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3章 吃饱饭而已。
“长野,可还有.......什么要教我的?”
当李牧的手碰到自己的身体,张九龄身上的汗毛瞬间炸开,身子都有些僵硬。
你说话就说话,碰我做什么?
你这一拳一掌.......打坏我你赔得起么?
他是亲眼看过李牧被刺杀时大展神威的,也知道这李牧看着和颜悦色,一拳一脚却是真正的有万夫不挡之勇。
“有。”李牧道。
“啊.....还有啊....”
张九龄点了点头。
心里却郁闷:你为什么不早说,现在这么多人等着。
李牧自然还是有的,还有很多。
不过这个机会难得,确实应该把想说的都说出来才是。
毕竟,
让他一个天天不是在杀人,就在杀人路上的将军去搞科举,那就真的太奇怪了。
“数术(数学),天文,水利,工械之学,皆为实政之要。若士子只通诗书,不通算数,则户部度支、河道治理、军械改良皆无人可用。”
“且《周礼·考工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
李牧先是拽了一段,给自己先找补一下,接着道:
“如今朝廷对科举最重进士科,明经科的常科太过了。”
“却对明法科,明算科,明字科,太过轻视,这是极为不合适的。”
李牧极为清楚科举的问题在哪里。
这些山东士族掌握了经典解释权,尤其是对所谓的经典也就是,帖经(默写儒家经典《论语》《礼记》,类似填空题。)杂文(创作诗赋,如五言排律,骈文,考察文学才华。)
这些东西列为第一等的进士科,也就是精通这些才能做大官。
而小众科目:明法科(法律条文),明算科,明字科(文学,书法)等等,就算极为惊艳,大部分也就赏个小官做。
在他想来,这直接就是本末倒置。
自然想要改变。
而现在就有机会。
“孔子教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并重。今科举独重‘书’(经典),而轻‘数’(算术),却也非圣人之道。”
“地方官吏不谙算学,致田亩不清、赋税不均,民怨自然沸腾。”
张九龄看李牧这粗汉连字也写不明白,说了这么一段,也是郑重附和。
他都专门这么说,自己估计也是反驳不了的。
而且他先在朝廷,又久在地方,并接触李牧日久,自然对此也是极为清楚。
如果他来评价李牧和李白,这个谪仙人和这个什么都懂一点的节帅。
一个文学天才,一个算学天才。
因为算学,才是天文、水利、百工等等最重要的基础。
算学天才能测算万物,这才是他什么都懂一点,并以算学为基,形成了他利万物为己用的一套兵法。
他这么年也算是看出来了,
他的兵法就是算敌,算友,算财,算地形,算天象,甚至算人心,最后再以百工,政令等等方式来增加己方实力,最后直接一波平推而已。
以黄金吸引移民是如此,大量分发田地也是如此。
他甚至可能算到随着移民越来越多,定会与那些土著爆发剧烈冲突。眼睛一闭,选择直接几年内,把粟特土著都算进了地府。
在天竺也是如此,直接让范小二送来了他对天竺的计划。
整个天竺被他算计的明明白白。
而且,随着他掌握的地盘越多,手中的牌也越多。
从他刚刚开始进攻石国,第二战便造出火药后,几乎就是一路精打细算,一步一个脚印,把天地万物算到了极致后化为己用。
当初也是苦了自己,让自己在天竺一直苦苦等着。
要不是没算到梅叔鸾叛乱,现在估计自己还呆在天竺也说不定。
如今在岭南估计还是算计。
现在,自己要回朝,又算计到自己肯定会请教他。
现在,他感觉自己不是宰相,似乎只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他都能算计世家大族的反应,也专门算计自己准备,等他站台什么的。
自己不是一颗棋子是什么?
此时,张九龄看着笑吟吟的李牧,想象着他在暗室中,在地图上,面对各种情报,目露精光,以天地为棋盘,以自己,以李嗣业,以萧规,以范小二等等为棋子,不断的算计着棋子该如何走的疯狂模样,不由的有些脊背发寒。
他想到了山东士家,不由得为他们默哀。
你们惹谁不好,非要惹这个怪物。
李牧看张九龄目光游离不定。
觉得也不可能一步到位,给他脑袋里塞的太多起了逆反心理就不好了。
路,还是要一步一步走的。
“长野......放心,这些年我修了两条路,走了几万里的路,在天竺经历了如此之多.....你真正想要的就是打破我大唐渐渐形成的婆罗门!”
“我清楚的.......期待与你在长安,再次相见!”
张九龄长吐一口气,向李牧拱手拜别。
张九龄是能够识人的,在他心里,李牧无疑是一个极度疯狂的天才。
可能是出自边镇的原因,他对治下汉人,对军将,对敌人占据的大唐国土都充斥着疯狂的热爱。
对皇室,却没多少敬畏之心。
他也不清楚这是好是坏,但其根底却是为国为民,这是无可争议,且看的清清楚楚的。
而且,这么多年观他的所作所为,也不是一个贪图权势,注重个人享受的人。
这也是他对李牧敬佩之余,也愿意作为政治盟友的根本原因。
当然,他最怕的是李牧觉得陛下什么时候不英明神武了,最后到了为国为民到造反的地步,他定是第一个不答应。
当然,陛下如此英明神武,怎么可能昏庸呢。
“等等!”
就在张九龄正准备骑上马,准备走的时候。
李牧最后向他挥手道。
张九龄无奈,只能等李牧走过来。
“这是我昨日写的两首诗,也是我心中的不平之气所在!”
“子寿兄,从开元元年开始,陛下便说要让大唐进入盛世,如今已然快要十年了.....这盛世,到底该是什么样的?”
“我李牧认为......真正的盛世,便是让大唐的子民全部能够温饱.........一年到头,都能吃一口饱饭而已。”
李牧把手上的纸送给张九龄,算是他真正的表达自己所作所为,以及真正的政治目的。
接着挥手向牵着马缰,向愣在那里不动的张九龄挥手道:
“子寿兄,一路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