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面临灭门之祸
“传闻当年王重阳正是借《九阴真经》突破至武皇境界,但不久便离世。”
“就在他下葬当天,全真教突遭一名神秘高手袭击,全真七子皆非其敌手。”
“那本《九阴真经》也因此被夺走,自此下落不明。”
王语嫣轻声说道。
关于大宋武学之事,她几乎无所不知。
阿朱点头道:“若真如此,确实从未听闻哪位全真弟子真正掌握《九阴真经》。”
包不同性格最为急躁,听到这里便高声问道:“苏先生,听说《九阴真经》在王重阳死后便被夺走,不知如今落于何处?”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大厅内众多江湖豪杰的共鸣。
此地汇聚了无数大宋高手,不少人也知晓当年的一些隐秘。
他们皆好奇,当年单枪匹马闯入全真教的神秘人物究竟是谁?
那本《九阴真经》如今又藏于何方?
毕竟这可是一部与《无敌宝鉴》不相上下的道门至宝,谁不想据为己有?
一时间,众人都将目光投向白玉台。
白玉台上。
苏尘对此问早有预料,只轻轻展开折扇,缓缓说道:“当年江湖确有此传闻。”
“但真相却与传言大相径庭。”
“王重阳下葬之时,并非真正死去,而是假死。”
“因为他知道,五绝之一的西毒欧阳锋对《九阴真经》早已垂涎三尺,定会前来夺经。”
“果然不出所料,就在王重阳入土当日,欧阳锋果然急不可耐地杀入重阳宫。”
“就在他即将得手之际,王重阳突然暴起,以一记指劲重创欧阳锋丹田。”
“因此江湖所传的那位神秘高手,正是欧阳锋本人,但他并未夺走《九阴真经》。”
“不仅如此,欧阳锋也因此身受重伤,足足用了十年才恢复元气。”
“而王重阳所施展的指法,正是名震天下的大理段氏《一阳指》。”
“这段往事,还得从头说起。”
“当年王重阳于华山论剑中技压群雄,夺得五绝之首‘中神通’之名。”
“那本引发江湖群雄争夺的《九阴真经》,自然也落入他手中。”
“王重阳当时功力深厚,仅翻阅一遍真经便感悟极深,随即突破至武皇之境。”
“但他并未修习《九阴真经》,反倒认为这部绝学威力过于强大,若落入歹人之手,势必会在武林中掀起腥风血雨。”
“其中最令他忌惮的人,正是西毒欧阳锋。”
“为了防患于未然,王重阳亲自前往大理皇宫,拜访当时的南帝段智兴。”
“经过一番商议,段智兴答应将克制欧阳锋《蛤蟆功》的一阳指绝技传授给他。”
“而王重阳则以全真派镇教神功《先天功》作为交换条件。”
“这便是王重阳掌握《一阳指》的由来。”
“至于后来流传江湖的《九阴真经》被盗一说,其实也是王重阳有意放出的假消息。”
“其真正用意,是想让武林中人放弃对这部绝学的觊觎。”
“事后,王重阳将《九阴真经》的上下两册交给师弟周伯通,托他妥善藏匿。”
“周伯通遵照师兄的嘱咐,准备寻一处极为隐秘的地方将其藏起。”
“不料途中却碰上了东邪黄药师与他的夫人。”
“这对夫妇皆是极聪明之人,三言两语便哄得周伯通放松了警惕,从他手中骗走了《九阴真经》下册。”
“周伯通心中不服,追到桃花岛理论,却被黄药师击败,从此被软禁在岛上长达十五年。”
“但这次得经对黄药师而言,非但不是福气,反而是他一生中最沉重的劫难。”
“那时桃花岛上尚有不少黄药师的弟子,其中两人起了歹心,偷偷将《九阴真经》下卷盗走。”
“这二人正是江湖上声名狼藉的黑风双煞。”
“此事一出,黄药师震怒不已,一怒之下将岛上其他弟子尽数废去武功,逐出门墙。”
“他的妻子为了平息丈夫怒火,拼尽全力默写还原《九阴真经》下卷,最终心神俱疲,香消玉殒。”
“但其实,《九阴真经》下卷所载多为外功招式,真正的精华在于上卷的心法秘要。”
“桃花岛本就藏有无数绝学,其中几门绝技并不逊色于《九阴真经》上的武学。”
“就为了一本作用有限的秘籍,黄药师先遭弟子背叛,后失爱妻,从此形影相吊,孤苦无依。”
“命运弄人,令人唏嘘不已。”
随着苏尘话音落下,厅中顿时炸开了锅。
谁也想不到,一部《九阴真经》背后竟藏着如此多的隐情。
王重阳的顾虑,许多武林人士都能感同身受。
这部功法等级太高,乃是通往陆地神仙的修炼之法。
当年一经现世,便引得江湖大乱,死伤无数。
王重阳在世时,自然无人敢妄动真经。
可若他身故之后呢?
