处,不要重蹈历史上“巫蛊之祸”后废后悲剧的覆辙。

完全不知道,现实的画风早已跑偏。

由于年龄相仿(陈娇比刘彻大三岁),又都是被千娇万宠、性子霸道的主,两人凑在一起,多数时候不是蜜里调油,而是鸡飞狗跳。

为了争抢好玩的东西、为了金姣更关注谁、甚至为了争论一句话,都能立刻掐起来。

等金姣走近些,看清两人现在的模样,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

刘彻白皙的脸上明显有一小块淤青,头发也有些散乱。

陈娇也好不到哪里去,发髻歪了,几缕发丝垂落下来,华丽的衣裙也皱巴巴的。

但陈娇显然占了上风,昂着下巴,像只斗胜的小孔雀,看到金姣过来,眼睛一亮,立刻甩开刘彻,快步走到金姣身边:

“姣姣!明天去上林苑跑马,记得啊!说好了的!”

她得意地瞥了刘彻一眼,哼了一声,这才整理着衣衫,带着宫人扬长而去。

金姣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只觉得啼笑皆非。

这哪里是情侣,分明是俩冤家。

刘彻则委屈巴巴地凑到金姣身边,指着自己脸上的淤青,又撩起袖子给她看胳膊上并不明显的红痕,非要她给“吹吹”。

“阿姊你看!阿娇她又欺负我!下手没轻没重的!疼死了!”

金姣无奈地看着比自己还高一点点的弟弟,明明已经是太子了,却还像个没长大的孩子。

她心里软了一下,还是心疼地低下头,对着他脸上的淤青轻轻吹了吹气,又帮他理了理散乱的头发。

“好了好了,你是男子汉,又是太子,让着点阿娇嘛。快去让宫人给你上点药。”

她催促着,心里还惦记着要去找阿翁问清楚成亲的事。

也是在这时,她才注意到一直安静站在刘彻身后几步远处的那个少年。

她认得他,是韩王韩信的后代,名叫韩嫣。

自从刘彻还是胶东王时,他就被选入宫作为伴读,年纪与陈娇相仿,比刘彻大了三岁,因着年长几岁,颇为懂事,很会照顾人,与刘彻关系极为亲密。

往日里金姣也常见到他,却从未仔细留意过。

不知是不是今日刚被母亲灌输了一脑子“青年才俊”的概念,她下意识地多看了他两眼。

这一看,竟让她微微怔住。

明明应该不过是十岁的年纪,可是看着那少年约莫有十四五岁的样子。

身姿挺拔,穿着得体的侍卫服饰,却难掩其天生丽质。

面容竟是出乎意料的艳丽,肌肤白皙,眉眼狭长,眼波流转间,仿佛含着一汪春水,顾盼生辉,带着一种超越性别的、勾人心魄的美。

金姣没忍住,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片刻。

她到底还记着要去找阿翁,收回目光,又叮嘱了刘彻几句,便转身准备离开。

只是走了几步,脑海里却还萦绕着方才惊鸿一瞥的那张脸。

鬼使神差地,她回头又望了一眼。

没想到,那韩嫣竟也正抬眸看着她。

两人的目光在空中猝不及防地相遇。

韩嫣似乎也没料到她会回头,微微一怔,随即,那双漂亮的眼眸里迅速漾开一抹笑意。

那笑容并非简单的礼貌,而是带着几分难以言喻的媚意,眼波流转,仿佛藏着小小的钩子,直直地看向她,大胆又勾人。

金姣的心跳莫名漏了一拍,赶紧转过头,加快脚步走了。

一路走到宣室殿外,她的脑海里还反复浮现着韩嫣那张艳丽的脸和那抹含义不明的笑,搅得她心绪有些乱。

以至于见到阿翁汉景帝时,她差点忘了自己原本要来问什么。

而另一边,刘彻看着阿姊离去的身影,又瞥见她回头与韩嫣那短暂的对视,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方才那点委屈撒娇的神情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眼神冰冷地扫向韩嫣,带着明显的警告意味。

韩嫣立刻收敛了所有表情,恭敬地低下头。

刘彻走近他,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压:

“韩嫣,看清楚自己的身份。什么该想,什么不该想,什么配得上,什么觊觎不得……你心里最好有数。”

韩嫣头垂得更低,声音恭顺:

“臣,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