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青岛退敌,鲁北剿匪
东洋舰队指挥官在最初的措手不及后,试图重整队形,发挥其火力优势。
然而,在夜雾环境下,失去先机且对守军雷达性能估计不足,使他们难以有效组织起连贯的攻势。
面对山东海军决死的抵抗和不断袭来的鱼雷威胁,加之无法迅速突破防线达成奇袭效果,继续恋战可能损失超出预期。
经过约半小时的激烈交火,付出了一艘舰艇重伤、多艘轻伤的代价后,东洋舰队终于意识到偷袭无望,继续打下去将成为岸炮和可能更多增援的活靶子,最终悻悻地在烟幕的掩护下转向,拖着伤残的舰只,消失在东北方向的夜幕与雾霭之中。
海面上留下了燃烧的油迹和碎片,以及逐渐平息的硝烟。
第三舰队谨慎地保持着警戒阵型,并未深追。
青岛外海的夜战硝烟尚未完全散去,但黎明的曙光已然照亮了胶州湾。
海面上漂浮的油污与零星碎片,无声诉说着昨夜那场短暂却激烈的冲突。
第三舰队保持着高度警戒,巡逻艇穿梭其间,防备着敌人可能卷土重来。
济南,司令部
牛天赐一夜未眠,眼中带着血丝,但精神依旧矍铄。
他站在巨大的军事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过山东半岛的海岸线与交通要道。
“司令,第三舰队战报汇总,确认击伤敌舰至少两艘,迫使其撤退。
我方‘蛟龙’号一艘轻伤,无沉没,官兵伤亡轻微。”参谋长汇报着,语气中带着一丝庆幸,但也深知这只是开始。
“很好,告诉舰队官兵,他们打出了华夏海军的威风!
但松懈不得,东洋人吃了亏,绝不会善罢甘休。
加强巡逻和空中侦察,修复损伤舰艇,补充弹药。”
牛天赐沉声道,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青岛的位置上:“陆上也不能放松!命令青岛新编第一师,即刻起在港口及各要害部门增派兵力,构筑临时工事,实行宵禁,严密排查可疑人员,防止敌特破坏和登陆骚扰!”
“是!”参谋迅速记录命令。
部署完青岛防务,牛天赐的手指沿着地图上的铁路线,从青岛一路向北,划过胶济铁路,直至与津浦铁路连接的区域。
“名义已定,外患暂退,现在是清理内忧的时候了。”他转过身,语气斩钉截铁,“张作霖在北边还留着不少尾巴,这些北洋残部,就像扎在肉里的刺,不拔掉,随时可能化脓坏事的。”
他停顿了一下,下达了新的作战指令:
“命令:新编第二师(原‘灰色浪潮’师团之一),即日起拔营,沿胶济铁路-津浦铁路北段(青岛至天津方向)推进!
其任务为:清剿沿途所有北洋政府残余驻军、地方保安团等一切驻军。”
“告诉他们,行动要快,攻势要猛!对付这些摇摆不定、军心涣散的部队,就要以泰山压顶之势,迫其要么投降,要么覆灭!沿途广泛宣传我部已归附中央,乃是正统国军,讨伐国贼,顺应统一!”
“另,电告南京军事委员会,我部为巩固山东防务,保障北伐军侧翼安全,已依计划出兵清剿境内北洋残余势力,望中央知悉并予以支持。”
这一手,既是在向南京报备,占据政治高地,也是在试探南京的反应,并堵住可能出现的“擅启战端”的指责。
胶济铁路沿线。
命令很快下达到了新编第二师。
这支由系统征召兵组成的部队,作风硬朗,纪律严明,执行力极强。官兵们迅速完成集结,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以铁路线为轴心,如同灰色的潮水般,向北滚滚涌去。
战斗往往毫无悬念。
沿途的北洋驻军大多兵力薄弱,装备落后,士气低迷。
他们很多原本就是地方保安部队或者被张作霖遗忘的二线队伍,面对第二师整齐的军容、精良的装备和“国民革命军”的正统名号,抵抗意志迅速瓦解。
有的县城,守军望风而降,城门大开,迎接“中央军”入驻。
有的小股部队试图凭借据点顽抗,很快就被第二师的炮兵和步兵协同作战轻易粉碎。
还有的则一枪不放,连夜溃散,逃往河北方向。
第二师进展神速,一路收复城镇,接管政权,修复被破坏的铁路段。
他们严格执行牛天赐的命令,对投降者予以整编,对抵抗者坚决消灭,同时注意维持地方秩序,并未发生大的扰民事件。
青天白日旗迅速插上了沿途的城头。
北平,顺承郡王府
“报——!大帅,不好了!牛天赐的部队,打着国民革命军的旗号,正沿着铁路线向北打过来了!
我们在山东各地的弟兄……降的降,散的散,根本挡不住啊!”副官惊慌失措地报告。
张作霖脸色铁青,刚刚因为日本舰队试探失利而憋闷的心情更是雪上加霜。他猛地一拍桌子:“妈拉个巴子!这姓牛的崽子!刚换了旗子就敢咬老子?!蒋光头给了他什么好处?!”
他喘着粗气,心里明白,牛天赐此举不仅是扩张地盘,更是向北伐军递交投名状,同时狠狠地踹了他张作霖一脚。
胶济线乃至津浦线北段若被牛天赐彻底控制,不仅山东尽失,其兵锋将直接威胁到直隶(河北)的安全,北平也将暴露在威胁之下。
“命令前线部队,给老子顶住!能拖多久拖多久!另外,赶紧……赶紧给东洋人发电报,就说情况有变,牛天赐威胁极大,请他们务必再寻时机,施加压力!”
此刻,他似乎更加依赖起外部的力量来遏制这个新晋的“中央军”第五路军总指挥。
南京,黄埔路官邸
蒋结石也收到了牛天赐出兵北进的报告。
他沉吟片刻,对陈布雷道:“牛天赐动作倒是快得很哪。
也好,让他去和张作霖狗咬狗,消耗北洋实力,为我北伐军北上扫清障碍。”
他顿了顿,指示道:“以军事委员会名义,嘉奖山东方面清剿北洋残余之行动。
同时,委婉提醒牛天赐,军事行动需适可而止,勿要过度刺激北方,一切应以中央北伐整体战略为重。”
嘉奖是鼓励,提醒则是敲打,南京既想利用牛天赐这把刀,又不想让他脱离掌控、过度膨胀。
前线,第二师先锋部队
师长站在刚收复的小城墙上,望着继续向北延伸的铁路线。
远处隐约还有零星的枪声传来,那是溃散的北洋兵在做最后的挣扎。
“报告师座!先锋团已抵达预定区域,下一步是否继续向前推进?前方似乎有奉军正规部队活动的迹象。”
师长看了看地图,又回想了一下牛天赐“清理山东境内”的命令界限,沉声道:“就地构筑防线,巩固占领区。
将情况上报司令部,请示下一步行动。
告诉弟兄们,我们现在的任务是扎紧篱笆,看好家门口。
至于更北边……等司令和南京那边的消息再说。”
牛天赐的这次行动,如同一把精准的手术刀,迅速而有效地切除了山东境内北洋势力的残余肿瘤,将实际控制区大幅向北推进,兵锋直指直隶边界。