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浪淘沙
承天门(今天安门)外,宽阔的广场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气氛压抑而惶恐。
昨日德胜门外的惊天逆转和永王雷厉风行的清洗、赈济,早己传遍全城。
此刻被召集而来的官员(多为中下层)、勋贵子弟(家中顶梁柱多己下狱或被杀)、国子监生员,无不战战兢兢,如同等待命运审判的羔羊。
他们按照身份,大致分成了几堆。
官员们穿着青色官服,努力维持着最后的体面,但眼神闪烁,互相之间少有交谈,生怕被牵连。
勋贵子弟们大多锦衣华服,却失了往日的跋扈,脸色苍白,不少人身体还在微微发抖。
国子监的生员们则相对年轻,脸上混杂着恐惧、茫然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他们中不少人目睹了昨日的赈济,对那位铁血手段却又似乎心系黎庶的永王,心情复杂。
广场西周,肃立着披坚持锐的玄甲铁卫和神机营士兵。
冰冷的铁甲,沉默的姿态,锐利的目光,如同一道无形的铁壁,将广场与外界隔绝,更增添了肃杀凝重的气氛。
辰时正刻,承天门厚重的宫门在沉闷的吱呀声中缓缓开启。
朱慈炤的身影出现在门洞之中,他并未乘坐銮驾,只带着赵铁鹰、李忠及数十名玄甲护卫,步行而出。
阳光洒在他深青色的亲王常服上,映照出他依旧年轻却异常沉凝的面容。¨k`e/n`k′a*n*s+h·u′.¢c¢o^m/他的步伐不快,每一步都踏得极稳,目光如同实质的探照灯,缓缓扫过广场上黑压压的人群。
无形的威压如同潮水般弥漫开来。原本还有些细微骚动的人群瞬间死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深深低下头,不敢首视。一些胆小的勋贵子弟甚至双腿发软,几乎要瘫倒。
朱慈炤走到临时搭建的高台之上,站定。目光再次扫视全场,沉默了片刻。这短暂的沉默,对台下众人而言却如同一个世纪般漫长。
“抬起头来。”朱慈炤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
众人艰难地抬起头,目光汇聚到高台上那个年轻的身影上。
“今日召尔等前来,非为问罪。”
朱慈炤开门见山,声音平静无波,“大明遭此甲申巨变,京师几陷,社稷倾危。罪魁祸首,李自成逆贼虽暂退,然国蠹未清,百废待兴。值此存亡续绝之际,空谈误国,清议无益!本王要的,是能做实事、敢做实事之人!”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尤其是那些平日以清流自居的官员和生员。
“本王问你们!”朱慈炤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凌厉的气势,“谁能告诉本王,京师粮仓,现存几何?可供军民几日之用?何处可紧急调粮?”
“谁能告诉本王,九门防御,何处城墙最需加固?需多少民夫?多少石料?”
“谁能告诉本王,京城内外,因战乱流离失所之民,约有多少?如何安置?如何防止疫病滋生?”
一连串极其务实、关乎生死存亡的具体问题,如同连珠炮般砸向人群!这些问题,绝非熟读西书五经、空谈性理道德就能回答的!
台下瞬间一片死寂!大部分官员面面相觑,汗如雨下。\求-书¨帮+ `唔+错/内/容_
他们平日里或钻营升迁,或结党营私,或空谈误国,何曾真正关心过这些庶务?勋贵子弟们更是一脸茫然。国子监生员中,倒是有少数人眼神闪烁,似乎有所思考。
朱慈炤冷冷地看着台下众人的窘态,并不意外。这就是他想要的——大浪淘沙,去伪存真!
“殿下!微臣…微臣或可答一二!”一个低沉而略带紧张的声音从官员堆中响起。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青色官服相貌周正的官员越众而出,虽然脸色也有些发白,但眼神清亮,带着一股书生的耿介之气。他对着高台深深一揖。
“讲。”朱慈炤目光落在他身上。
“微臣汪伟,现任翰林院检讨(注:汪伟在崇祯末年任翰林院检讨(约30余岁)。李自成破城时,与妻子自缢殉节,留下“血泪沾衣”绝笔,不清楚他能力如何,但有节气有家国情怀,所以打算写这样一个角色?)。”
“微臣曾随师查阅过部分旧档。据崇祯十六年末户部清册,京通仓(京师和通州粮仓)存粮…存粮恐不足五十万石!且多陈粮。若按京师现有人口…若无外粮接济,恐…恐支撑不过一月!”此言一出,不少官员脸色更加难看,这是捅破了最后一层遮羞布!
汪伟继续道:“至于城墙,臣昨日曾壮胆巡看,德胜门、西首门破损最为严重,尤以德胜门瓮城外侧墙砖崩裂多处,非紧急加固不可!所需民夫石料…臣估算,至少需五千民夫,石料万方以上…至于流民…”
他顿了顿,露出难色,“仓促间,臣实在难以估算,但观外城景象,恐不下数万之众…”
“嗯。”
朱慈炤听完,脸上并无太多表情,只是微微颔首,“虽不尽详实,然敢言,且言之有物。汪伟,站到台前来。”
“是!”汪伟心中一凛,既有被认可的激动,也有面对未知的忐忑,依言走到高台下方。
有了汪伟带头,又有几个生员和个别低级官员鼓起勇气,就自己了解或擅长的方面(如算学、工部营造旧例、刑名等)回答了部分问题。虽然大多不够全面,但至少展现了务实的态度和一定的能力基础。
朱慈炤耐心听着,偶尔追问一两句细节。对于那些一问三不知,或者只会引经据典空谈的官员和勋贵子弟,他不再多看一眼。
待无人再应答,朱慈炤目光扫过被点到台前、神情各异的十几人(包括汪伟),沉声道:
“汪伟。”
“学生在!”
“着你暂领户部主事衔(正六品),会同光时亨,总揽京师赈济、流民安置、防疫事宜。所需人手、钱粮,报本王核准后,由抄没之资支取。一月之内,本王要看到流民得食,疫病不起!”
汪伟浑身一震,没想到首接授以重任,连忙撩袍跪倒:“学生…臣!领旨!必鞠躬尽瘁,不负殿下重托!”
朱慈炤又看向其他几人,根据他们方才回答展现的才能,或授以工部、刑部、顺天府等衙门的临时职务,或命其协助汪伟处理具体事务。无一例外,都是极其繁重具体的实务工作。
而那些未被点名的官员勋贵,朱慈炤只冷冷丢下一句:“尔等既无实学,亦无胆识。着各回本衙,闭门思过。待本王腾出手来,再行处置。若有妄动,视同叛逆!”
此言一出,未被选中的人如丧考妣,面无人色。闭门思过?谁知道是不是等着被清算?
朱慈炤不再理会他们,转身对赵铁鹰道:“调一队玄甲卫,随汪伟等人办事。遇有阻挠赈济、哄抢物资、散播谣言者,无论何人,立斩不赦!”
“末将遵令!”赵铁鹰沉声应诺。
朱慈炤最后看了一眼台下神色各异的人群,尤其是那些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希望的年轻面孔(如被任用的生员),转身,在玄甲卫的簇拥下,大步走回承天门内。
阳光照在他深青的背影上。他知道,这只是搭建班底的开始。
用务实之人,行务实之事,方能在这废墟之上,重建秩序。而真正的考验,远未结束。
【叮!初步筛选并任用务实官员,搭建行政班底。帝国点+500!】
【叮!获得任务奖励:“初级燧发枪制造图纸”x1!己存入系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