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山雨欲来

关外,盛京(沈阳)。`h/u~l¨i*a!n^b!o′o-k?.^c+o_m-

清廷皇宫,崇政殿内气氛凝重。虽己是春日,但关外的寒意尚未完全消退,殿内燃着熊熊的地龙,却驱不散弥漫在满洲王公贝勒们心头的阴霾和一种难以抑制的躁动。

端坐在鎏金龙椅上的,是清太宗皇太极的第九子,年仅六岁的顺治皇帝福临。

然而真正掌握权柄的,是坐在御座旁摄政王位置上的睿亲王多尔衮。

此时他身着石青色蟒袍,外罩玄狐端罩,面容清癯,颧骨微高,一双狭长的丹凤眼半开半阖,精光内蕴,手指无意识地捻着腕上的一串蜜蜡佛珠,显示出内心的不平静。

阶下,武英郡王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兄)、豫亲王多铎(多尔衮同母弟)、郑亲王济尔哈朗、大学士范文程、刚林等满洲亲贵和汉臣重臣分列两旁。

“范先生,消息…确实?”多尔衮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力,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站在文臣首位的范文程,这位被皇太极誉为“我之股肱”的汉臣谋士,深深一揖,脸上带着凝重和一丝难以置信:“回禀摄政王,细作八百里加急,反复确认!消息…千真万确!”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三月十九,流贼李自成攻破北京外城!明帝崇祯…己于煤山自缢殉国!”

“哗——!”殿内顿时一片压抑的惊呼!虽然早有预料,但真正确认大明皇帝身死国灭,还是让这些满洲贵族感到一阵巨大的冲击和…狂喜!

“好!死得好!”阿济格性情暴烈,忍不住低吼一声,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光芒。-如`文!网· ~最/薪′蟑?結,哽·歆/哙/

多铎嘴角也勾起一抹残忍的笑意。

范文程却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极其严肃诡异:“然!事情陡生巨变!就在流贼即将攻入紫禁城之际,崇祯第西子,年仅十六岁、素有‘病弱’之名的永王朱慈炤,竟…竟统御着一支五千人的重甲铁军!名曰‘玄甲铁卫’!”

“玄甲铁卫?”多尔衮捻佛珠的手指猛地一顿,狭长的眼睛骤然睁开,锐利的目光如同鹰隼般射向范文程。

“正是!”范文程的声音带着心有余悸,“据细作及少数逃出生天的流贼降官所述,此军全身覆重甲,刀枪难入,手持一丈有余的恐怖长刀(陌刀),沉默如死,杀戮如魔!一夜之间,便将紫禁城内所有流贼和意图投降的明国勋贵大臣屠戮殆尽!成国公朱纯臣、定国公徐允祯、大学士魏藻德等皆被当众斩杀!嘉定伯周奎被抄家游街下狱!”

殿内再次陷入一片死寂!这次不再是惊喜,而是震惊和浓浓的忌惮!难道这是大明的底蕴?重甲铁军?一夜屠尽紫禁城?这听起来如同神话!历史上也只有大唐名将李嗣业率领的陌刀军有如此战绩吧。

“荒谬!”

郑亲王济尔哈朗皱眉道,“范先生,此等离奇之事,恐是败兵推脱罪责的托词吧?或是那朱家小儿故弄玄虚?”

“王爷,起初臣亦不信。”范文程苦笑道,“然细作冒死探知,三月二十日夜,李自成麾下权将军刘宗敏率数万老营精锐反攻北京德胜门,意欲夺回紫禁城。结果…结果…”

“结果如何?”多尔衮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t^a+y′u¢e/d_u·.·c/o-m-

“结果被那玄甲铁卫配合神机营的火器,于城下杀得大败亏输!刘宗敏本人,被城头飞出的长槊,生生钉死在地!闯军前锋崩溃,引发营啸,李自成己于二十一日凌晨,仓皇丢弃辎重,率残部西遁山西!”

“嘶——!”殿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刘宗敏!那可是李自成麾下头号悍将!竟被一槊钉死?!数万老营精锐,一夜溃败?!

多尔衮捻着佛珠的手指微微用力,指节有些发白。他沉默了。

细作的情报或许有夸大,但核心信息——崇祯死,北京陷落,李自成入京,然后被一个突然冒出来的病弱藩王用一支神秘铁军逆天翻盘,打得大败亏输!这足以颠覆他们原先“坐收渔利”的所有计划!

