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家人到来
一九八五年七月的宁州,夏日炎炎。方青云在办公室里审阅着城市规划图,心中惦记着今天要来的家人。他按下通话键:"小陈,你准备一下,去宁川机场接一下我妻子他们。航班号我昨天给你了。"
陈明立即回应:"好的方书记!我这就出发,保证把周阿姨和明远、宁宁安全接回来。"
方青云嘱咐道:"路上注意安全,接到人后直接送到家属院。"
"明白!"陈明放下电话,立即着手准备。他先检查了车辆状况,然后特意去买了些宁州特产的荔枝和芒果,准备给书记的家人尝尝鲜。
与此同时,在飞往宁州的航班上,周晓和孩子们正兴奋地讨论着即将开始的暑假生活。
"妈妈,爸爸真的会带我们去海边吗?"十三岁的方宁眨着大眼睛问。
周晓笑着摸摸女儿的头:"当然啦!你爸爸说了,宁州靠海,这个暑假一定带你们好好玩玩。"
二十一岁的方明远已经是个稳重的大学生了,他关心地问:"妈,爸在宁州工作还顺利吗?听说他搞了个大项目?"
周晓点点头:"你爸在电话里说港口改造项目进展很顺利。不过具体的情况,等他亲自跟你们说吧。"
飞机平稳降落在宁川机场。陈明早已举着接机牌在出口等候。看到周晓三人出来,他立即迎上去:"周阿姨您好!我是方书记的秘书陈明。方书记让我来接你们。"
周晓温和地笑笑:"辛苦你了小陈。这就是明远和宁宁。"
陈明热情地帮他们拿行李:"车就在外面,咱们先去宁州。方书记已经在家属院安排好了。"
一路上,陈明细心地介绍着宁州的情况:"宁州这几年发展很快,特别是方书记来了之后,变化更大。港口改造项目已经开工了,老城区改造也在规划中..."
方明远认真听着,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方宁则好奇地看着窗外的风景,对这座滨海城市充满期待。
到达宁州市委家属院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一号楼是栋三层小楼,方青云住在二层。陈明帮他们把行李搬上楼,房间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
"周阿姨,您先休息一下。方书记五点左右就能回来。"陈明说着,拿出准备好的水果,"这是宁州特产的荔枝和芒果,您和孩子们尝尝。"
周晓连声道谢:"小陈你太客气了。这一路辛苦你了。"
陈明离开后,周晓开始整理行李,方明远和方宁则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家。
下午五点,方青云难得地提前下班。推开家门,就看到妻子在厨房忙碌,孩子们在客厅看书。
"爸!"方宁第一个发现他,像只快乐的小鸟般扑过来。
方青云抱起女儿,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宁宁又长高了!明远也是,越来越像大人了。"
周晓从厨房出来,围裙上还沾着面粉:"回来了?饭马上就好。"
方青云放下女儿,走到妻子身边:"辛苦你了。这边条件比北京差些,还习惯吗?"
周晓笑笑:"挺好的。房子虽然旧点,但很温馨。而且靠海,空气比京城好多了,起码没有沙尘暴。"
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吃饭时,方青云问起了北京家里的情况:"爸妈身体还好吗?青山那边生意怎么样?"
周晓一一回答:"爸妈身体都很好,就是惦记你。青山的维修店生意不错,听说最近还想扩大规模。小川处对象了,是上次说的那个外交部的姑娘,上个月还带家里见了见,爸妈可高兴了。"
方青云欣慰地点点头,然后转向女儿:"宁宁,初二学习怎么样?有什么好玩的事跟爸爸说说?"
方宁兴奋地说:"我们班来了个新老师,特别有意思!还有,我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得了二等奖呢!"
"真棒!"方青云竖起大拇指,"明天爸爸带你去海边,算是奖励!"
接着,他问儿子:"明远,大四要实习了,有什么打算?想去国办还是计委?"
方明远放下筷子,认真思考了一下:"爸,我想先去国办。感觉那里更能接触到宏观政策,对长远发展更有帮助。"
方青云赞许地点头:"不错的选择。国办确实能开阔眼界。过几天我跟那边的老朋友打声招呼,等你开学报到后,那边会有实习邀请发过去。"
方明远感激地说:"谢谢爸!我一定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
周晓给每人盛了碗汤,笑着说:"你们爷俩一见面就谈工作。先吃饭,菜都要凉了。"
饭后,方青云带着家人到阳台上乘凉。夏日的海风吹来,带着咸湿的气息,很是惬意。
"看那边,"方青云指着远处,"那就是宁州港。现在正在改造,以后会成为国际大港。"
方明远赞叹道:"爸,您真厉害!才来一年就搞了这么大个项目。"
方青云摇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改革开放给了我们机会,关键是要抓住。"
方宁靠在爸爸身边:"爸爸,宁州真好!我以后也要来宁州上大学!"
方青云摸摸女儿的头:"好啊!不过现在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更多选择。"
夜深了,海风渐凉。方青云看着身边的家人,心中充满温暖。虽然工作繁忙,但家人的支持永远是他最坚实的后盾。而这个暑假,他将好好陪伴家人,享受这难得的团聚时光。
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无数家庭像方家一样,为了理想和事业奔波奋斗。但无论走到哪里,家人的团聚永远是最温暖的时刻。这份浓浓的亲情,正是支撑人们不断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