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股份分配

好消息很快传来:经过多轮磋商,港岛包家和霍家决定联合投资宁州港口的现代化改造项目。

方青云在办公室得知包家和霍家决定联合投资的消息后,立即意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他首先接通了省委书记王平办公室的电话。

"王书记,我是方青云。向您汇报一个好消息:港岛包家和霍家已经决定联合投资我们宁州港口的改造项目,初步投资金额5亿元人民币。"

电话那头传来王书记惊喜的声音:"5个亿?太好了!青云同志,你们工作做得很好!具体情况怎么样?"

方青云详细汇报:"投资方希望控股,但我们坚持要保持国有股份。目前..."

王书记认真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最后他说:"这个项目很重要,我建议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门研究。你准备一下材料,尽快来省城汇报。"

挂断王书记的电话,方青云又立即接通省长吴起办公室。

"吴省长,向您汇报一个好消息..."方青云重复了刚才的汇报内容。

吴省长听后十分高兴:"青云啊,你们这可是放了个卫星啊!5个亿的投资,在全省都是数得着的大项目了。王书记知道了吗?"

"刚向王书记汇报过。王书记建议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方青云回答。

吴省长表示赞同:"应该的。这样的大项目必须上会研究。你准备一下,尽快过来。需要省里提供什么支持尽管提。"

打完两个重要电话,方青云立即吩咐陈明:"小陈,马上准备汇报材料。要包括项目基本情况、投资规模、股份比例、预期效益等。另外通知司机备车,一小时后出发去省城。"

陈明迅速行动起来。一小时后,一辆黑色轿车驶出宁州市委大院,向着省城宁川疾驰而去。

车上,方青云还在仔细审阅汇报材料。他知道,在常委会上肯定会有一番激烈讨论。特别是股份比例问题,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省委大院坐落在宁川市的中心区域,庄严肃穆。方青云的车驶入大院时,正好遇到也要参加会议的宁川市委书记李方。

"青云书记!"李方热情地打招呼,"听说你们宁州搞了个大项目?"

方青云谦虚地笑笑:"还在洽谈阶段。今天就是来向省委汇报的。"

李方拍拍他的肩:"厉害啊!这才上任多久,就拉来这么大规模的投资。我们宁川今年招商引资虽然也不错,但跟你们比还是差一截啊!"

两人寒暄着走进会议室。其他省委常委已经陆续到场,会议室里气氛庄重。

会议开始,王书记首先发言:"今天召开常委会,主要讨论宁州港口改造项目。请青云同志先汇报一下情况。"

方青云站起身,打开准备好的材料:"各位领导,经过多方努力,港岛包家和霍家决定联合投资宁州港口改造项目。初步计划投资金额为5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建设集装箱码头、现代化装卸设备和配套仓储设施。"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5亿元在1984年可谓天文数字,相当于宁州全年财政收入的数倍。

"投资方希望控股,但我们坚持要保持一定的国有股份。经过多轮谈判,目前达成的初步意向是:投资方占股60%,省里占20%,宁州市占20%。"

这时,分管经济的常务副省长提出异议:"20%是不是太少了?港口是战略资源,国有股份应该再多一些。"

方青云早有准备:"我理解您的顾虑。但我们要考虑到,这么大的投资规模,如果国有股份占比过高,投资方可能会犹豫。20%的股份已经能够保证国家对港口的控制权,同时也能充分调动投资方的积极性。"

会议室里展开了激烈讨论。各位常委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有的担心国有资产流失,有的关心就业和税收,有的则更看重项目的示范效应。

方青云耐心地听着各位常委的发言,适时地补充解释:"这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吞吐量可达2000万吨,直接创造就业岗位5000个,间接带动就业2万人。每年可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5000万元以上。"

这些具体数字让不少常委点头称是。王书记和吴省长交换了一个眼神,显然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很满意。

讨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最终,在王书记的主持下,常委会通过了项目方案,但对股份比例做了微调:投资方占股58%,省里占22%,宁市占20%。

"青云同志,"王书记最后总结,"这个项目就交给你们宁州市具体落实。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同时也要维护好国家利益。"

方青云郑重表态:"请省委放心,我们一定把项目做好,不辜负组织的信任!"

散会后,李方走过来,半开玩笑地说:"青云啊,你这可是给我们出了个难题。明年我们宁川的招商引资压力就更大了!"

方青云诚恳地说:"李书记言重了。宁川是省会,优势比我们多得多。我们这也是靠着港口这个天然优势罢了。"

吴省长走过来,拍拍两人的肩:"你们都是汉江省的骨干,要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改革开放就是要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

回到宁州,方青云立即召开市委常委会,传达省委决定,部署下一步工作。

"接下来要成立项目指挥部,我亲自任总指挥。各部门要密切配合,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消息传开后,宁州市上下欢欣鼓舞。这么大的投资项目,不仅能带动经济发展,更能提升城市地位。方青云的威信也因此大大提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方青云忙得脚不沾地。要协调各方关系,要解决征地拆迁问题,要督促各部门工作...经常一天要开好几个会,批阅大量文件。

秘书陈明看着书记这么辛苦,忍不住劝道:"方书记,您要注意身体啊。"

方青云摇摇头:"港口项目关系重大,我必须亲自把关。小陈啊,你还年轻,要多学多看。等这个项目走上正轨,就可以多交给你一些工作了。"

更让方青云高兴的是,港口项目的落地产生了连锁反应。很多外资企业看到宁州的发展势头,都表示要来投资。规划中的电子产业集群也吸引了不少台资和日资企业。

一天,方青云在视察工业区时,遇到一位台商。台商激动地说:"方书记,我就是看中你们这里要建大港口,才决定来投资的。物流成本对企业太重要了!"

在省委的一次工作会议上,王书记特别表扬了宁州的工作:"青云同志到任时间不长,但工作很有起色。港口项目不仅本身效益可观,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各地市都要学习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

散会后,李方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青云啊,你这可是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高标杆。看来我们宁川也得加把劲了!"

方青云真诚地说:"李书记,省会有省会的优势。我们可以加强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看着方青云谦逊而自信的样子,李方不禁暗自佩服。这个年轻的市委书记,不仅能力强,而且胸怀宽广,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和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