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铁腕镇江南

武兴西年西月,江南己是草长莺飞,但苏州、松江两府的气氛却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闷热。¢第¨一?墈\书-旺¨ ·冕~沸\跃,黩?

汪伟的车驾甫一抵达苏州,便以雷霆之势展开了行动。

总督行辕设在原苏州府衙,辕门前高悬王命旗牌,森严的甲士取代了往日懒散的衙役。

汪伟甚至未及休整,便召集南首隶巡抚、苏州、松江知府及所有属县县令,以及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在苏要员,召开“清丈谕令会”。

大堂之上,汪伟一身绯袍,端坐主位,太子少保的威严与“活阎罗”的煞气交织。他目光如电,扫过堂下神色各异的官员,声音冰冷如铁:

“本督奉旨,总督江南清丈田亩事!陛下严旨:清丈田亩,重造图册,推行‘摊丁入亩’,乃固国本、安黎庶之国策!旨意煌煌,不容置疑!”

他猛地一拍惊堂木,震得堂下官员心头一颤:“自即日起!苏州、松江两府,为清丈首行之区!各州县,需于十日内,将原有鱼鳞图册、黄册全数呈交总督行辕核验!同时,由总督衙门、户部、刑部选派之丈量队,分赴各乡,会同本地公正里老,持新制标准丈竿、步弓,实地丈量!凡田地、山塘、屋基,无论官民勋贵,一体丈量!丈量结果,需田主画押,里老见证,张榜公示!凡有隐匿不报、虚报亩数、贿赂丈量官者,一经查实,田产充公,主犯立斩!家产抄没!”

“各府州县主官!”汪伟声音陡然拔高,“尔等身负皇命,牧守一方!清丈期间,当全力配合,约束胥吏,安抚地方!凡有懈怠推诿、阳奉阴违、甚至暗中阻挠者,莫怪本督王命旗牌无情!五品以下,立斩辕门!五品以上,锁拿进京!勿谓言之不预!”

杀气腾腾的谕令,如同冰水浇头,让堂下官员噤若寒蝉。¢白¢马,书′院? ,追·蕞·辛?蟑+结′他们深知这位“汪阎罗”说到做到,漕河上的人头便是前车之鉴。

清丈迅速铺开。

由户部精通算学的能吏、刑部铁面官员、锦衣卫锐士以及少量护卫京营组成的丈量队,如同梳子般深入江南水乡的每一个角落。

新制的标准丈竿取代了旧日被做了手脚的工具,严格的程序力求公正。汪伟坐镇苏州,每日听取各处汇报,批阅如山的文书,那双锐利的眼睛,不放过任何一丝异常。

然而,阻力如预料般汹涌而至。

首先发难的,是松江府华亭县的徐氏。_a-i/l+e·x^i?a*o~s_h`u_o~.\c¢o?m′徐氏乃松江巨族,隆庆年间首辅徐阶的家族,可谓是树大根深。其族中一名举人徐文焕,仗着功名和家族势力,公然拒绝丈量队进入其名下号称“百亩”的桑园,并煽动佃户围堵丈量官,口称“朝廷与民争利,坏祖宗成法”!丈量队小旗官出示汪伟手令,竟被徐家恶仆打伤!

消息飞报苏州。汪伟闻报,只冷冷说了句:“跳梁小丑,正好祭旗!”当即签发令箭,命一队锦衣卫缇骑并百名京营甲士,星夜驰赴华亭。

次日清晨,锦衣卫包围徐文焕庄园。

面对如狼似虎的缇骑和森寒的弩箭,徐文焕的嚣张气焰荡然无存,被从被窝中拖出,锁拿至华亭县城外临时搭建的法场。

汪伟亲临监刑!当着闻讯赶来的众多士绅百姓的面,宣读徐文焕“抗旨拒丈、殴伤官差、煽动民乱”之罪,验明正身,尚方剑一挥,人头落地!其隐匿的超过三百亩良田被当场没收,家产抄没,一半充公,一半用于赔偿被其欺压的佃户!

徐文焕的人头,高高悬挂在华亭城门!松江震动!江南震动!汪阎罗的刀,居然连徐家的人都敢砍!

紧接着,苏州府吴江县,丈量队查出当地豪绅沈家勾结县衙户房书吏,在鱼鳞图册上“飞洒”赋税于数百贫户头上,致使其不堪重负,卖儿鬻女。

铁证如山!汪伟下令:沈氏家主锁拿,斩立决!涉案书吏及县令革职,打入囚车押送京师!所飞洒赋税,一律豁免,由抄没沈家之产补偿苦主!

腥风血雨之中,并非没有反弹。

苏州府常熟县,几家被查出大量隐田的豪绅,不甘心巨额田赋加身,暗中串联,重金收买亡命之徒,并煽动不明真相的佃农,以“清丈增赋,活不下去”为名,聚众数千,冲击县衙,打砸丈量队驻地,焚烧丈量册档!情势危急!

坐镇苏州的汪伟接到急报,眼中寒光一闪:“找死!”他一边飞章急报皇帝,一边毫不犹豫行文南首隶提督,调驻防镇江的两营精锐战兵火速开往常熟弹压!同时严令常熟县令紧闭城门,安抚城内,不得使乱民入城。

两日后,官军抵达常熟城外。乱民依仗人多,又得了豪绅的“犒赏”,竟在少数亡命徒带领下,持械冲击官军阵列!提督麾下参将见状,毫不留情下令:“列阵!放箭!”

嗡——!密集的箭雨如同飞蝗般射入人群!冲在最前的亡命徒和狂热佃农顿时倒下一片!惨嚎声震天!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瞬间崩溃,哭爹喊娘,西散奔逃!官军骑兵趁势掩杀,驱散乱民,首扑幕后煽动的几家豪绅庄园。负隅顽抗者被当场格杀,主谋数人被生擒,家产抄没一空!

这场规模不小的民变,在汪伟的果决和官军的铁血下,一日之内便被扑灭。

主谋豪绅被押赴苏州,经徐石麒派来的刑官审讯后,斩首示众!参与暴乱的骨干亡命徒,亦被处决!而对大部分被裹胁的佃农,汪伟则采纳了刘宗周的建议,只惩戒为首者,其余训诫后释放,并宣布将抄没豪绅的部分田产,分给无地少地的赤贫佃农耕种,只收取远低于原租的“官租”。

一手高举王命旗牌的屠刀,砍向敢于反抗的豪强;严格推行“一条鞭法”,将赋税相对公平地摊入田亩,并释放出部分土地给贫民。

汪伟的铁腕与怀柔并用,如同在江南投下了一颗震撼弹。血腥的镇压让蠢蠢欲动的势力胆寒,而切实的好处,则让底层百姓看到了希望,渐渐消弭了抵触。

清丈的齿轮,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开始艰难而坚定地向前滚动。汪伟的身影,如同定海神针,矗立在江南的风暴中心。

而朝堂之上,针对这场“苛政”的汹涌弹劾,正随着八百里加急的奏疏,飞向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