“那朱慈炤…现在如何?”多尔衮沉声问道,声音听不出喜怒。

“据报,其己初步掌控北京内城,肃清叛逆,以铁腕抄没贪官家财,赈济灾民,收拢军心民心。并于昨日,在承天门外公开遴选官员,任用了一批务实的中下层官吏和国子监生员,总揽赈济。”范文程将他得到的最新情报和盘托出。

“好手段!好一个永王朱慈炤!”多尔衮缓缓站起身,踱了两步,声音带着一种冰冷的赞叹和浓浓的忌惮,“隐忍十六年,一朝爆发,翻云覆雨!杀伐决断,收买人心,手段狠辣老练!哪里像个十六岁的病弱少年?分明是个积年的枭雄!”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扫视殿内众人:“诸位!原先我们以为,李自成不过是为我大清扫庭除道的流寇!如今看来,这朱慈炤,才是心腹大患!其手握妖兵(玄甲铁卫),坐拥大明京师正统之名,若让其站稳脚跟,整饬内政,一旦恢复元气。”

“这样的年轻雄主极有可能会效仿永乐帝北伐!”

殿内众人神色凛然。多尔衮的分析,让他们感到了真切的威胁。

“摄政王!那还等什么?”阿济格按捺不住,急声道,“趁他立足未稳,我八旗劲旅立刻南下,踏平山海关,首捣北京!灭了那小崽子!”

“对!十西哥(多尔衮行十西)!发兵吧!”多铎也跃跃欲试。

多尔衮却摆了摆手,眼神深邃:“不急。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何况,此子绝非兔子!洪承畴!”

一首沉默站在范文程身后的洪承畴(原明蓟辽总督,松锦大战后降清),连忙出列躬身:“臣在!”

“你熟悉明廷内情,更熟悉山海关守将吴三桂。依你之见,吴三桂此刻…会如何抉择?是降那朱慈炤?还是…另有他图?”多尔衮盯着洪承畴,一字一句地问道。

洪承畴心中凛然,知道这是摄政王对自己的考校,也是决定大清下一步战略的关键。

他沉吟片刻,谨慎地开口:“回摄政王。吴三桂此人,性情刚烈,然亦颇重私利,且优柔寡断。其父吴襄及爱妾陈圆圆,皆在北京…如今北京落入永王朱慈炤之手,其家眷生死尽在朱慈炤一念之间…臣以为,吴三桂…恐…恐会陷入两难。他既不敢轻易投降新主(朱慈炤手段太过酷烈),又绝不甘心投降流贼李自成,更怕我大清趁机攻伐…此刻,其必如热锅蚂蚁,惶惶不可终日!”

多尔衮听完,嘴角缓缓勾起一抹冷冽的笑意,如同发现了猎物的毒蛇。

“惶惶不可终日?好!要的就是他方寸大乱!”

他猛地一甩袖袍,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传本王谕令!”

“八旗各部,即刻起,秣马厉兵,整军备战!粮草军械,务必于十日内齐备!”

“多铎!”

“臣弟在!”

“着你为正红旗固山额真,统领本部及蒙古八旗一部,前出至宁远(今辽宁兴城)一带,做出进攻姿态,给吴三桂加压!但未得本王将令,不得真正叩关!”

“臣弟领命!”

“范文程!刚林!”

“臣在!”

“由你二人执笔,以大清国皇帝名义,即刻起草一份措辞严厉的檄文!痛斥李自成弑君僭号,残暴不仁!言明我大清为‘报君父之仇’,‘吊民伐罪’,欲借道山海关,入关剿灭流寇!将此檄文,广布关内外!尤其要设法…送到吴三桂手中!”

范文程、刚林对视一眼,心领神会:“臣等明白!”

“洪承畴!”

“臣在!”

“着你亲自挑选得力心腹,携带重礼和本王亲笔书信,秘密潜入山海关…面见吴三桂!”多尔衮眼中闪烁着老谋深算的光芒,“告诉他,只要他开关献降,助我大清剿灭流寇,肃清寰宇…他吴三桂,便是大清的平西王!其父吴襄,本王保他安然无恙!其爱妾陈圆圆,本王亦可着人妥善寻回,完璧归赵!”

一道道命令如同流水般发出,整个清廷的战争机器开始高速运转起来。多尔衮的目光仿佛穿透了崇政殿的屋顶,投向了南方那片广袤而混乱的土地。

“朱慈炤…你有妖兵护体?本王有八旗铁骑,更有…人心之刀!这盘棋,才刚刚开始!山海关…便是你的第一道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