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五十万两,孤,出了!

次日早朝,奉天殿。-d_q~s?x.s`.`c`o!m!

朱雄英再次端坐于那张象征着帝国最高权力的龙椅之上。经过昨日那场充满了血腥味的立威之后,今日的朝堂,气氛明显不同。

如果说昨天,官员们看他的眼神,还多是审视、试探与不服。

那么今天,那一道道目光之中,便只剩下了敬畏、顺从,和深深的忌惮。

整个朝会议程,变得异常顺利。

吏部奏请,言某地知府任上颇有政绩,欲提拔为布政司参议。

朱雄英翻阅着卷宗,没有立刻批准,只是淡淡地问了一句:“此人任上,可曾有过贪腐记录?治下百姓,对他风评如何?孤的锦衣卫,前些天刚为东宫清理了一批蛀虫,吏部给孤推荐的人,可不能是下一个!”

他声音不大,却让整个大殿的温度都仿佛降了几分。

吏部尚书连忙躬身回道:“回殿下,臣敢以乌纱担保!此人乃两袖清风,颇有廉名,当地百姓曾自发为其立万民伞。”

“准。”朱雄英这才拿起朱笔,在奏章上,写下一个龙飞凤舞的“准”字。

随后,工部奏请,言大运河扬州段年久失修,时常淤塞,请求拨银十万两,征民夫二十万,进行大规模修缮。

朱雄英看过奏报后,则眉头微蹙,手指轻轻敲击着奏折:“十万两银子,二十万民夫?工部可曾算过,这里面有多少钱是真正用来买石料、固河堤,又有多少会变成各级官吏的辛苦钱?此事关乎国家漕运,亦关乎数十万民夫之生计,一两银子都不能乱花!将此奏折留中,待孤详查沿岸水文、并核算所需民夫工时之后,再行商议。·s~i`l_u?b¨o′o.k-..c?o*m¨”

原本还心存轻视的老臣们,都暗自点头。

这位年轻的监国太孙,在处理政务上,确实己经初显章法。

临近散朝之时,朱雄英的目光,落在了文官队列之中,那个从上朝开始,就一首紧锁着眉头、满脸忧色的户部尚书赵勉身上。

时机,到了。

他没有选择私下解决,而是决定,就在这朝堂之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这个问题,彻底地抛出来。

“赵爱卿。”他开口道。

户部尚书赵勉浑身一颤,连忙出列。

“看你今日,一首面有忧色,可是为昨日,孤下令赈灾山东的银两之事发愁?”

赵勉立刻躬身,声音中充满了深深的无奈与苦涩: “启禀殿下,臣……正是为此事忧心啊!”

“山东蝗灾,刻不容缓。经过户部连夜核算,初步估算,要稳定灾情,至少需要六十万两白银,作为启动之资。”

“然……国库空虚,且夏税还需时日,如今……国库之中,能动用的全部银两,也只能勉强凑出十万两。.秒!漳+结.暁!税¨罔? _更?欣,蕞¨全-这……这五十万两的缺口,实在是天大,臣,无能为力啊!”

此言一出,整个奉天殿,瞬间响起一片压抑的、倒吸冷气般的议论声。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个天大的难题。也是对这位新晋监国太孙,第一次,真正的考验!五十万两!这个数字,如同一座大山,压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这位年轻的皇太孙,会像陛下当年一样,下令加征商税,或是想其他办法,从那些富得流油的藩王、勋贵身上搜刮之时。

御座之上的朱雄英,却用一种云淡风轻的、仿佛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的语气,说出了一句,让整个大殿,都瞬间安静下来的话: “赵爱卿不必忧虑。”

“国库只能出十万两,那剩下的五十万两……”

他环视着殿下那一张张惊疑不定的脸,缓缓地,一字一顿地说道: “就从我东宫的内库出吧。”

他心中冷笑,昨夜从那些蛀虫身上刮下的三十多万两,如今,正好借着孤的手,变成天下万民歌颂的无上功德。

用贪官的钱,买天下人的心,这世上,还有比这更划算的买卖吗?这五十万两,孤亏了吗?不,孤赚翻了!

在这句话落下的瞬间,整个奉天殿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

时间与声音,一同凝固了。

一名上了年纪的御史,手中的玉笏“啪”的一声掉在金砖上,发出了在这死寂中唯一、也是格外刺耳的声响。

户部尚书赵勉,那张布满愁云的老脸,此刻僵在原地,嘴巴半张,像是被人扼住了喉咙,眼珠子瞪得差点掉出眼眶。

所有人都保持着前一秒的姿态,化作了一座座泥塑木雕。

从东宫内库出?自己掏腰包,补国库的亏空?!

这……这在大明,乃至纵观历朝历代,都是闻所未闻之事啊!从来,只有皇帝从国库拿钱,去补贴自己的内帑。

哪里有储君,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来补贴国库的?!

短暂的、死一般的寂静之后。

第一个做出反应的,竟是那位向来以严苛著称、从不轻易夸人的大理寺卿。

这位年过花甲的老臣,此刻竟老泪纵横,不顾仪态地抢先跪倒,声音都因激动而颤抖: “老臣为官西十年,从未见过如此心系万民之储君!殿下仁德!大明有望!大明有望啊!”

他的举动,像是一个信号,瞬间引爆了全场!

无数官员如梦初醒,纷纷跪倒,山呼之声,震彻殿宇!

“殿下仁德!心系万民!此乃上古圣君之风啊!”

“天下百姓,若知殿下倾囊相助,必会世世代代,感念、称颂殿下的仁义之举!”

面对这山呼海啸般的、充满了真情实意的赞美,朱雄英的脸上,却波澜不惊。

他只是平静地,从龙椅上站起,对着下方跪倒一片的臣子,摆了摆手。

“众卿平身。”

“孤说过,民为邦本。孤身为大明储君,为天下子民分忧,乃是分内之事。”

“只要这笔钱,能一文不少地,发到灾民的手中,换成他们碗里的一口饭,身上的一件衣,那,便好了。”

随即,他不再理会那些还在激动中的大臣。

他看向之前早己钦定好的钦差,林伯谦,以及侍立在殿前的御林军统领,下达了最后的、不容置疑的命令: “林伯谦!”

“臣在!”

“你即刻去户部,与赵尚书交接!并持孤的手令,前往东宫内库,点齐六十万两白银!”

“再由御林军,派一千精锐,组成运银队伍!护送银两与你,即刻出京,日夜兼程,赶往山东!”

“此乃救命之钱,途中若有半点差池,或有丝毫延误……”

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寒芒。 “提头来见!”

钦差林伯谦与御林军统领,心中一凛,重重叩首,声如洪钟:“臣等,遵旨!!”

整个奉天殿,在这道充满了仁德与杀伐的矛盾旨意之下,鸦雀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