全真教必将成为众人觊觎的目标,甚至可能面临灭门之祸。
一旦《九阴真经》再次流落江湖,那场血雨腥风恐怕又要重演。
事实也正如王重阳所料,他刚刚入土那天,欧阳锋就找上门来了。
许多武林中人纷纷破口大骂,说欧阳锋脸面都不要了。
堂堂五绝之一,竟然趁人刚死便来抢经,简直毫无道义可言。
令人痛快的是,王重阳棋高一着。
他不但假死设伏,还练成了《一阳指》,当场重创欧阳锋!
听到后面,众人又是感慨万千。
谁也没料到,《九阴真经》最后竟落在了东邪黄药师的桃花岛上。
但听完黄药师的经历,谁也不会生出羡慕之意。
可以说,他这一生,几乎被这部经书彻底毁了。
若能重来一次,众人相信他宁可从未见过这部经书。
大厅之中,议论纷纷——
“我没听错吧?当年王重阳只是假死?这招太高了,简直是神来之笔。”
“王重阳真是深谋远虑,若非他早有准备,欧阳锋怕是早就称霸武林了。”
“欧阳锋真是愧对五绝之名,竟做出这种趁人之危的事,亏我以前还敬他是位高人。”
“想不到《九阴真经》现在竟藏在桃花岛,难怪全真教中一直没人修习此功。”
“有人觉得王重阳太固执,要是我,早就把经书传下去了,全真教实力肯定更强。”
“但我反倒觉得王重阳是对的,这般神功,多少人眼红,一旦他不在了,恐怕就是灭门大祸。”
“不错,《易筋经》之所以无人敢觊觎,是因为少林高人众多,换一个门派试试看?”
三楼北侧的第二个包间。
怜星皱眉道:“这《九阴真经》可是与《无敌宝鉴》齐名的绝学,王重阳居然没有传给全真教的后人,实在令人意外。”
“王重阳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保持道家传承的正统,另一方面,也是为全真教的长远考虑。”邀月冷静分析道。
“即使传下《九阴真经》,也只是能保全真教一两代的强盛。”
“但只要中间一代后继无人,这部功法就可能引来欧阳锋这类邪道高手的觊觎。”
“相较之下,不传反而更能确保全真教的长久安稳。”
邀月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怜星点头回应:“姐姐说得有理。
可惜王重阳算到了欧阳锋,却没料到黄药师。”
“你等着看吧,《九阴真经》一旦传出在桃花岛的消息,黄药师也难得清静。”
“这就是地仙级功法的魅力所在。”
邀月淡淡地补充了一句。
“苏先生,那《九阴真经》的下卷到底是怎么来的?”大厅里,一位江湖豪客忍不住大声发问。
此话一出,全场顿时安静下来,众人目光齐刷刷地投向白玉台上的苏尘,都对这个问题充满了好奇。
黄裳原本只是个毫无江湖背景的朝廷文官,却能参悟出如此多的绝世武学,这件事一直令人匪夷所思。
白玉台上,苏尘轻啜一口茶,目光扫过全场,缓缓开口:“这《九阴真经》的下卷,其实还牵扯着一段尘封往事。”
“黄裳踏入陆地神仙之境时,正值大宋境内明教横行,其势力如日中天,隐隐有统御江湖之势。”
“因明教行事残暴,民间怨声载道,朝廷遂决意出兵清剿。”
“而统军出征的将领,正是时年七十二岁的黄裳。”
“彼时明教教主名为方腊,野心勃勃,早已不满足于江湖霸主之位,竟有图谋天下的念头。”
“面对朝廷围剿,方腊不但毫不退缩,反而亲率高手大败朝廷军队。”
“眼见将士们一个个惨死在明教高手手下,黄裳终是按捺不住,亲自出手,与明教众雄展开血战。”
“但他以三教之法证道陆地神仙,虽有极高境界,实战却远不如以武夫之道证道的同阶强者。”
“那一战,他虽斩杀数位法王、散人级高手,却也身负重伤,只能撤军。”
“明教因此对方腊之恨更甚,暗中派人潜入黄家,将黄氏上下百余口尽数屠尽。”
“黄裳原本无意习武,只因这滔天仇恨,转而投身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