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文莱博弈

武兴十年秋,文莱帝国首都,努鲁尔·伊曼宫。\2′8/墈¨书/网* ,追+嶵′薪+彰^截`

这座位于婆罗洲北部的伊斯兰风格宫殿,沐浴在热带炽热的阳光下,金色的穹顶熠熠生辉,却也掩不住几分岁月的痕迹和国力渐衰的暮气。

宫殿内外,头戴宋谷帽、身着丝绸长袍的文莱官员们神色各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期待的气氛。

大明礼部侍郎兼任市舶司总办李待问,作为皇帝特使,率领着庞大的使团抵达于此己近半月。

使团中不仅有精通礼仪的外交官、通晓阿拉伯语与马来语的通译,更有工部勘探匠师、水师军官以及便装的锦衣卫好手。他们带来的琳琅满目的礼物——精美的瓷器、光滑如水的丝绸、清香扑鼻的茶叶、还有精巧的钟表和新式的玻璃器皿——早己在文莱宫廷内外引起了轰动。

然而,真正的较量在觥筹交错之后才正式开始。

宫殿偏殿内,文莱苏丹穆罕默德·阿里斜倚在软榻上,看似慵懒,眼神却十分精明。

左右两侧坐着他的首相、财政大臣、军事统帅以及几位颇具影响力的亲王,皆是大腹便便,目光闪烁。?如?闻′网? *首·发-

李待问一身绯袍,手持玉笏,神色从容,再次重申了大明的请求:“尊敬苏丹陛下,我大明皇帝陛下,对贵国一向怀有最友好的情谊。此次遣外臣前来,一是为巩固两国宗藩之谊,互通有无;二则是希望与贵国合作,共同开发贵国西部那片‘流黑水’的土地。陛下可派遣能工巧匠,传授技术,开采所得,双方按约定比例分享。同时,大明愿以优惠价格向贵国出售军械,帮助训练军队,并可提供海上保护,共同抵御西夷与海盗侵扰。此乃合则两利之美事,望陛下圣裁。”

通译将话语委婉翻译。殿内陷入短暂的沉默。

财政大臣捻着胡须,眼中闪着贪婪的光:“贵使所言,确实诱人。然那片土地,虽偏远,亦是我国土。其所产黑油,虽不知具体何用,然终是我国之物产。大明欲开采,租金几何?分成几何?又如何保障我国利益?”

一位亲王接口道,语气略带挑衅:“听闻大明在吕宋开采此油,派驻重兵,近乎国中之国。我国虽小,亦主权独立,岂能容外国大军随意入境?”

军事统帅则更关心实际利益:“军械、训练、海防,确是我国所需。!狐*恋·雯_学_ ~免?肺_越′独,然空口无凭,贵国能提供何种火铳火炮?又能派驻多少战舰巡弋我国海域?可能助我国剿灭南方那些不服王化的部落?”

问题尖锐而实际,涉及主权、利益、安全等多个方面。

李待问早有准备,不慌不忙,一一应答:

“关于租金与分成,可根据实际开采量,拟定一个保底数额,再按比例浮动分成。具体数目,可由双方专员详细磋商,必让贵国满意,白纸黑字,写入条约。”

“驻军一事,陛下多虑了。大明只会派遣必要的护矿队伍,数量严格限定,且驻扎范围仅限于矿区内,绝不影响贵国行使主权。大明愿与贵国签订协议,尊重贵国法律习俗。”

“至于军械,我大明新式燧发铳、轻型火炮,皆可优先供应贵国。水师亦可定期访问贵国港口,联合演习,震慑宵小。若贵国南部部落不臣,我大明亦可提供军事顾问,协助平定。”

他语气诚恳,条件优厚,但又绵里藏针,暗示着大明的决心和实力:“陛下,西夷狼子野心,觊觎南洋己久。荷兰人据巴达维亚,虎视眈眈;西班牙人虽败,心犹未死。贵国富庶,易招贼寇。大明乃天朝上国,秉持王道,愿与友邦共荣共存。此乃贵国借力自强之良机,万不可失。”

会谈持续了数日,双方就细节反复拉锯。文莱内部意见亦不统一,有的倾向于接受条件,借助大明力量强国;有的则担心引狼入室,丧失主权;还有的纯粹是想索取更多好处。

锦衣卫的密探在此期间也频繁活动,通过贿赂、收集情报等方式,了解到哪位亲王贪财,哪位大臣惧内,哪位统帅与南方部落有勾结……这些情报被及时送到李待问手中,使得他在谈判中更能有的放矢。

最终,在威逼(暗示西夷威胁、大明决心)利诱(巨额租金分成、军事援助、个人好处)下,文莱苏丹穆罕默德·阿里终于下定决心。

武兴十年十月,双方在努鲁尔·伊曼宫正式签订《明-文莱友好通商与油矿开采条约》。

条约规定:大明以每年十万银圆租金外加油田年收益两成的价格,获得文莱西部指定区域油矿的九十九年独家勘探开采权;大明有权在矿区驻扎不超过一千二百人的武装护矿队;大明承诺以优惠价格向文莱出售军火、帮助训练军队、并提供有限度的海上安全保护;文莱则保证大明人员在境内的安全及开采活动的顺利进行。

条约签订,皆大欢喜。文莱王室和大臣们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安全感;李待问则圆满完成了使命,为帝国拿到了至关重要的石油开采权。

消息传回京师,朱慈炤大喜,重赏使团众人。工部筹备己久的“吕宋油田局”人员设备,开始大规模向婆罗洲调动。

然而,条约的内容,尤其是驻军条款,很快便通过某些渠道,泄露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范·德·林的耳中。

巴达维亚总督府内,范·德·林看着密报,脸色阴沉:“黑油?独家开采权?驻军?明国人到底想在那里干什么?这绝不仅仅是贸易那么简单!”他敏锐地感觉到,大明在下一盘很大的棋,而这盘棋,可能严重威胁到荷兰在东印度的利益。

“立刻派人,想办法混进那个矿区!弄清楚明国人到底在挖什么!还有,加强与当地反对此条约的文莱贵族的联系!”范·德·林下达了命令。

围绕婆罗洲油矿的明争暗斗,并未因条约的签订而结束,反而进入了新的阶段。帝国的能源命脉,在博弈与警惕中,开始了艰难的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